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北京的代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保护北京的代价0

可怕的沙漠化(郭铁流 摄)  

保护北京的代价

内蒙的羊肉、羊毛和羊绒影响所及不仅仅是2300万内蒙人民。斜贯中国北疆的内蒙东西长达4000公里,南北宽约1700公里,这样大的面积使其东对黑、吉、辽;西对甘肃;南对冀、晋、陕、宁;北对蒙古、俄罗斯都产生影响。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北京。

20年前的政府决策中,三北防护林就在一定意义上扮演了保护北京的角色。但这一角色并未完全获得成功,面对风沙漫卷的内蒙古,新的决策推出了新的角色:“首都圈”

三北防护林的脆弱

“小老树”或者“老头树”常见于内蒙古一些地区。实际他们只是当地人给杨树取的绰号。北京大学城环系崔海亭教授就曾在赤峰大量看到这种树。一般说来,这种树成活后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两米多,最高也超不过5米。这些杨树只是光杆没有叶子,生长十年甚至几十年始终是这样,再也不会长大,直径都达不到5厘米。

蔡强国认为,其中的原因在于,西部干旱区稀少的降水不能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那里的水分只能保证树不死。所以在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可以生长单棵的树。

老头树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都有栽种。杨树是三北防护林中常见的树种,我国有关部门曾有一度也大量提倡种植。但人们忽略了这样一个因素:内蒙古是一个年降雨量在450毫米以下的地区,这种降雨量决定了种树难以成林。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造林的结果是,年年造林不见林,即使成了林也大多变成“小老树”。人们渐渐发现,这种树既没有挡住风沙,也没有带来效益。是一种一无环保价值二无经济价值的树。

杨树还会带来其他的忧虑。崔海亭说这是一种深受病虫害困扰的树。“只要一棵树有了病,整个杨树林就要全部病死掉。”

徐冰说这里有一个草与林的矛盾:大气降水是一个循环过程,而干旱区生长的每棵树都相当于一台小型抽水机。一棵树在10年前可能长势很好,但10年后就死掉了,而其消耗的地下水资源却非常严重。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陈佐忠认为,草原无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特点。广大的干旱地区没有林木生长,天然植被是草原和灌木的自然选择,这就决定了靠种植林木形成的屏障是不堪风沙一击的。

种树造林在内蒙古的很多地区目的都是为了固沙。但内蒙古林业调查显示,各地多数地方没有按照固沙造林要求造林,固沙效果不良,甚至有“一丘造林两丘光”的现象。不只在内蒙古,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河北省张北县同样为防护林的效益苦恼:在他们的一份政府报告中这样写道:我县大规模造林起步早,品种差,造成30万亩的小叶杨低质林和30万亩的成熟、过熟林已经出现了站干枯死的现象。病虫害严重,防护效益越来越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但由于林分差,出材少,收入低而投资大,致使无力进行。

无论内蒙还是河北的张北,体现的都只是三北防护林整个体系的一个截面。傅国斌的观点是:植树造林还是有作用,但作用有多大就不好说了。在干旱地区,相当多的地方是有负面作用的。比如从河北到宝昌到锡林浩特,确有一部分生长不错的杨树林,但也有不少枯死和还没有成活的树根,搞“绿色通道”的效果并不理想。

隔离的首都圈

所谓的首都圈其实是一个轮廓略呈东南—西北向的长方形。这个地形从南部大兴等所在的华北平原,经张北、沽源、丰宁、围场一线的“接坝”地区过渡到多伦、锡林浩特等所在的内蒙古高原上47个县市组成的区域,是北京沙尘暴爆发的源地之一和沙尘输移的必经之路。

蔡强国强调,首都圈的重要性在于,它跨越了不同的地形单元和自然带,是环境变化最敏感的响应地带之一。

单独规划出这样一个区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北京与其近便的区位关系。这样一个环北京的防沙治沙带会直接对相邻地区特别是北京产生影响,包括水量、水质、大气质量的影响,也包括农牧产品的提供以及社会的稳定各个方面的影响。

首都圈位于农耕区和牧区的分界线上,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带来的环境生态效应要复杂得多。当自然条件向低于多年平均状况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和频度大幅度增加共同作用时,由于处在多种过渡带,首都圈脆弱的生态环境必然严重失衡。而生态重建的难度必定大幅度高于单一景观内部的生态治理。

屠志方说,进一步划分首都圈内部的分区更为重要——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例如对北部干旱草区与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区就要用不同的方案。北部干旱区农牧业历史很长,长期的粗放耕作导致土壤退化严重,土壤结构差,极易引起风蚀。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有计划地退耕还草,在封育草场的同时,会有一些农牧民需要迁居。

而浑善达克沙地因樵采与放牧使沙地活化,对应的治理手段就是严禁樵采与放牧。封育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对已经活化的沙区,同样要进行生态移民,部分农牧民将陆续迁出沙区另行安置。

比起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首都圈是另一项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工程投入。屠志方说近十年来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还是少,单位成本也很低。但是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去年花了7个亿,今年是10个亿的预算,成本不断增大。而三北防护林的四期工程原来每年投入7000万,今后几年可能要计划投40多个亿。而这些不只是保护北京的代价。

保护北京的代价1

这样的草原美景正逐渐消失(肖韦 摄/Fotoe) 

保护北京的代价2 

谁能救救可怜的小羊?(郭铁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