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别武器:没有林白们的天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蔡伟)
当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小组在50年代研制出F-104“星战士”战斗机时,曾经宣称它将是“最后的有人战斗机”。然而当美国空军的第四代战斗机F-22“猛禽”出现之后,飞行员们依然控制着他们搏击了一个世纪的天空。
航空史本来就是一部英雄创造的历史。且不谈莱特兄弟,1927年美国飞行员林白驾驶瑞安公司生产的“圣路易斯精神”号单引擎飞机飞越大西洋后的74年,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才完成了环球飞行。尽管单从航程上来说两者无法相提并论,但林白的飞机上只有今天看起来简陋不堪的导航设备,冒险开拓精神赢得的成功使他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空中英雄。“全球鹰”依靠的是尖端精密的现代技术设备,它的操纵者是一群也许根本不会驾驶飞机的人。这是技术的胜利,幕后的技术精英们比飞行的结果更加默默无闻。
这也许有些不公平。生产了“圣路易斯精神”号的瑞安公司在1951年试飞了被称为“火蜂”的无人机,同样开始了无人机的历史。在越南战争期间,“火蜂”被广泛使用,其销售状况之好甚至让瑞安公司干脆放弃了有人飞机的生产。美国空军将“火蜂”对越南的侦察任务称为“狩猎远征”,看来美国人也读过《三国演义》,懂得了用“与公会猎于吴”这样的词句以壮声势。尽管美国空军第100战略侦察航空队的“火蜂”在越南战争期间共起飞超过2500架次,但真正在“狩猎”的却是美国海空军的飞行员,他们也同时被“狩猎”。这是一场技术、智慧、意志和人性的较量,相比之下,“火蜂”只是鸡鸣狗盗之徒罢了。真正挽救了无人机声誉的是以色列人。IAI 公司生产的“先锋”无人机在海湾战争中频频上镜。在美军战斗机的轰炸下,居然有伊拉克士兵向低飞的“先锋”无人机摇白旗。然而即便是在11年后“掠夺者”无人机成功地用海尔法导弹袭击了奥马尔的车队后,无人机所能执行的首要任务依然是侦察。没有人认为无人机会对飞行员带来任何威胁,然而就在几个月前的2001年10月,刚刚在JSF联合攻击机项目竞争中败北的波音公司却不动声色地准备着X45无人战斗机(UCVA)的首次飞行。
传统空战造就了大批空中“王牌”飞行员,但“王牌”也时有被击落的令人心碎的时刻。虽然从越南战争后至今还没有美国飞行员被对方的战斗机击落,但地面防空力量偶尔对美国飞机造成的伤害也越来越让美国人无法接受。X-45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没有飞行员被击落风险的情况下压制对方的防空火力,然而已经有人担心,未来会不会出现无人战斗机与有人战斗机进行的空战?在这样的空战中,谁将会是真正的“王牌”?
让我们设想一下2050年美国空军为竞选21世纪后期空中优势战斗机而进行的一场模拟空战:空战双方分别是在赢得JSF项目后独占美国战斗机市场的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最新型战斗机XF-2050,以及在JSF计划中失败的波音公司生产的无人战斗机XF-2051。在首轮超视距空战中,由于双方机载设备和武器水平相当,XF-2050和XF-2051于500公里的距离上相互发现,并几乎同时发射了远程空对空导弹。XF-2050在施放电子干扰无效后无法逃避拥有50G过载的导弹而被击落;而XF-2051虽然也无法实施有效的电子干扰,但同样能够以近40G的战术机动动作而摆脱了导弹的追击。在第二回合的近距离缠斗中,XF-2051通过高达35G的剧烈机动动作紧紧咬住XF2050,而驾驶XF-2050的洛克希德公司王牌飞行员林黑却因为在进行战术机动时无法承受10G的高过载而昏迷。2∶0,波音公司在竞争中完胜对手,终获美国海空军的全部订单。这次划时代空战的另一个结果是:王牌死了,却没有新的英雄诞生。
不知哈特曼那时还在世的话会作何感想。这位曾经击落过352架飞机的“王牌”飞行员也许注定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世界第一“王牌”,因为无人有机会嘲弄所有试图重新创造历史的梦想者。为减少伤亡而创新的技术成为无法阻挡的力量,当这种力量失去平衡后却无情地制造着更大的伤亡,那将是一个残酷的时代。
美国空军参谋长莱恩将军说:“我本人认为,U-2飞机的时代终将被‘全球鹰’所取代,至于何时取代,得看我们何时能让‘全球鹰’值得信赖。”莱恩没有说有人战斗机何时会被无人战斗机所取代,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那时不用再担心会有鲍尔斯被击落,当然,也不会再有林白和哈特曼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