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8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钟明君 李国忱 魏文彪 周讯 文客 王表 万水)

读者来信(180)0

“看到王雪冰这样的人执掌国家的大型银行,我们想到的是格林斯潘,他的努力使一次次的危机没有演化成制度的崩溃。整个世界经济以一种复杂的心情等待格林斯潘的最终离去。或许,王雪冰的离去可以加强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广州钟明君

复杂与简单

沈阳李国忱

那场新闻封锁比事故处理还积极的江西万载烟花大爆炸的余烟尚未散尽,江西省就痛下决心,要求全省工业企业两年内退出烟花爆竹业。一个“决心”,就把有700多年历史的问题“彻底”解决。其实,如此干脆利落的解决问题办法早有榜样。前几年,吉林四平为帮助企业扭亏,下令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必须认购当地烟厂香烟若干条,也收到了立竿见影成效。有人说,把复杂问题弄简单了,是本事。倘若都像这样痛下决心,那么城市也就用不着每年颁布什么禁放、限放的规定了。再遇上诸如奥运申办成功、足球44年出线一类的好事,老百姓不妨扯着嗓子大叫一番了事,国宾礼炮也得另想个替代办法。以此法之迅速有效,以后煤炭开发、交通运输、桥梁建设等行业是不是都该借鉴一下呢?

经济管理要是这么简单,以后中国将出现多少MBA专家呀,真不明白这些领导同志怎么想出来的。

法官能不“听领导的”吗?

北京魏文彪

1月23日,某报曝光了一起因一辆汽车归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引起我注意的是报道中原告马大吾与办案杨法官的一段对话:马大吾找到杨永芳,问她:“我没有申请过保全和解除保全,为啥上面(裁定书)有我的名字?”杨说:“名字是我写的。”马又问:“上面有王佐才、范玉高他们的名字,他们说不知道这些情况,也没有签过字,为啥有他们名字?”杨说:“这全是我一人写的。”马问:“为什么这样写?”杨说:“领导说这样写我就这样写上了,要找,你就去找领导……”

大家都清楚,在裁定书上冒签他人姓名是违法行为。可作为最懂法且应带头守法的法官公然蔑视法律规定,其主要原因只因为领导有交待。法官应该独立审判,独立向法律负责,否则法制永远摆脱不开人治干扰。可我们的法官,又有多少敢不听领导的呢?

没我批准不准曝光

河北周讯

某地区的错误被媒体曝光后,领导极其光火,随即制定一条政策:要批评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必须获得领导批准。于是该地干部便有了尚方宝剑,要么拒绝采访,要么接受采访也不说话。

这个规定实在是明白的:国家部级干部的批评必须经国家批准,司局级干部批评要部级批准,那么该地区管副科级应该是对的。只不过处以下干部批评管得松些,一般媒体也就能忘乎所以。这种管理制度之下,批评老百姓最安全,因为一般不需要审查。当然有背景和靠山的老百姓除外,用习惯说法,他们的称呼是特权家属。

上班时间谁说了算

昆明文客

新年伊始,平静的春城突然因为上班时间改变而改变了往日的节奏。大街上来往的人群,不得不在夜幕降临时才踏入家门。

据说,某书记刚到任时,很不习惯昆明上午12:00下班,中午1:30上班的时间,因此建议,将全昆明中午上班时间一律改为2:30。这样一来,亲爱的书记习惯了,老百姓可就不习惯了。于是老百姓纷纷向市政府反映。市长热线成了反映上班时间问题热线。至今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也不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就这么定了呢?上班时间在私营企业里是老板说了算,在我们这里就只有书记说了算。

且不说抱怨的话了,中午干吗去呢?又回不了家,又照顾不了小孩,又睡不了午觉,那就打拖拉机吧,那就逛街吧,那就买彩票吧(反正下班也买不着了)。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第一把。另外两把不知会烧到啥地方呢。

二人转与性别歧视

北京王表

如今的二人转变化得让人吃惊,大概是我变成了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原来看二人转的乐趣突然被道德观所打乱,那就是我看到了性别歧视。所以,在感受智慧之余,心里总觉得不太舒服。

我想,二人转之所以保存到今天,就一个字:黄。它比你想象中的黄还要黄,而为了能让人“喜闻乐见”,为了能让这种民间艺术传承下来,女性就成了二人转的牺牲品,女性在舞台上,成了男人肆意嘲弄、凌辱的对象。二人转中有一出传统段子《十八摸》,句句切中“要害”,演出过程中的念白、串场词基本上停留在生殖器上,女角在此时绝对巾帼不让须眉。

任何一个地区都会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曾经和几个朋友谈论起地方戏,结果发现,目前全国各地的地方戏差不多也都以黄为主。我曾经参加过李银河先生作品研讨会,有个学者说:“中国人最不缺少的就是性。”的确,性文化载满了任何一列远行的火车,载满了即将失传的地方戏。我不太清楚其他地方是什么样,至少,我所了解的二人转从来就是这个传统,解放以后,以黄为主的二人转没人敢唱了,但如今,商品经济下,黄色二人转作为一些人谋生的手段,又逐渐繁荣起来。我一直以为,东北是个文化底蕴薄的地区,但是性文化绝对发达,而自古以来,所有民间性文化,大都是以歧视女性为主,从女人身体上寻找快乐,在这一点,中国男人的智慧是世界一流的。

文明的进步,性别会越来越趋于平等,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要以牺牲某些艺术作为代价呢,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二人转、相声的消失是理所当然,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反过来,我们扶持京剧就显得不合潮流,不与时俱进;二人转在今天的繁荣就是对我们文明进步的最好嘲讽。那么,我们的文明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堕落了?

感受入世风

重庆万水

几天前在晚报上看见头条新闻是“十米车厢轻拂人世风,八方来客喜闻英语声”,今天下班,碰巧就遇上了提供英语服务的公共汽车。当售票员“美眉”开始讲英语的时候,我看到车厢里大部分人莫名惊诧的神情。

既然是讲的英语,那肯定不是讲给本地人甚至中国人听的,而是讲给懂英文的外国人听的。那我想她讲的其中两个注意事项就不大合适:请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扔瓜皮纸屑,注意爱护公共卫生;请不要在车厢内吸烟。不是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人家老外一般是不会触犯这两条的。

还是十年前,我刚做导游,一次在旅游车上,那个精通中文的法国领队为了缓解客人们一路的舟车劳顿,出了一个智力题:猜猜中国各城市旅游点及公共场合写得最多的一个标语是什么?客人们众说纷纭,终究不得要领,正确答案是:不要随地吐痰。全车客人哄堂大笑,令我有了一次导游生涯中非常难堪的经历,也让我知道他们对这样的行为如何不齿。

还想商榷的是在公共汽车上实行英语服务这个行为本身。售票员不乐意天天对着一群听不大懂英语的人讲自己也不甚了了的英语,还可以理解成她不求上进,只图清闲,问题是懂英语和不懂英语的乘客都普遍觉得不自在,就像没有人爱听在飞机上折磨我们的机长讲话。

上次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北京老太太讲一口京韵十足的英语,说是为了迎奥运,我就不大了然。我所理解的泱泱大国之气是像法国总理若斯潘那样,考虑在世界的“英语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如何维护法语的地位以及光大法兰西文化。所以,在巴黎,你要不用法语问路,人家往往不甩你。你当然会不高兴,但是,下次单位再派你去那个“鬼地方”,你是不去呢,还是带一本汉法对照的常用语小册子去?

(本栏编辑:吴晓东E-mail:[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 生活圆桌(180)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