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堵塞发生在最后几公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吴晓东)
记者:您在1999年时参与的一项研究达到了在单光纤单波长上每秒传播1600亿比特信息的记录,谈谈您本人目前工作在宽带领域的应用好吗?
苏翼凯:目前工作侧重于高速、超长距离的主干网络光纤传输。宽带互联网意味着要将相距数百至数千公里的不同城市用高速宽带媒体互联起来,以进行混合业务的高速数据传输,如电子邮件、互联网浏览、IP电话、文件下载等等。随着通信业务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高速、长距离光纤传输已成为主干网络的关键技术。一个典型的高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包括电复用器、电光调制器、光复用器、光放大器、传输光纤、解复用器等。不同用户的信息(数据、电话等)首先由光复用器收集起来,送至电光调制器转换成光信号。一个电光转换器将信号转成一个特定的光波长(颜色),称为光信道。一根光纤可以载有多个(几十至上百)光波长,这样总的信息量可以达到10的12次方比特/秒以上。为进行长途传输,每隔几十至100公里,在光纤中插入光放大器进行信号再生,通俗地来说,高速宽带光纤网就像联接全国各个城市的高速公路,只是这些高速公路可以有上百个车道(光信道),而车速又极高(数据传输率可以达到每秒10的9次方以上)。光放大器就像中途加油站以补偿信号的损耗。如果全国普及了光纤宽带网,千家万户的信息可以自由地、无延时地在网上交流。
记:那么,具体的应用前景呢?
苏:高速、长距离光纤传输毫无疑问将成为下一代通信骨干网。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1.信息的极快交流——互联网浏览速度加快、IP电话音质更加清晰,下载一首歌也许只要几秒钟。2.建网成本下降——光纤传输及光放大器省去了昂贵的电中继器,使得建立光纤传输网的费用下降,最终人们上网和打电话的费用会不断下降。3.管理、维护更加方便——光域的信号监测使得网络监控更加简单。4.网络升级更容易——光放大器、光纤无须改动,只要升级光电终端即可。
苏翼凯(YiKai Su),美国西北大学电子工程博士,贝尔实验室光纤通信/网络研究员
记:美国宽带的发展过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苏:美国的第一套商用光纤传输系统于70年代末在芝加哥投入使用,之后,光纤通信网络在各地相继建成。宽带、低费用的运营给人们带来直接的利益。例如,今天许多美国长途电话公司提供低于10美分/分钟的长话费(至本土任何一个州),市话费超过一分钟之后每分钟仅零点几美分。在技术上,数据传输率经历了兆比特(10的6次方比特/秒)到吉比特(10的9次方比特/秒)的发展过程,光信道从单个发展到上百个。在这期间,贝尔实验室一直是技术上的新源泉。例如,超宽带的光纤,宽带光放大器(C+L波段),长途、综合业务传输系统WaveStar等等。目前,商用光纤系统的数据率可达10的10次方比特/秒,4×10的10次方比特/秒的商用系统也将在最近几年问世,作为技术领头,贝尔实验室已经演示出16×10的10次方光通信系统,相当于每秒钟可传输300个同时电话线上网的用户流量,此项技术将对未来干线通信产生重大影响。
记:您认为中国的宽带从技术上应走什么道路?
苏:中国的用户数量庞大且在不断上升,随着对外交流及加入WTO,信息交流量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从技术上讲,国内安装的光纤宽带传输系统已经接近美国的先进水平,贝尔实验室在北京建立的基础研究部为增进技术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除了高速长距离的骨干网建设,局域接入网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数据堵塞往往容易发生在距离用户最后几公里的地方,此外,宽带互联网必不可少的路由器,也应在技术上有更多的突破以满足扩容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