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代毒枭
作者:李鸿谷(文 / 李鸿谷)
谭晓林终于被押解回国(新华社 供图)
被捕并被移交中国,谭晓林惟一没有想到的
4月23日下午,缅甸木姐与中国瑞丽边境。套着头罩的谭晓林被押送出来,缅方警察抽起头罩,随即又重新套上。没有超过10秒钟。显然,这是一次验明身份的过程。在中国警方的一段纪录片里,这一过程被纪录得轻松而迅速。
“哪会这么简单!”云南公安厅副厅长孙大虹在记者的描述尚未结束就径直纠正说,“这只是拍电视嘛!”当时,孙大虹是移交工作的头号指挥,在那一刻,他手里的电话一直接着线,与公安部官员一道等着辨认结果。而负责与缅方交接的云南禁毒局副局长董胜后来跟他的同事说起来,“我最担心了!不断地念叨,快点哪快点哪!”董当然知道这段手续急不得,但心情毕竟不同往常。多数人没有见过谭晓林本人,而惟一见过并被派为“验货员”的警员,偏偏是个慢性子,左看右看。参与当时交接工作的关键人物回忆说:这一刻是最为漫长的时间。
这一刻成为多数人记忆的关键,背景是在谭晓林被移交前,中国警方便得到情报说;将有一个假的谭晓林被交给中国方面;即使是真的,也可能不是活的谭晓林。
这并非凭空而来的故事。据称,谭晓林被捕前,缅方曾有人向他通报,但谭并不相信缅方会真的逮捕他;真的被捕后,谭仍然不相信他会被移交中国警方。与这种不相信相反,谭的“生意朋友”及其手下制定的策略是:收买有关官员,最好是移交假的谭晓林;劫持,最好的时机是在中缅移交之际;爆炸,在押运途中让谭与中国警员一并死去。谭晓林牵涉到太多人的身家性命,无论哪种手段成功,都将保证相当多数毒枭的安全。
在真谭晓林被验明身份同时,另一队人马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当孙大虹接着确认谭晓林被押入境内后,立即命令两队中国警车同时开往内地,所不同的是,他们最终驶往的机场不一样。由德宏州公安局长杨余押解的“谭晓林”在德宏飞昆明的班机起飞后,微笑着站起来,说:“完了!大家回家吧!”参与押解的所有警员看看局长,再看看“谭晓林”,都不理解。真正的谭晓林此时已安全地押解到了另一个机场。
孙大虹安排布置了这一切。其过程缜密与细致到中国警方的两队警车车型色彩甚至车牌号都一一对应相同的地步。中缅移交谭晓林每个环节都被充分研究,最后制定的是“6真6假”策略。与此相配合的是,移交的边境地带,中国方面增加了两卡车的公安边防巡逻队。孙大虹介绍说,为了抓捕谭晓林,云南警方曾长时期训练一队边防战士,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任务。但当这队人马将谭晓林押解回昆明后,孙大虹去看望他们,才告诉他们所押解的,就是谭晓林。这些战士不知详情,众多高级警官同样不知这一过程的任何信息,知情者仅仅4人。
太过自信,显然是谭晓林最为致命的问题。但孙大虹并不完全这么看,他说,拥有这种自信,多少证明他有自信的基础。
“001”号案件
云南警方提供的数据称:仅从2000年以来,警方即缴获谭晓林贩毒集团海洛因3吨多。与这一数字作对比的是,中国禁毒白皮书统计说,2000年,中国境内共缴获海洛因6.3吨。孙大虹对谭晓林的界定直接而明确:“这是我们建国以来抓捕的向我境内贩毒量最大的毒枭。”
去年10月,德宏州境外缅甸勐古地区发生勐古兵变,因为战乱,各路毒枭时间纷纷躲避,但兵变结束不到10天,这一地区毒品贸易又恢复正常。王虎认为这倒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一个地区的军事冲突,还不如一个毒枭对毒品市场的影响大。谭晓林的影响力,在这种对比中可以更清晰明确。而完成这一过程,从现在的结果看,谭晓林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
四川乐至县人谭晓林,命运曾被先后三次改变。最初,他在四川一供销合作社里工作,业务主要范围就是云南。但由于有货款无法追回,他失去了在原单位的职位,也失去了正常人生活状态。来到云南,快接近30岁的谭晓林能够选择的生存之计只能是蹬蹬三轮车,运人运货。1993年前后,他的命运被第二次改变。他碰见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一位缅甸女孩——他的落魄因此而改变。由于警方对谭晓林的审讯尚未结束,多数资料仍处于未解密状态。所以,现在无法推断谭在认识这位缅甸女孩后,是否就知道自己将进入一个毒枭之家做女婿;当然也无法推想他进入缅甸后的心理以及他面对自己的未来将如何选择。从谭晓林个人的际遇、家庭及所处地域环境看最简单最直线的逻辑推导是:他必须会做毒品生意但这其间个人如伺完成自己的情势转移,从而决定自己的犯罪选择并最终走上不归路,至少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答案。
金三角地区毒品交易如同买卖白菜(董胜 摄)
命运对他的第三次改变来得也很快。大约在结婚两年后他的那位缅甸妻子在家中被杀。当谭晓林成为毒品市场重量级人物后无论贩毒者还是警方都对这一变故作过多种推测。但没人能提供事实证明这一事件与毒品报复种种阴谋有关,表面事实只是小偷入门偷窃遭遇反抗,然后酿出人命案 这是1995年。据警方提供的资料谭就从这一年开始向我境内正式贩毒。
谭晓林进入江湖,使云南警方又增多了一批完全无法延伸的毒品案件。一般而言,警方侦破缉毒案,最重要的工作是从抓住的毒贩往两头延伸,即向上游追溯供毒者 向下游追查最终的收货人。但不断增多的完全不知情的毒贩让警方头痛。云南禁毒局侦查处处长蒋明东说,抓住的这些马仔贩毒量也不小,但他们对自己所作所为更多的时候并不清楚,案件就在这里中断了。与这些断点同时出现的另一层事实是,云南不断出现新的贩毒线路,其线路设计复杂与巧妙远非常人所为。相当一段时间,蒋明东称:警方是追着差不多代表贩毒方向的谭晓林的步伐而前进,大约在1999年,所有证据差不多都指向了谭晓林,随即有针对谭的专案组。不同的专案组对谭案先后有了各种代号:兔子 “008”直至今年的“001。
超越前辈
中国第一次抓捕缅甸大毒枭杨茂贤的重要功臣王方荣在看过警方那部抓捕谭晓林的纪录短片后,总结这两代毒枭最直接最表面的差异是:“他们的眼神不同!”在这部纪录短片里,谭晓林被纪录的时间仅短短几分种,他的眼光虽然不直视镜头,却不躲闪,平静而从容,当然也有点忧郁。押解他回昆明的董胜说:“忧郁才应当是他最正常的表情。”王方荣说,如果与谭晓林相比,“杨茂贤的眼神是空洞的”。
但是,作为果敢县副县长的杨茂贤“胆子”要比谭晓林大的多。谭1993年离开云南后,就再也没有回过中国,而杨茂贤却经常自己过境“谈生意”。1994年5月8日,在云南临沧地区勐堆乡,坐在桑塔纳轿车里的杨茂贤被警方截获,他从未想到是这种结局。
在抓捕杨茂贤的第二年,作为主要成员,王方荣还抓捕了另一个毒枭李国鼎,此人身份更高,是果敢同盟军副总司令。有自己的军队,或者是军队里的高级军官,这是传统毒枭的基本特征。王方荣解释说,不这样无法保证他们在金三角有基本的位置。
目前无法推测谭晓林做毒枭的岳父在“事业”上对他有过多大的帮助,但德宏禁毒支队队长王虎认为:谭晓林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前辈。一般而言,金三角的毒枭只吃上游的利润,即只将毒品送过境或者送到昆明,吃这一段路途的利润。但谭晓林却经常接从金三角直接到达广州或者其他目的地的全部运送的利润。蒋明东说,像这样差不多算得上“通吃”全部利润的毒枭不是没有,但像谭晓林这样频繁的并不多见。在金三角毒枭里,谭晓林是对中国通道最为熟悉的顶尖人物之一。
从客观角度看,德宏州公安局的张艾虎分析说:谭熟悉毒品的中国通道,与他做供销社甚至与他在云南流浪的经历有关。但是,相当多数警员认为,谭的“成功”并不完全在于他有与一般人不同的过去。蒋明东说,谭晓林所设计的线路,很多时候是新创线路。从金三角将毒品送到广州,按传统通道,只需要一星期多时间,所能走的线路也是经昆明而贵州,最后到达广州。这一通道由于广为人所为,当然更为警方所严守,所以成功率极低,这也是一般毒枭只能吃上游利润的原因。而谭晓林选择的线路,最快也要20多天甚至一个多月才交货。耗更多的时间、绕更多的路途是谭晓林的基本特征。表面上看,这样做成本增高,但由于成功率高,因此效率更高。而他的大宗毒品一段段都由多数并不知情的司机运输。
“把贩毒所有环节都分解成单独动作,每个动作孤立地看都很难说触犯法律,这是谭晓林最高明的地方,”孙大虹这样分析。
罂粟种植者在收获(董胜 摄)
毒枭之亡
参与谭晓林“001”案专案组的警员对谭的记忆力有深刻的印象,他对自己手下的编号从没有弄混淆的。但孙大虹叙述的谭晓林更为传奇,他的手下到了异地,他甚至会指点他们什么地方的早点更有风味更好吃,“‘政治思想工作’,他也是蛮会做的!”
当所有线索都集中到谭晓林这里,并且有了专案组来对付他后,谭的麻烦渐渐多了。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谭被缴获的毒品差不多接近中国一年缴获毒品的50%,这一方面证明了他的疯狂,另一方面也表明他的“掉货率”在大大增高。在谭晓林那里,“掉货”与“疯狂”相互刺激,导致他开始掉向死亡陷阱。
有消息说谭晓林比较好色好赌,而手气不佳导致他更疯狂地贩毒,但专案组的警员否认了这一说法。对他的好色与好赌,更接近事实的警员称,“他基本处在正常有钱男人的范围里”。在第一位妻子被意外杀害后,谭又娶了一个。一直做谭晓林情报收集工作的警员说,对于家庭,无论是前妻还是后妻,谭晓林甚至可以用得上“热爱”来描述。在被记者问到谭晓林的品格与性格上有无什么缺陷时,董胜与蒋明东都坦陈没有发现。
孙大虹描述的谭晓林,更接近“最后的疯狂”。
毒品没有送到目的地,其损失要由送货人承担。对谭晓林这样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声誉与完整销售网络的大毒枭而言,在货款上的往来虽然早已超过一般电影所描述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阶段,但损失必须自己承受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一般而言,如果“掉货”增多,毒枭们都会暂时罢手,因为掉多了就证明你的信息被警方掌握的更多。先前与谭晓林差不多等级,甚至比他更大的毒枭都在这一时期缓手或歇手。但谭晓林没有依循惯例,“掉货”越多,越刺激疯狂的贩运。孙大虹对此解释说,谭晓林不选择缓手而选择“疯狂”,是因为他已经动了“金盆洗手”之心,计划做几笔大单后,举家迁到新加坡。
在两年时间里,中国警方先后6次向缅甸方面递交要求协助逮捕谭晓林的“国际合作函”。今年元月,中国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出访缅甸,再次递交协助请示。中国方面与缅甸方面在这次会晤中签署的《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使双方终于有条件在谭晓林的问题上得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