

读者来信(18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吴迪生 朱达志 赵恒 李辉 谢甫武 张锐强 曹泽能 陈向阳 徐勤)
“米尔肯曾经被评为改变美国80年代的5个人之一,很多极速扩张的所谓新经济公司正是米尔肯和温尼克这样的人用垃圾债券养大的,如今大潮退去,背后的鳄鱼虎视眈眈,准备吞咽搁浅在海滩上的大餐。”
北京吴迪生
市长热线岂能悄悄“过年”
成都朱达志
某报报道说,春节前,河北省11个城市都通过媒体公布了市长热线电话,并作出了节日服务承诺,保证春节期间正常值班。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年初一,该省许多地方公布的市长热线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无此号码”,市长热线们都悄悄地“休假过年”了。
我觉得这些城市整个是在没事找事,哗众取宠没弄好反砸了自己的脚。在一个法治社会里,恐怕再也没有什么比政府的失信更为严重的事情了。更何况失信的还是政府首长的值班热线。连政府中枢的承诺都兑不了现,这就难怪如今坊间的信誉缺失会有那么厉害了。还要强调的一点,纳税人预先支付了政府的日常开销,双方已经建立了契约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上面提到的情况就已不再仅仅只是简单的“失信”——至少已是涉嫌违约。而对违约者,通常是要追究其相应责任的。具体到那些擅离职守的单个的“守夜人”,当然要叫他们拿话来说;而他们上面的大小管家,同样也应该是难脱干系的!
商家的聪明或愚蠢
杭州赵恒
吃饭实在算不上一个话题,但花大把的银子却落个饕餮之徒的名声,恐怕与现代人追求的吃饭标准也相去甚远。最近看到的两则消息为此做了验证。
2月4日,位于杭州城北的祥门大酒店别出心裁地推出了8.8万元的“极品宴”,其创意者、该酒店副总经理踌躇满志地表示:会有人前来慕名一吃。然而很是遗憾,春节过完了,“极品宴”却始终无人间津。相比之下,湖北荆门某酒家的做法要聪明的多,他们推出了在家享受星级服务的措施,主理厨师的预定已经排起了长龙。
行业竞争的激烈迫使商家绞尽了脑汁,但市场可不是想当然的创意能够赢得的,千万别随意想象消费者的水平,事实证明,低估消费者智商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
“埋忠骨”与“埋废渣”
河南李辉
各种工程在弄权渎职者的眼里是块“唐僧肉”,虽然有“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前车之鉴,可贪吃者全然不把“孙行者”手持的金箍棒放在眼里。日前,天津市宝坻区检察院针对京沈高速公路宝坻段沿线建设中发生的违法违纪经济犯罪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事实触目惊心:在37公里路段的建设中,竟有37名乡镇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平均每铺设1公里公路就有1名干部倒下。
米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劳工的尸体,夏衍警告盘剥者当心织锭上的冤魂,我们应该警告谁呢?
“希望路”建成“失望路”,“长寿路”其实是条“短命路”,“健康路”刚铺好就成了“多病路”,就连自诩“固若金汤”的高速路,铺进去的也是臭气熏熏的“豆腐渣”。这不由让我想到“一块路桩一座坟茔”的“旧事”:川藏公路全长3176公里,是一条祖国内地通往西藏边陲的交通大动脉。为修筑这条路,当年进藏将士3000忠魂化为里程碑。川藏线开通后的近5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川藏线人在这条路上续写辉煌,660多名官兵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里找不到“层层转包、处处剥皮”的猫腻。一种人像雄鹰长年修筑着“生死之门”,直到长眠于漫漫高原上;一种人像蛀虫贪吃“唐僧肉”,直到“撑”死在“豆腐渣”上。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质疑“廉洁先进个人”
广东谢甫武张锐强
一到年底,各种各样的评奖就很红火,最有意思的恐怕非“清正廉洁先进个人”莫属。我始终想搞明白这样的奖项该如何评选,但想到最后就有一个感觉:太荒唐了。
当官的似乎不再是老爷,而是人民勤务员,是公仆。那么,恪尽职守、不贪不占是对他们最起码的要求,应该是他们的本分才对。而现在,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成了先进,这是世道变了,还是我的思想有问题了?如果照此思路推导的话,对各级官员应该设立的奖项就多了。粗粗列举一下,就有“未包二奶先进个人”、“未嫖娼先进个人”、“未赌博先进个人”、“未杀人先进个人”、“未盗窃先进个人”等等等等,一个人只要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就该戴大红花,该拿奖金,甚至还要加官晋阶,这荣誉未免有些不明不白吧?实际上,这完全是对腐败的默许与容忍。
照我看,廉正受奖,委实可以休矣。
“VCD”之后是什么
珠海曹泽能
就业市场压力大,作为求职第一要素的简历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求职者在简历的设计上不断翻新,终于达到了极致,于是新的创意出现了,据2月22日某报报道,某求职者舍弃了纸质的简历,而是给用人单位送上一张自我简介VCD光盘。
据介绍,该同学的VCD中有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也有其在学校和实习单位的一些精彩画面。报道中说:“像这样的同学还不在少数,他们大多觉得这样的简历富有创意,而且直观,可以比较全面地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会大大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对此,我有点自己的看法,姑且不把你列入入门之后实力不足被辞退的行列,如果你有一流的实力,再加上一流的求职创意,你是绝对赢家。但这“一流的求职创意”背后浪费了你多少心血多少成本费用呀,倘若你能把这些心血这些成本努力转化成额外的实力,结果又会怎样?况且,也正如该报道中所说,“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指出,此举有哗众取宠之嫌,并表示基本不会考虑录用此类毕业生”。
可惜得很,一颗聪明的脑袋却做出了本末倒置的赔本“生意”。
怎一个“上岗证”能够解决
广州陈向阳
报载,南方某市近日出台了全国第一个规范婚介市场的措施:“红娘”也要凭证上岗。有关人员认为此举“体现了依法治理婚介市场的精神”。
时下,持证上岗俨然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法治理市场”的杀手宝锏。前些日子报载东北某地的保姆也评了职称,然后持证上岗。我想,过不了几年擦皮鞋的、做馒头的、卖羊肉串的等等也要持证上岗了。不能否认,对一些特殊行业,比如危险品运输业,把好市场准入关,有关从业人员需培训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准许上岗,这是加强市场管理、规避各种危险的有效做法。但如果不问青红,什么行业都要“上岗证”那就有点太片面化了。
“上岗证”并不是灵丹妙药,河南郑州曾为规范馒头市场,专门成立了一个“馒头办”专司发证监管之职,却闹得全市人民吃不上物美价廉的馒头。某些地区严格发放的“准运证”也并没有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科学的市场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关部门试图借助“上岗证”就想高枕无忧,只能说是缺乏管理头脑的表现。
看上去不怎么“公”
浙江徐勤
人们都有了风险意识,做个公证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具体怎么做,其中就大有学问了。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推出公证新举措:危重病人或者身患疑难杂症的患者在接受诊断、治疗前,医院讲明诊疗过程风险和部分免责事由后,病人必须承诺愿意承担后果,然后双方进行“公证”,公证费270元自然必须由患者出。
医疗手术公证据说很有效,至今已有7位手术病人进行了手术公证,虽然其中一人已死亡,但都没有出现什么医疗纠纷。我想这可能就是医院做公证的初衷吧,但假如作为患者,我更想知道一种疾病到底有多难诊断多难治疗?一个手术到底有多大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把握?医生是专业的,医院是清楚的,而像我这种病人却一无所知,我总有一种任人宰割的感觉。这公证似乎是把该别人承担的责任推卸到了我的身上,好像两个人设好局只等愿者上钩一样。
窃以为,公证应该是参加公证的双方在有共同的知情权的情况下进行的,这“证”得以“公”为前提。医生与病人相比,病人的风险远远大于医生,而主动权则永远在医生手中。这样的事情又何止发生在医院里呢。
(本栏编辑:庄山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