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我们都是弱势群体
作者:苗炜(文 / 苗炜)
北京鹏润家园的“打人事件”,这些天沸沸扬扬。房地产开发商、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矛盾这两年在北京时有发生,但最激烈的冲突由鹏润家园拔得头筹。去年12月,该小区门口发生“保安殴打业主”事件,起因是物业收取停车费的争执,该楼盘停车费用达每月500元至600元,业主们认为费用过高,很多人拒不交付。小区一纸令下,不交钱就不让进,于是有业主索性把车堵在门口,保安便大打出手。
如果只是这一桩事情,鹏润还不会这样出名。今年1月5日,鹏润家园业主筹备委员会的4名业主在办公地点被几名闯入者用棍棒暴打一顿。从打人的手法上看,这几个被描述为“黑衣人”的行凶者精于此道,北京一家报纸发表文章说,房产开发、物业管理不要往黑道上走。这后一起“打人事件”,警方已介入调查,鹏润物业方称,他们也在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作为物业管理者,他们的责任在于监视系统未能记录下这几个“黑衣人”进出小区、上下楼梯的情况,责任只限于此。
从四川、东北破获的几起黑社会组织的大案看,黑道人物承包房产拆迁项目是致富手段之一,也是“正经买卖”之一。他们的手法可以有效地对付“钉子户”,可闯进公寓打业主的故事还鲜有所闻。
去年,北京的大西洋新城,一位业主与物业管理人员发生争执后死亡,该小区业主们为死者举行了追悼会,藉此表达不满。有的业主在自己的窗户上张贴了大字标语——“打倒奸商”。这一次,鹏润家园的业主们也在窗户上张贴标语,其中有一条是——“我们害怕”。不少鹏润业主希望能退掉这里的房子,他们说这里不安全。
从“打倒奸商”到“我们害怕”的转变很耐人寻味,前者还是一副强者势头,他们相信,业主有权选择物业管理者,他们是家园的主人,可以“打倒奸商”;而后者是一副弱者姿态,尽管物业管理者希望“双方能坐下来谈一谈”,可业主们不知道能不能换一家公司来谈。
许多没有买房子的人,通过鹏润事件对消费环境感到更深的忧虑。许多买了房子的人,通过鹏润事件对生存环境感到一点点忧虑。这些忧虑用一个词来概括,不妨叫作“普遍弱势群体心态”。
相对而言,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贫穷的农民是弱势群体,而有了上百万房产的业主们算不上弱势群体,他们在好多地方可以呼风唤雨。前不久一则分析报告称,北京有150万百万富翁,因为他们购置了商品房,而北京的房价又贵。“百万富翁”就不处于弱势吗?几年前,北京有一处著名的房产项目叫“阳光广场”,购置者不乏社会名流、娱乐明星之类。房屋质量有问题,媒体进行了报道,但司法途径走不通,法院根本不受理任何关于阳光广场的诉讼,那些“百万富翁”不得不佩服房地产大亨手眼通天的能力,“强中自有强中手”。
这样一来,结交更有权势的人物,使自己变得更强有力就成为“普遍弱势群体心态”的一种反应,此外的反应还有对社会的抱怨,对司法腐败的不满,对官商勾结的愤怒。“弱肉强食”——最底层、最弱势的人感觉不到这种生存逻辑的残酷,他们已经麻木了,倒是那些有产者、那些准中产阶级更能体会他所面临的是怎样一堵冰冷的墙,更渴望已然扭曲的社会关系得到调整,更渴望公正与平等的观念得以落实。
让鹏润或别的家园的业主感到自己处于“弱势”的是,他们本来是这里的主人,他们本来可以选择管理者,但管理者却成了主人。如果说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农村以“海选”的方式选出村长来进行,那么城市里一个小区的管理同样意味着民主化进程的开始,对一个服务恶劣的物业管理公司的斗争绝不是“打倒奸商”那么简单,它还意味着认真对待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财产,个人尊严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