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美国电影的后“9·1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于)
(本刊资料)
恐怖主义有点像一片雷区(Reuters/路透)
《硬式棒球》剧照(本刊资料)
《硬式棒球》剧照(本刊资料)
会出现“T”级电影吗?
“9·11”事件后,美国各剧院经营者最担心出现的一个情况是,人们对公共场合安全性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他们不愿走出家门。但事实让这些经营者们平静下来,也许还有点小小的惊喜。尽管上座率稍有下降,但也不是什么戏剧性的变化。美国人认为这一方面固然是人们在电影院中寻求逃避的结果,同时也是人们努力让生活正常化的一种表现。
“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连锁性的打击,但音像制品出租业却忽然红火起来。很多美国人不愿意再看电视上重复播放的爆炸场面和已经成了废墟的世贸中心,于是涌向当地的音像商店租那些幻想性的、喜剧的,甚至好莱坞式的恐怖主义电影。比如早些年拍的《虎胆龙威》。各个音像店生意陡长,电话纷纷打来,要求租借关于诺斯查达姆斯预言的电影。一封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电子邮件引用诺斯查达姆斯的话证明这位16世纪的预言家早就预见了“9·11”事件。据《美国娱乐在线》的报道,全世界最大的音像制品出租公司BLOCKBUSTER的一位雇员说:“我一天里接了10个想借诺斯查达姆斯(电影)的电影,但是我们这里只有一部。”一位音像店的经理说,现在不管什么样的电影都有人要看,尤其是描述家庭的温馨气氛的,家长们租这类电影是为了消除孩子们可能由这次恐怖事件带来的挫折感和消沉情绪。以往很少有人租借的迪斯尼动画片,像《美女与野兽》、《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也都卖了出去。另一个很不同寻常的现象是,人们对涉及恐怖主义内容的电影兴趣大长,他们倾向去借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例如《围困》这样的,恐怖分子在片子里遭到了沉重打击。
据美国《今日娱乐》报道,为了呼应全美国上下对待“9·11”的态度,BLOCKBUSTER决定对它的商品重新分类。9月25日,该公司宣布他们要在商店里的音像制品上贴上标签“T”(英文恐怖主义的第一个字母),起用意是提醒顾客可能包含恐怖主义内容。在摆放恐怖主义主题电影的架子边上会标明:“由于9月11日发生之事件,请注意这部片子的内容可能会对部分观众造成不愉快之影响”。BLOCKBUSTER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安迪欧科说:“我们知道大家现在对恐怖主义电影极为敏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想把片子从货架上拿下来。”
第一部被标明身份的是华纳公司的《剑鱼行动》。这部电影因为暴力和哈尔·贝莉一些无上装的镜头已经被定为“R”级,现在有被BLOCKBUSTER划为“T”级。除了给该片定级,BLOCKBUSTER还减少了购买量,一般情况下,该公司购买新发行的影片数量是100部左右,但这次只买了六七十部《剑鱼行动》。此举当然引起华纳公司不满。
必须承认的是,不管美国总统怎样号召人们尽快恢复日常生活的心态,也不管好莱坞为人们暂时忘掉现实作了多少努力,“9·11”事件给美国人都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他们重新回头检视自己对恐怖主义的一点点知识。重新对电影定一个划分标准,单列出一个“T”级品种几乎不可能,但美国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用轻率的、单纯追求刺激的态度对待恐怖主义电影却是肯定的。
好莱坞会改变吗?
据美国10月16日《娱乐联合新闻》的报道,著名导演罗伯特·奥尔特曼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电影绘制了蓝图,然后那些人照着电影做。如果他们没有看过电影的话,才不会去做这样的事。”他认为阿富汗固然是恐怖主义的温床,但好莱坞绝对承担了灵感来源的责任。这位导演呼吁再也不能沉迷于拍摄大规模破坏性的电影,观众也应该把注意力转向有思想性、能挖掘角色性格深度的电影。伍迪·艾伦也从来不拿恐怖主义说事,所以这次他显得格外有发言权,他指责好莱坞应该对以前拍的电影感到羞耻,他觉得通过这件事,好莱坞怎么着也得有点变化了。目前好莱坞确实有一股拍摄探索灵魂和内心的电影的潮流,但很难说好莱坞就此就变了。
“9·11”事件迫使好莱坞面临一个难题,即怎么样看起来像个参与社会建设的改良分子,同时不改变长久以来不曾动摇过的目标:赚钱。票房收入状况成了好莱坞的指路明灯。HARDBALL在“9·11”后登上票房排行榜第一名。这表明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欢迎有愉快的结局、谦虚的英雄和救赎内容的电影。可能在“9·11”之前人们会觉得这些电影浅薄沉闷,但目前它们却起着肯定人生的作用。反英雄的电影不再被需要了。知道人们需要什么之后,好莱坞就可以仔细规划今后一段时间内拍什么样的电影了。香港电影导演徐克闯荡好莱坞未果,此次借助著名武术指导兼导演袁和平的东风,由徐克监制,袁和平执导的《铁马骝》成了北美电影院的票房宠儿。这类本领高超的侠士劫富济贫的故事对中国人或者美国人来说都不新鲜,但袁和平出神入化的动作设计使该片可看性极强。美国人喜爱这部电影的另一个理由显然是他们太需要一个英雄来保证自己能每天晚上睡得安稳。
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充满暴力的恐怖主义电影放映,但好莱坞本性难移,最新一则《每日电讯》关于这座电影城的消息之一是,以发行另类风格电影而著称的米拉麦克斯公司收购了一部关于本·拉登的小说的改编权,该小说中包含了本·拉登策划爆炸白宫的情节。小说作者安迪·麦克纳布,一位前英国皇家特种空勤团成员,已经同意将小说改编成剧本,片名暂定为《四个危机时刻》。女主人公是一名美丽的有钢铁般意志的狡猾的英国人,被本·拉登招募到手下。经过训练,女主人公潜入美国白宫,准备执行爆炸白宫刺杀总统的计划。这时候拍这样的电影肯定遭到非议。但麦克纳布辩解说他的小说在1999年就出版了,所以他不是那种灾难出现后跳到彩车上幸灾乐祸的人。
恐怖主义有点像一片雷区,好莱坞的制片商知道雷区有危险,但里面也可能有巨大的商业利润。他们所能做的是围在雷区边上,敏锐地观察周围的动静,只要有可能,就会有人把脚尽快插进去。好莱坞一贯如此,它是全世界最能够从商业上自我检省,却总不会从其他方面自我检省的地方。 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