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索赔惊醒中国保险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侯捷宁 陈标杰)

巨额索赔惊醒中国保险业0

如何规避灾难风险是一个持久的话题

(邓勃 摄/Photocome)

“‘9·11’事件跟国内的保险业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我们没什么影响。”中国人寿保险宣传处的姜先生不容置疑地说。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在为恐怖事件后的保险理赔争得焦头烂额,国内的保险业像往常一样平静。几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觉得恐怖事件在中国是很遥远的事,保险公司完全不必担心类似的问题。

灾难绝不止于恐怖事件

实际上,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洪灾后,保险公司的灾害承保发生了微妙变化。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所长程晓陶和同事苑希民曾专门研究江西省的洪水保险,发现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因水灾赔偿而亏损,想打退堂鼓。199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对江西农村强制性实施了一种长效保险。保险标的仅为房屋,不包括屋内的财产和农作物。赔偿范围包括水灾、风灾、火灾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损失。农民每户一次性交62元钱,对房屋进行终身保险,以后不必再交保费。由于当时银行存款利率较高,中保认为这种做法可以迅速抢占农村市场,收取大笔保金后,可以仅靠利息支付赔偿。赔偿最高限额为2000元。当时收费一般都采取了乡政府或供销社代扣的方式。程晓陶回忆说,刚开始保险公司是很乐意承保的,以后由于部分地区群众不理解,状告“乱收费”,迫使保险公司退还了扣交的62元。因此,只有没退保的地区,在1998年洪灾之后,得到了保险公司赔款。但就是这些赔款让保险公司赔得心寒。程晓陶说,仅在景德镇,中保财险公司最高峰时一天就办理了3000户居民的赔款手续,需要调动武警维持秩序。景德镇在1996年和1998年两次受灾,保险公司共赔付1.4亿元,而一年的保费收入约4000万元,加上运营费用和税收,亏损约1亿元。程晓陶说,现在保险公司庆幸那时老百姓闹事把保费退了,要不损失更加不得了。90年代的主要大水年有1991年、1996年、1998年、1999年,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对水灾的赔付就达26亿、30亿、25亿、16亿。“这样保险公司就打退堂鼓了。”程晓陶说,“洪水保险尽管已经考虑了国情,但还是行不通。”

类似的事件发生在浙江。浙江省沿海海塘全长1596公里,1992年以来,对防灾能力达到20年一遇以上的标准海塘实施工程保险,合计投保海塘487条。在1992~1997年的6年中,浙江省共4次出现超海塘防御标准的台风,投保额达62033.4万元。保险公司收取保险费616.7万元,赔款1887.6万元,亏损了一大截。程晓陶告诉向记者:“这样保险公司实际上是不做了。”

“保险公司毕竟是商业机构,要考虑到所能承受的风险,有自己的商业准则和经营方式,那些可以通过政府方式或商业途径化解的风险就可以承受,不可以化解风险的就不会去做。”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说。

我们赔得起吗?

美国的这次灾难使世界保险业进入了噩梦般的长夜。如果中国发生这样的巨灾,中国的保险业如何面对?中国的保险业是否有能力面对巨灾?

据1999年世界各国保险业务情况统计表得知,1999年美国的保险密度为2921.1美元,中国大陆为13.3美元。在美国,建筑物很少有不投保财产险的。航空意外险方面,不仅美国国内航空公司的乘客要投航意险,而且美国还规定,只要经过美国上空的外国飞机的所有乘客都要投保一定数额的航意险。在美国平均每人有5张保单,每人的平均人身险保额超过100万美元。而在中国大陆,只有很少的建筑物投保,在航空险方面,只有少数乘客投保航意险。我们往往要等出了事才想到保险。据武汉市航意险共管办公室统计,武汉空难发生后,从天河机场出发的乘客购买航意险的比例才很长一段时间一直稳定在60%左右,高于此前比例15个百分点。

“资本金不足,偿付能力相对较低是目前中国保险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金融系于小东指出,一家中等规模的外资保险公司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而我国整个保险行业的总资产加起来也不过3374亿元人民币。中国的保险公司在资本金与偿付能力等方面与国外保险公司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目前保险公司上市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加强保险资金的运用,最大程度规避风险,是保险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规避风险,分保非常重要。”业内人士徐兆伟说。据他介绍,1995年,太平洋保险公司承保了亚洲2号卫星发射的保单,保额是16.2亿美元,太平洋保险公司作为原承保商只留下了3%保额,其他97%都摊给了再保险公司分保。结果卫星发射失败,赔付总额1.62亿美元,但因为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原保险份额只有3%,所以只要赔付500万美元即可,余下金额由再保险公司偿付。这一赔偿过程用了50天就解决了。当时太平洋保险公司刚成立不久,注册资金只有20多亿人民币,如果这份保单的一半以上不分保出去,对于这家保险公司的损失将非常巨大。“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应该分开放,这样打碎的几率就很小。”徐兆伟对再保险的重要性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如果发生巨额赔偿,打击最大的应该是再保险公司,因为大型项目一般都是大保险公司承保,向再保险公司分出的比例就很大。出事后,再保险公司的赔付额也越大。像美国的这次恐怖事件,再保险公司承担了高达70%的损失,所以有一套完善的再保险制度对一个国家的保险业非常重要,再保险机制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美国再保险协会主席吉姆斯·达菲10月16日接受采访时说。

我国保险公司其实很早就开始实施分保制度,像承保卫星、飞机等大宗保单都会向其他公司分保。但无论分保的机构数量与实力还是分保程度与市场运作手段,都缺乏再保险业务经验,抵消风险的机会较少。“而目前再保险市场存在的隐患是,很多保险公司不愿把手里的保额分出去。”于小东说。1999年,中国再保险的保费收入是122.14亿元,其中法定分保费为118.3亿元,商业分保费是3.84亿元,仅占总保费的3%左右。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往往隐瞒其实际的保额,从而减少分出保费支出。这样,在隐瞒保额同时,保险公司也隐藏了风险。

“如果中国面对美国‘9·11’事件的赔款,我们赔得起。”在保险业从事多年研究的徐兆伟这样告诉记者。他认为,因为我们的投保率低,当然赔付率也不会太高,保险公司的风险也就小。所以即使大灾难发生在中国,与国外相比,保险公司的赔付也不会太高,但这也恰恰是阻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保险太平洋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