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景喜剧中的纽约
作者:娜斯(文 / 娜斯)
《性与城市》——纽约近年一“通俗文化里程碑”(Getty/Imaginechina)
《性与城市》1月6日起有6集的“赠送”播出,于是街头又开始出现萨拉杰西卡·帕克(出演女主角)的照片。不过这次的宣传照里帕克的穿着没那么火爆,只穿了件写着“我爱纽约”的T恤。纽约市长鼓励市民“该干什么干什么”,以显示纽约没有完,于是象征纽约各种活动的恢复都会成为话题。最先成为话题的是设在纽约的搞笑节目:在“9·11”事件发生之后电视台都以播新闻为主,搞笑节目全部停播。
最先恢复的是大卫拉特曼的脱口秀,然后是《星期六夜生活》,都是以纽约风格著名的喜剧节目。其名嘴名角养家糊口的本事就是逗人笑,在这种特殊时候还真难做。太搞笑了不行,不笑又不是自己。
《性与城市》也算是纽约近年一“通俗文化里程碑“。美国电视分无线和有线。无线台只要有天线就能收到,所以覆盖率极高,是真正的面向大众,所以内容很讲尺度——美国主流电视的尺度限制是很多的,比如脏字不能播出,裸体不能播出,性场面要含蓄,电视播出电影也是经过剪辑的,总之美国人到欧洲或日本去打开电视会吓一跳。有线电视台需要用户自己选择订购,尤其HBO,是以播放电影起家,所以没有那么多尺度限制(当然跟色情台又不是一回事),因为你看不顺眼可以取消订用,你有看与不看的选择。HBO近年来发展壮大,也开始制作原创节目,又利用自己不受尺度限制的特点,频频推出禁区题材,强攻市场。几部连续剧,写黑手党的《TheSapranos》,写城市男女的《性与城市》,写二战的《兄弟排》下来,可谓无往不胜。
因为同写城市单身题材,《朋友们》与《性与城市》市场定位不一样。《朋友们》就是我上面介绍的主流电视。NBC是美国收视率第一高之大台,每晚8点档期又是美国电视黄金档,《朋友们》就在每周四晚8点播出,所以是老少咸宜的节目。美国晚间电视又分晚间和晚晚间,晚晚间孩子都睡觉了,所以脱口秀还可以讲带点“色”的笑话。大卫·拉特曼的脱口秀美国东部时间每晚11点半播出,但也是不能播脏话的。有一次麦当娜做客,可能是故意制造新闻,创造说脏字纪录,真正播出来时脏字都给弄成无声了,所以你知道她在哪个地方在说脏话,但听不到那个字。
《朋友们》的明星都健康明朗,绝不用担心他们上脱口秀时会大甩脏字。《朋友们》表现的纽约,是一个更健康、更阳光、更容易生活的纽约。没固定工作的演员和女服务员住那么宽敞的公寓?还不用锁门?纽约客自己经常希望他们也能生活在这么样的一个纽约,但他们都知道这个纽约是在加州NBC的片场里搭出来的。《朋友们》已播放多年,基本快收场了,几个演员都纷纷从单身变成家,剧中人也该快成家立业了。去年,真实电视流行,CBS的《幸存者》、ABC的《百万富翁》都风行一时,《朋友们》的收视率跌入谷底。然而,“9·11”的一个意外结果是,第一,大家对《幸存者》节目一下不那么感冒了;第二,对纽约又特别关心了;第三,大家都希望纽约像《朋友们》里面那样明朗、轻松、健康,而不是噩运连连;所以,《朋友们》此季的收视率收复失地,卷土重来。
NBC本来已准备好了继承《朋友们》的节目,就是每周四晚9点(仅次于晚8点的黄金档)播出的《威尔和格蕾丝》。这是一部更前卫一点的《朋友们》——四个朋友,两男两女,都是好友,其中两男是同性恋,两女在一处工作,一女和一男合住一处公寓。这是美国情景喜剧的好几个传统的结合:女主角长得有点像美国20世纪50年代电视剧《我爱露西》的明星露西·巴尔,但剧中人的关系已从50年代传统的标准家庭结构变成这种“另类家庭“。主人公是70年代玛丽·摩尔式的职业女郎,几个朋友的关系又像《桑费尔德》和《朋友们》,但变成了男人都是同性恋,却是女人的好朋友。二人住在一起,除了分别居住不同卧室其他一切还真像传统家庭——不过煮饭的是男人,懂得穿衣品味的也是男人——反正是颠覆传统观念。
《威尔和格蕾丝》一出,越来越走红,NBC不用担心《朋友们》结束后8点档没有继承人了,几个演员也都很出色,艾米奖年年上榜。
说《性与城市》与《朋友们》、《威尔和格蕾丝》不同,是因为后者的制作者知道这不光是给纽约人看的,而是给包括纽约人也包括郊区包括美国小镇的观众看的。无论观念怎么突破,要在观众能接收的口味之内。美国电视靠广告收入,广告收入又多来自大公司。大公司一旦因为你尺度过界而封杀你,那比政府的封杀说实在也逊色不了多少。
《性与城市》因由HBO制作播出,定位首先是“小众”——相对于NBC“大众”的那个小众,其实在今天大众文化批评中大众与小众的概念都不是那么简单。《性与城市》每周日晚9点,这本身的讲究就是——时髦男女是不应该星期四五六晚呆在家里看电视的,应该是剧中人那样在外边活动。《性与城市》的初始是纽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作家在报纸上写的一个以纽约成年独身男女约会寻偶生活为主题的半纪实专栏。作者自己就是纽约单身女子一员,年纪三十多,聪明,漂亮,百炼成钢;专栏写得世故,练达,有那么种纽约圈内人的口气,其中某些人物还被相传是真实生活中的某某大亨之类。专栏成书,用流行语言,是“一炮而红”,有点纽约经验的人,看了都能会心一笑。HBO把这本书拿来编电视剧,编剧不是原作者,但也是两位女作者,除了拿书中四位女友当原型和某些故事外,再按电视剧规律编情节,而且是女人私下敢说不敢说的话都拿来往上放。男女交往的各种故事也极尽夸张地编,加上无线电视根本不能出现的裸体、性场面,女演员身着高级时装表现纽约时髦,以聪明大胆玩世不恭冷嘲热讽为号召,一时之间成了纽约时髦男女的一个话题。
《性与城市》表现的是所谓高级纽约生活:时髦餐馆,高雅艺廊,四个女子都事业有成,集名牌时装在身(虽然那离真实还是不止有点离谱),出入入时场所,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好男人——这部电视剧把男人写得很不堪,当然这些女人自己也有毛病。不过,拍到上季,漫长的隧道似乎出现了曙光,连那位像花花公子一样玩的萨曼莎都有遇到了潜在恋人的迹象。这倒歪打正着,因为纽约出事,观众不想再在影视里接着遭受打击,所以对“光明面”比较感兴趣。都写纽约男女,《朋友们》比较主流大众,《威尔和格蕾丝》紧跟时代最新潮流,《性与城市》则是走独特品牌路线,其中也反映了美国电视剧的市场定位。
《威尔和格蕾丝》获“艾美”奖提名(路透/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