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会看住我的钱包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微软会看住我的钱包吗?0

问:未来的软件商会替代银行管理客户的钱包吗?

王:这取决于谁拥有客户,一般来说,你会把钱交给银行而不是交给微软。微软提供的是通用软件平台,使用这一平台提供服务的商家才拥有客户。未来可能是软件商和服务商糅在一起为客户提供服务。不是说微软设置了一个方便用户上网的Passport,就是意图吞并网络上所有的生意。与微软的竞争来自于这个窗口,窗口是信息处理和通信的窗口,所以像Messenger 这样的功能一定会有的,然后还会有媒体播放器等等。如果说微软要跟谁竞争的话,一定是作为窗口的基本功能业务。至于窗口后面的服务,微软没跟任何人竞争。

问:将来这个Passport会掌握在微软一家手上,还是大家都来共享它呢?

王:(你最好不要叫它护照,它就叫Passport。)互联网站都要有一个域名,如果互联网上有几十万家域名管理机构,一定会乱得不得了。Passport做同样的事情,仅仅是标识这个用户。用户注册Passport的时候,仅仅输入姓名和国家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用户的信用卡号等机密信息,完全可以不填,不放在微软手中。这跟各种不同的服务要求有关系。之所以不能把Passport叫成“护照”,因为护照对一个人来说是太重要的身份证明,包括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但一个标识不一样,真正验证这个Passport对应的到底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是服务提供商来验证的事情。我只告诉这个人是谁,应用服务商用其他方式来验证他(她)到底是谁。Passport没有那么严重,它就像一个方便机器分装信件的邮政编码,在互联网上给每个人提供一个小编码。

但是,Passport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情。能够提供它的人应该给所有的用户提供最大的方便,一是接受它的人足够多,二是接受它的组织足够多,有点类似信用卡。为什么IBM没有,而AOL有这么一个Passport 体系,是因为有一个足够大的用户群和服务供应体系。而为什么日本、印度不会各自有这么一个系统呢?因为很难限制用户是在一个固定的地域里面使用。跳出地域以外,恐怕国家、政权都不是优势所在。

问:这种图景将来会出现吗:未来的某一天,我用微软的手机,打开微软的门,开动微软的车,用微软的账号买房子,甚至出海关也用这个电子号码。有可能就是用微软的Passport吗?

王:只用Passport是不可能的,还需要配合相应的认证系统。比如说你去银行取钱,只说你是谁,但是你不能证明你是你自己是不行的。什么可以证明你自己?现在(与Passport)类似的是手机号码,因为你购买的时候需要输入你的身份证等各种信息。所以Passport不会成为最后像你眼球的视网膜、指纹,那些才是惟一既告诉“你是谁”又证明“你是谁”的东西。

问:对于消费者来说,那也许是最理想的一种使用状态,如果这个认证体系是安全的话。

王:那确实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况,至少需要Passport与认证系统完备结合。但是在不同的应用情况下,服务供应商需要证明的信息非常不一样,所以这个理想可以实现的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服务商。

问:大家对Passport敏感的原因是什么?

答:也许是因为大家并不了解Passport。

问:微软有没有可能给Passport升级呢?

王:从技术和安全的角度来讲,Passport确实会不断升级进步,如果你担心要在Passport中输入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才能使用这种服务,那你大可不必,首先相信大家都不是笨蛋,你和我都不愿把你的个人信息给一个你不想给的人。如果微软真的要求你输入很多个人信息,涉及到你的安全能够容忍的限度,你就不会用。所以每个人的意愿,全球上千万、上亿人的意愿就会决定Passport要求的内容会停留在大多数人都能容忍的范围之内,那你操什么心呢?

问:微软能推出NET计划,推行Passport系统,它的优势在哪里?

王:原因有三个:一,Windows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平台,它有足够多的用户数量;二,有公司强大的研发资金支持;三,NE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新平台概念,需要开发更多的应用软件,而世界上有80%的应用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 软件pas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