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乔丹复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何路学)
如果乔丹在9月中旬宣布复出,那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这风声已经传了半年了——今年3月15日,大嘴巴巴克利说他将和乔丹一同复出。4个月后,他又说自己不再复出了,他的减肥计划不大成功,他还劝乔丹也歇了吧。
但乔丹一直没有停止训练。今年6月,《芝加哥太阳时报》记者里克·特兰德尔进入一座名为HOOPS的球馆,看见了乔丹打球的情况。特兰德尔说:别替迈克尔操心,去操心这个联盟里的其他球星吧,因为他们的天敌就要回来了。
所有对乔丹复出的担心都是怕这个神话破灭了,乔丹在离开NBA的时候说过:我不想在赛场上留给别人击败我的机会。但他已经38岁了,还行吗?
《时代》周刊和CNN在7月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每两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希望能尽快看到乔丹出现在篮球场上,只有21%的人认为他的复出会毁了他的光辉形象。
乔丹不会为了失败而复出,不是为了接受布赖恩特、艾佛森等后辈的挑战而复出。“我敢打赌,乔丹认为自己还行,因为他是乔丹。”NBC电视评论员比尔·沃尔顿说,“篮球永远都是年轻人的游戏。可是,当你成为明星时,你确信你自己能做一切事情。”
但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你真成为了明星,身边的每个人也都说你无所不能,直到你在残酷的现实前摔得头破血流。乔丹已经击败了篮球场上的所有对手,他也击败了地心引力,现在,乔丹要证实自己同样能击败——时间!《今日美国》这样评论乔丹复出的决心。
MLB(北美职棒联盟)的约翰·麦克格鲁回顾自己杰出的棒球生涯曾经说:“当你已经超越了巅峰时,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对这个问题,乔丹的答案是:重新回来。
为什么这么多体育明星在完成丰功伟绩后,依愿冒着再度受伤甚至名誉尽毁的危险选择复出?“作为运动员,你必须证明自己才是世界上最棒的。”男子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说,“你不可能停留在原地,不管你到了哪个高度,你还得继续向前走。”鲍威尔希望能参加2004年奥运会,虽然届时他将到40岁高龄。
有些人可以用神话来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1996年是刘易斯战胜鲍威尔,拿走最后的跳远金牌,1999年是格拉芙打败辛吉斯拿走法网冠军。乔丹是带着三连冠的荣誉和最后6秒的跳投走的,那个场景已经成为乔丹神话最美妙的收场。
运动心理学家杜芬说,运动员们选择复出,无外乎出于以下3种考虑:竞争、友谊和荣耀——职业运动员是为竞争而生的,他们必须在竞争中寻找快乐。他们都非常早熟,孩提时代就适应了这种竞争的生活。一旦离开竞争,他们就发现自己失去快乐,甚至找不回自我;职业运动员适应了和队友们同吃同住的日子,突然不再和队友们一起比赛、开黄色玩笑,他们变得无所适从;明星不再生活在聚光灯下,失去公众的瞩目让他们不习惯。运动员们经常把对自我的认同看作对自己表现的认同,而大牌明星们就更加自大。
旧金山大学的心理学家布斯曼说:一旦运动员退役,他们就不知道该干嘛了。运动员通常比普通人早30至40年退休,对他们而言,退役不仅代表失去工作,而且意味着从巅峰掉到低谷。“他们必须重新找到一个寄托,或者把自己投身于一个新的竞争中去。”
杜芬说:“像乔丹这么聪明的人,他肯定想得很清楚。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件理性的事,一旦你感情上决定了,你就会越来越渴望回到赛场。任何一个局外人都无法想象他们复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每个人都需要不同的刺激。”杜芬总结道,“有人酗酒,有人沉迷于毒品,有人沉迷于性。同他们比较,沉迷于挑战是最健康的,对于乔丹来说,虽然生命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但挑战是最有吸引力的,乔丹永远都在想‘谁才是最棒的,让我们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