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米斯的玻璃盒子
作者:钟和晏(文 / 钟和晏)
很少会有两家博物馆共同为一个人作展,今年夏天,已经去世32年的米斯就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口惠特尼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那里同时获得了这样的殊荣。
MoMA的展览名为《米斯在柏林》,从1907年21岁的米斯在德国建造的一所房屋开始,经过他成为包豪斯学派主要人物的岁月,直到他离开德国前往美国的1938年为止。惠特尼的展览则称为《米斯在美国》,开始于米斯在芝加哥定居并为伊利诺斯州工学院设计校园时期,直到1969年他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声名显赫地去世。在MoMA的历史上,这已经是第三次为米斯举办这样的回顾展。1986年米斯百年诞辰之际就曾进行过,而当时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信条正在遭受无数攻击,更早的一次则是在1947年。
1954年,27岁的菲莉丝·兰伯特(Phyllis Lambert)为她的父亲寻找设计西格拉姆(Seagram)纽约总部大厦的建筑师时,最终选择米斯的原因是她发现“所有年轻的设计师不是追随他,就是否定他”,当时菲莉丝认真考虑的人选还包括法国人勒·科比西埃(Le Corbusier)和美国人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菲莉丝的决定诞生了一座20世纪最出色的摩天大楼之一,直到两年前《纽约时报》还将这座铜和玻璃建成的豪华大厦评为“世纪建筑”。对大多数人来说,米斯用钢铁、玻璃和新的力学结构组合一起产生的、没有任何装饰简朴到极致的高楼大厦代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柏拉图理想国。米斯因此和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始人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科比西埃、赖特和米斯一起成为19世纪混乱风格的终结者和20世纪极简主义风格的开创者。
从百年诞辰以来,米斯的声名在不断上升。然而长久以来,米斯的神话不是由自己的作品而是由无数可怕的继承者在撰写。20世纪20年代早期,米斯开始着手著名的五项计划,其中包括1921年柏林Friedrichstrasse摩天大楼和1922年波浪形墙壁的玻璃大厦计划。事实上,当时可以支持建造这样大楼的技术还不存在。不过这些从未实现的设计中米斯已经展示了创新建筑空间的大胆,并直接铺平了他二战以后在美国建造玻璃墙大楼的道路。
一座米斯式大楼看上去是如此容易模仿,从此以后,这种建筑成本非常合算的积木式玻璃大楼开始从二流甚至三流的建筑师手中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很快变得无所不在,以至于最后成了后现代主义者用来打倒米斯的棍子。“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这句似乎可以用来解释一切的米斯格言,到1966年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的开篇中,已经被挑衅性地改写成“少则无趣”(Less is a bore)。当米斯式的玻璃方盒充满了世界各大城市并产生大面积阴影、玻璃幕墙的反射光等问题,并被认为造成城市生活的空虚状态时,最初顺应大城市发展和大量市民居住需要理性、逻辑、集中的现代主义建筑最终被后现代主义者宣布为“遵循功能主义原则、程序决定论和技术表现主义的建筑学而产生出的与场所、人以及历史无关的建筑”。
米斯当然不该为他的设计意念被滥用受攻击,不过到了晚年,米斯的设计生涯确实落入某种陷阱。被大空间、标准化、简约式的美国尺度所迷惑,他强迫症似地寻找用极少的辅助手段占据更大空间的方法,并试图创造一种适合任何时代的建筑。米斯认为自己正在获得某种建筑的涅槃时,这种否定地区特征和历史记忆的“国际风格”却被视为完全不考虑人性的因素。
到了今天,类似弗兰克·盖里、彼得·埃森曼的后现代建筑作为建筑地方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开始显得有点过时,而后现代主义也因为过分热衷于制造重大美学事件被认为误入歧途。然而对我们来说,米斯式玻璃盒子还是身居其中的各个城市里出现最多的建筑样式,而且绝大部分显然出自极其低劣的建筑师手中。米斯的原名是麦克·米斯,在德语中米斯(mies)的含义为“丑陋”,这对一位有抱负的建筑师来说是个不吉祥的名字,因此在35岁那年米斯冒称德国贵族的姓氏van der以及他母亲出嫁前的姓氏Rohe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更令人难忘的名字米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如果今天米斯走在北京CBD这样的城区,一定还会觉得米斯确实是个多么不祥的名字。
Riehl的家(1906~1907)
米斯为哲学教授Alois Riehl在波茨坦郊区别墅所做的设计,事后有人评价说这件无可挑剔的作品让人很难想象是21岁年轻人的第一次独立创作。这座倾斜屋顶、带百叶窗的两层灰泥小楼从正面看非常普通,但从侧面看却变得抽象。
Farnsworth博士的周末别墅(1945~1951)
1945年Farnsworth博士委托米斯在芝加哥郊外设计一所价廉的单人周末别墅,米斯很快完成了一个新颖的方案:基本由屋顶和地面两个平面组成、八根钢柱支撑的全玻璃墙房屋。1930年米斯曾在一次陈述中说:“新型的建筑美将会依靠简洁的设计和透明的材料来完成。”这座别墅实现了他当时的美学观点。然而接近竣工时Farnsworth博士因预算超支和房屋缺乏私密性对现代建筑感到幻灭,在他看来那只是除了玻璃鸟笼外什么都不是的玩意。
德国国家美术馆,柏林(1962~1968)
这份1962年来自柏林政府的委托对当时75岁高龄的米斯来说,是在自己的祖国设计重要建筑物的最后机会。新的国家美术馆成了米斯长期美学实践的最后一份声明,一座花岗岩底座、玻璃墙和八根钢柱组成的巨大建筑。这个从照片上看上去美仑美奂的作品后来被人认为是米斯的败笔之作,因为从功能上说这实在不是展示艺术作品的理想环境。
Seagram大厦(1954~1858)
西格拉姆公司是美国一家酿酒公司,1954年委托米斯设计这此座位于纽约花园大道的豪华办公楼。大厦的成功在于严谨的结构、精致的幕墙和优质的材料。除首层及顶层之外,大楼幕墙墙面整齐划一,了无变化,但幕墙的细部经过细致处理,金属窗框用铜制造,墙面有一条工字型断面铜条,突出了垂直向上的动感。这是铜这种昂贵的材料首次如此大规模地被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