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圆桌(16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赵小帅 八斤 玛法达 贝小戎)
沈阳看球记
赵小帅 图 谢峰
记得以前听到过这样的消息,说沈阳在讨论汽车“撞死人白撞”的问题,它关乎法律和道德,在报纸上引起了连篇累牍的议论。到沈阳下飞机坐上出租车开到市里,忽然感到所谓“撞死人白撞”是个多么虚假的议题,那个城市显得混乱不畅。实际上,在我们所有的城市和乡村都存在着“对人的不尊重”,有的地方能让你较为明显地感觉到而已。
有一次从上海回北京,出租车司机把我送到浦东机场,他在最后说:“祝您一路顺风。”我对上海的好感几乎就来自这一句话。我喜欢光鲜平滑的城市,一直避免去穷山恶水的地方。在安徽的一个小城市里,有个出租车司机对我说过:“这地方穷,所以人都刁蛮的很。”当然,我知道好多地方并不能如此简单地下结论,好多地方有质朴厚道、贫穷而乐观的人,但我无法克制我心理上的不适应。如果不是为了看这场无聊的球赛,我大概不会到沈阳来。
有意思的是我也高估了我对足球的热情,在赛后欢快的游行队伍中,我想的是怎样快点找到车回酒店睡觉。一辈子始终热爱一样东西是挺不容易的事情,我想我快要把足球抛弃了。保龄球在中国流行的时候,有人说它是一项绅士运动,我去球场看见的是人们在那里抽烟喝酒大呼小叫,明明是工人阶级的玩意。相比之下,只有高尔夫透着一股绅士味道。我的朋友中有人开始学习骑马,所谓“盛妆舞步”之类。
这是一种文明的差异还是一种阶层的差异?对此我略有些困惑不解。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努力向上爬的人在装孙子。然而我要辩白的是,我丝毫不喜欢假模假式的“文明”或“格调”,我也不喜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在沈阳的报纸上我看到一个报道,说湖北的一个农民教师来看球,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里,他带的2000块钱被偷走了,他徒步从五里河体育场走到了国家队住的绿岛酒店,用了7个小时。绿岛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件事情的经过,把他留在酒店里住宿,还送给他一张球票。报纸说,这个小伙子很受感动,他表示要想办法留在沈阳圆他的研究生梦想。说实话,我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来自这个奇怪的故事。
神童猫养成计划
八斤
几年前我曾经玩过一个养成类的游戏。这种游戏的大致规则就是把一个所谓“上天托付”的虚拟女孩养到16岁。或许是小时候在各种劝学读物上看多了神童故事的缘故,我一心想把这个小丫头培养成一个神童。最后我终于把她培养成了一个占卜家。以游戏发生的年代和她的岁数而言,这也该算是一个很有神童特色的职业。但后来我才知道,这不是这个游戏最好的结局。最理想的结局是这个女孩被王子选中、成了王妃;而我那个女孩被我管得整天读书,根本没有到广场上去被王子看见的机会。
现在我有了一只真实存在的猫。我相信发现或者培养一只神童猫也不是不可能。坦白地讲,我是在确定了我们家的猫是一只彻头彻尾的杂种猫、没有任何蹭进种猫队伍的希望后才下定决心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当一只杂种猫几乎是成为神童猫的先决条件,因为已经有理论证实:纯种猫由于大多是近亲结婚,它们的后代基本上都是弱智。
神童猫养成计划的第一步当然是测定我们家猫的智商。我没法让它做那些烦琐的智商测试题,因此只好自己观察。根据我找到的资料,美国一位名叫弗伦奇的学者曾经把智商140以上的孩子的特征归纳为:身体发育良好;能集中注意力;使用语言早;表达能力强;对因果关系理解得快;对不懂的问题有钻研精神;失败了也不灰心;情绪稳定。这些特征我们家的猫似乎基本上都具备,但“情绪稳定”一点却不太吻合。好在后来我又找到了另一位名叫维特的美国学者对智商160以上的孩子的特征的调查结论。维特归纳的有十点:语汇丰富,并能运用得当;使用语言早;观察能力敏锐;喜欢书、地图、辞典;喜欢日历和时钟;能集中注意力;有绘画和音乐方面的能力;对因果关系理解得快;喜欢读书;有多方面的兴趣。这十点几乎每一点都与我们家猫的情况吻合。
确定我们家猫的智商在160以上后,我开始寻找有关神童培养方法的资料。一些报道曾经提到有些神童如何在幼年时四处漂泊,见识了很多人情世故,后来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书。落实过我们家猫是野猫出身后,我觉得可以跨过这段培养程序。然后又看到报道说许多神童没有上过正规学校,都是在家里自学成才的。想到现在根本没有正规的对猫进行教育的机构,我更增加了信心。
就在我准备教我们家猫学打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忘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神童是有年龄限制的。当年贝多芬的老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跻身神童行列,还特地更改了贝多芬的出生日期。查证一番后发现:我们家猫已经两岁半了;换算成人类的年龄,它已经要奔30去了。这一发现让我彻底灰了心,再想想过几个月它又要过生日了,于是决定干脆把她嫁了或是阉掉算了。
纯真年代
玛法达
90年代初,我第一次知道披头士,那时候刚上初中,是个迷恋三毛的小女孩。当时我收集三毛所有的作品,包括她翻译阿根廷漫画家季诺先生的《娃娃看天下》。披头士是里面第一女主角玛法达的最爱,这个关心时事的女孩是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家伙,她总想不明白为什么战场上没有披头士的歌声,否则这个世界将永远没有战争。
那时候到处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但我认定自己会喜欢披头士,我并不知道自己当时已经是中国无数披头士迷中的一个。
第一次听到的不是披头士的歌,而是列侬的“IMAGINE”,那是知道披头士这个名字不久,我去姐姐所在的艺术学校玩,在合肥。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奇装异服、化妆妖冶的少男少女。我身边的朋友反叛老师和父母的举动最多是穿穿自己剪的到处是洞的仔裤,吸烟,打架,说脏话,直至逃学。而在这个艺术学校里,我第一次发现还可以有另一种表达青春的方式:摇滚乐。
听“IMAGINE”的那一天,我站在姐姐学校二楼的阳台上,校园广播台的信息被楼下男生寝室里震天响的“我要在雪地上撒点野”、“假如你要爱上我,就请你吻我嘴”所淹没,在小县城里被甜歌蜜语浸染太久的我一时间还没回过神,只是觉得很刺激。当时姐姐的室友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盒卡口带,这个词也是我第一次听到。
“给你听点好东西!”她近乎神秘地把我拉进房里。当我戴上耳塞,我也不清楚自己听到的是列侬最出色的作品。那是一个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的男声,和外面正在播放的崔健相比,这个声音没有愤慨,满是忧伤,甚至有一点点绝望,很伤感的一种格调。
在合肥呆的一个礼拜,我在艺校里看过一群在烟雾缭绕的房间里抱着吉他唱歌跳舞的男男女女;也在工业大学的礼堂里看过留着长发愤怒地张着双臂朗诵诗歌的时尚青年。在这里,我提前看到了关于青春的故事。长大以后的我看CHANNEL〈V〉和MTV,从网络上下载一切可能得到的免费音乐和电影,当西方所有的走红乐队可以第一时间同时出现在世界的两极,我庆幸自己晚生了几十年,得以享受这样的好时光,但也遗憾于再也没有遇见有着当年一样激情的青年。
错在哪里?
贝小戎 图 谢峰
有人批评形式逻辑不够辩证,金岳霖先生说:“你批评的对,因为你批评形式逻辑的话句句都符合形式逻辑!”可见逻辑的尊严与地位之丝毫不可撼动。
近来看到一篇英文小说,一学法律的大学生看中了他好友的女朋友,他好友特想得到一件时髦的皮大衣,他就用家里的一件皮大衣与他交换其女朋友。然后开始开发培养那“花瓶”的智力,教她辨别逻辑谬误。依次如下:一,不加限制地普遍化:练习健美是有益处的,因而人人都应该去练习健美。这句话应该加以限制,说成“练习健美对大多数人是有益处的”。二,过于匆忙地普遍化:美女甲配带着隐形眼镜,美女乙配带着隐形眼镜,所以美女都带着隐形眼镜。黑格尔说过另一个例子,一位老太太买鸡蛋,挑一个是坏的,再挑一个又是坏的,老太太冲卖鸡蛋的哥们儿说:“哼,你篮子里的鸡蛋都是坏的!”三,不当的因果联系:别带比尔出去野餐,因为每次带她去都下雨。四,矛盾的前提:如果上帝是万能的,他能造出一块重到他举不起来的石头吗;无论他造得出还是造不出结论他都不是万能的。这样反驳上帝万能论是没说服力的。五,诉诸于感情而非理智:一人面试,被问到他的资历,他说了一通老婆身孕,老娘重病。六,违背事实的假设:如果居里夫人没碰巧把感光板放在一只盛有一团沥青的抽屉里,至今人们还不知道镭的存在呢。七,错误类比,典型的像“一个茶壶配多个茶杯,因而一个男子该配多个女子”。八,往井里下毒,就是辩论之前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教女子逻辑是件很令人气馁的事情,好几次主人翁都想,干脆把女孩还给好友,讨回皮大衣算了。在调教了那位女生五个晚上之后,主人翁觉得该来点浪漫的了,他对姑娘说:“咱们在一起呆了五个夜晚,相处的很好,显然咱俩很般配,姑娘不假思索地说“你这是过于匆忙地普遍化”。他一楞,待回过神来说,“五天够多的了,毕竟,你不要等吃完了整块月饼以后才知道它味道确实不错”。女生迅疾说:“哈,错误类比,我不是月饼,我是个姑娘。”他只好开始诉诸感情:“我爱你,你就是我的全部,你是月亮,是群星,是整个银河系。求求你了,亲爱的,说你将与我好。不然,我的生活就将毫无意义。我将无比憔悴,寝食不安,像一只破船那样在水中晃悠。要不是我教你,你怎么知道这么多逻辑谬误?”“错了,与事实矛盾的假设。”哥们儿就要哭了:“我这么好,你为何不要我?让我死的明白些!”“很简单,你没有浣熊皮大衣。”
逻辑固然不可违反,但往往我们犯的都不是逻辑错误。识破所有谬误还不是照样偷鸡不成蚀了把米。违反逻辑是因为那样结论会对自己有利。再比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乐水,所以我是智者。是的,鸭子也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