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他们未必恨医生
作者:巫昂(文 / 巫昂)
8月22日,高尚的母亲于桥告诉记者:“我们和王世直大夫之间不是医患关系。”这个高个子女人的神色憔悴而执著,“所以我的儿子高尚没有理由伤害王大夫,这是误伤,我希望孩子能够早日回到我身边。”
于桥的处境可以理解,她年仅五十出头的丈夫高建辉刚刚因病去世,而儿子高尚目前又在北京东城区位于七里渠的看守所等待裁决。关于她丈夫高建辉有种种说法,记者在上一篇报道中得到的流传在协和医院的说法,当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比如他是因为经济问题立案的山西省政府官员,到北京治病是为了避罪等等。
8月27日上午,记者打电话到山西省人民检察院起诉处和山西省反贪局综合监察处,那里的工作人员都明确证实手边没有关于高建辉经济问题的案子,也不知道高建辉的任何情况。而于桥说,她丈夫已经于1993年来到北京,基本上在家休息兼一些公司方面的工作。不在政府任职更没有可能在经济上出问题,所以,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在他住院期间到过协和医院病房调查的事,是不存在的。
“在7月26日与王大夫因为言辞问题发生冲突之前,我们跟协和医院的医务人员相处融洽,没有医患方面的矛盾,我们对协和的服务态度还是相当满意的。”于桥说。她举出的例子包括高建辉的主治大夫幸兵对他们一直很好,比如总是宽慰他们高建辉的病情会缓和等等。在7月25日到26日早晨8点钟高建辉去世之前的抢救过程中,神经外科的医生一个也没有下班,都守候在病人身边,半夜3点,还特地请来了院士、天坛医院的著名专家罗世奇前来会诊。所以,于桥认为,尽管丈夫最终还是去逝,而且花费了25万元的医疗费,但他们一家对协和医院还没有达到需要以暴力报复的地步。
据于桥回忆,当日的情形是他们在收拾高建辉遗物时,发现放在病床下的一叠X光胶片不在了,他们于是满病房寻人想找回那些胶片。至于一定要找回胶片的原因,在记者追问下,于桥只是解释说留个念想。他们在问清洁工的时候,神经外科副主任王世直出来,因为他的言辞与态度不够温和,引起了高尚的激愤,在甩开于桥阻挡他的手时,不慎将护士台上一个镜框扫到地上,反弹起来的玻璃割伤了王大夫的胳膊。她还强调,当时在场的高家家属基本上都是直系亲属,是在抢救他过程中一直守候的人,并没有特地拉来什么人助阵。如果于桥的说法属实的话,那块玻璃应该是最大的罪人。
于是,因为这块玻璃,21岁的在校学生高尚在刚送走他父亲以后被当场逮捕。8月1日于桥接到东城区派出所正式逮捕高尚的通知,7天后,派出所组织了在协和医院露天广场上对高尚的二次公捕。据一个到场的旁观者说:“确实没有必要对那么个年轻人,采取那么激烈的公开逮捕行为。”“公逮”而且是“二次”的法律依据何在,也值得商榷。
目前负责看守高尚的东城区看守所田风告诉记者:“这个案子正在提起公诉,并在等待法院的立案审理。”而高尚的代理律师黄晓则认为:“从律师的角度来看,这个案子是一起非医患关系发生的冲突,是一起因为临时激发矛盾而发生的普通治安事件,因为高尚对王大夫在主观上没有宿怨,在客观上的后果我们也存在一定未经证实的疑问。”
在这起因为各方关系参与而变得错综复杂的事件中,究竟谁担当了童话里才有的说实话的“小男孩”,谁又受了更大的委屈,目前我们无法判断。但我们都不希望,仅仅为了说明医生与病人之间确实有战火蔓延,而使得我们每个人离真相越来越远,何况这其中的代价是年仅21岁的高尚,也是他母亲生命的惟一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