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上帝是财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甄芳洁)

报道:上帝是财神0

报道:上帝是财神1

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摇滚之旅 

报道:上帝是财神2 

Superstone的乐手在人海上冲浪 

报道:上帝是财神3 

“基督社会将成为这个社会最大的单一市场” 

报道:上帝是财神4 

主舞台之一  

宗教成为消费品

“你准备好撕下面具了吗?”Pillar摇滚乐队的的主唱喊着,台下是6000名情绪高涨的年轻人。这个狂野的主唱用钢包趾靴子用力跺着舞台,对着麦克风不停的咆哮尖叫,突然他的手重重拍打在大腿上然后停在那里,他问观众:上帝,他在你心里吗?

这是今年的Con Dios节开始的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摇滚之旅,它将在今年夏秋两季在30个美国城市巡回演出,其中包括OCSupertones、Newsboys等一批最知名的基督摇滚乐队。自从20世纪60年代罗马天主教提出“适应时代”的口号,开始宗教世俗化的旅程,自从《修女也疯狂》把宗教世俗化的快乐与新鲜传达到世界许多角落,这次摇滚之旅是有史以来对基督教最为离经叛道的演绎。乐队对着麦克风说把音乐献给上帝时,他们正戴着巨大的非式假发,奏着能杀死人的重金属音乐。

最高兴的是那些基督教家长们和信奉基督教的年轻人。米切尔·肖说:“过去我参加摇滚演唱会,父母很担心,因为他们不知道在那里会发生什么。但现在父母很高兴,这是一个基督摇滚乐队。”肖正在玩Con Dios节上的一个参与游戏——摇滚攀岩,“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它与教堂仪式非常不同,但还有我们信仰的价值”。在这个节日,看不到吸毒的人,没有摔碎的酒瓶,没有色情,甚至没有没有人吸烟,而这些演唱小组,甚至带来了他们的妻子。最“出格”的事情就是台下的女孩做梦般盯着Newsboys的光脚吉他手。

而且“干净生活”令人惊讶地便宜,25美元便可以观看10支乐队的演出,听一个年轻牧师激情布道。还可以观看舞台一侧的摩托车自行车特技表演,那里还有蹦极跳,孩子们可以像《卧虎藏龙》里的武侠们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直到妈妈把他们喊下来。

整个活动最严重的安全问题,就是人太多,妈妈们实在挤不出去到自己车里的冰柜拿东西。许多孩子本来宁肯坐在家里写数学作业,也不愿意同爸爸妈妈一起看演出,而现在整个家庭都坐在自己社区旗帜下的毯子上。世界宗教联合会电台说,Con Dios节是一个家庭的朋友。

严格信奉基督教的家庭的孩子,很长时期被视为一群怪异的少数人,他们远离主流。Newsboys的主唱说:让我们来支持他,我们认为自己的音乐不仅为娱乐这些基督年轻人,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度过艰难,让他们懂得如何对待自己的信仰。

如何面对一个没有信念的世界呢?在夜晚降临的时候,演唱会的特邀嘉宾开始对着台下的年轻面孔谈论死的必然性。他们讲述一个姐姐得了白血病的小男孩的故事。还有一些为补充营养吃自己粪便的孩子。

Adrenaline的主唱说:“唱关于性与毒品是最容易做的事情,现在已经过时了。现在最酷的摇滚歌手是基督摇滚前线的那些人。”

最“酷”的娱乐业也是这种由福音书填充能量的行业,它正在飞速增长,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新转折点。基督娱乐业如今成为一个亿万收入的行业,电影、音乐、书籍、光盘,还有一个刚蹒跚起步的基督摔跤联合会。基督摔跤,少了不少血腥味,摔跤手的名字都叫“天启”或者“圣徒”之类。还有录像“Bibleman”,展示的都是长期被流行娱乐文化所忽视的“更和善”、“更温柔”。他们的产品越来越成功,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聪明,基督娱乐与主流越来越接近,同所有的亚文化——女性、非裔美国人、同性恋一样,他们开始摆脱襁褓,同时跨入两个世界——宗教与世俗。

宗教消费业这潭水到底有多深,很难测量。因为许多书、音乐、录像带都在小的宗教商店出售,这就很难统计。CBA(前基督书商联合会)的调查结果是,2/3的基督图书是在基督书店出售的,其余通过普通零售商。Tyndale出版公司(出版“Left Behind”一系列天启类小说)的老板麦克·泰勒说:“基督书商们信任我,因为大多数普通出版者不会从基督教的角度进行编辑,而内容对于基督书店是很重要的。“Left Behind”是除了《圣经》之外最成功的一本基督畅销书,去年他们曾经出了8本同一系列的书,销售了2.8亿册。“Left Behind”儿童版销售了700万册。作为宗教小说,“The Indwelling”第一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出售了700万册。“Left Behind”后来被拍成电影,先是做成光盘出售,售出了300万张,直到最后开始在电影院放映,制片人杰·古德曼说:“最初我们在许多地方都遭到拒绝,电影院的人会说,这实在太宗教了,我们不想得罪观众。”“直到最后我们才被注意。许多制片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个市场。”然而也有一些导演早已独辟蹊径。克莱驰计划在他的2000万美元的新片“Megiddo:Omega Code 2”9月攻打各大影院前先拜访1900个传教士。对于克莱驰来说这是一个以神的名义开拓市场的计划。“Megiddo:Omega Code 2”是他的“The Omega Code”的续集,“The Omega Code”讲述一个邪恶的媒体大亨偷来了圣经密码,准备以此控制全世界,直到最后几分钟才被信仰上帝的英雄阻止,这部影片在1999年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收益,它也是在缺乏广告、媒体炒作、没有捐赠者的情况下获利最高的影片。克莱驰成功的秘密就是传教士,他们在教堂里或在电视上,鼓动自己的信民支持该剧。克莱驰说,“我一直认为,如果基督社会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买票投上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一票,他们就会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单一市场”。

音乐方面也已开始行动,一些大的唱片公司都打出了基督招牌,比如索尼和环球。销售商赫曼说:我们发现只要我们把这样的音乐摆到顾客面前,他们就会买。他们只是不知道到哪里能买到。现在沃尔玛超市的肥皂和牙刷旁边就摆放着这种音乐。

书商们更是咄咄逼人。今年Warner Books专门开辟了一个基督部,“Ining Doubleday、HarperCollins、Putnam甚至Harlequin Romances都设立了基督专栏。Warner Books负责基督书籍的泽特斯说,10年前的基督小说里,上帝可以用一种不反映真实生活的方式满足所有的要求。现在我们有一本小说讲述一个女人在同丈夫离婚后,如何处理信仰问题。现在的小说不再是原来的老套。

报道:上帝是财神5

基督教世俗化,永远是一块夹心饼干。拿基督与摇滚来说,基督与最初叛逆它的摇滚本质的融合似乎是一个永远的幻象。对于一些基督徒而言,同企业国家美国做生意无疑是同魔鬼交易。泽特斯说出版者和作者都企图注水,但他们这么做就会失掉这种书的特性,对每个人而言最大的益处就是保持它的特性。这将是一条艰难的路。许多基督流行音乐团体虽然从他们的CDs.里大声喊出上帝,但他们不想过于政治化,福音音乐联合会的布日丹说音乐人不想让人忽略他们的音乐,他们认为一些没有打上明确宗教标记的产品反而是最好的福音娱乐。他们还抱怨一些基督徒指责他们是高分贝该死的祈祷。“他们真的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他们只是害怕,他们只是看到Jerry Lee Lewis在50年前推翻了他们,他们认为摇滚还是那个魔鬼音乐。”一些人也认为现在大的唱片公司牵扯进来,是因为他们嗅到了美元的味道,而不打算真正提升基督的地位。

不管怎样,宗教确实“沦落”成了消费品。

因为整个社会的世俗化,传统宗教很久以来处于社会生活的边缘,美国宗教社会学家贝格尔说,宗教现在成了私人爱好,或者个人风格的装饰品。尤其是美国宗教的多元化,多元化必然使宗教进入市场,“多元主义环境首先是一种市场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宗教机构变成了交易所,宗教传统变成了消费品”。这种社会必然孕育着一个“信仰的超级市场,其产品包括传统的、土产的、新潮的、复古的、进口的,以及神秘主义的”。

美国文化的新转折?

对美国经济人士来说,这个行业的兴起就是一个简单的供给与需求的道理。过去的20年里,福音教义者急剧增加,成为美国宗教人口增长最多的部分。美国宗教热的再度兴起是宗教娱乐业火起来的柴薪。

由基督教徒支持上台的、卫理公会派教徒的美国总统布什最近也要展开一场价值运动。

本周布什和罗马教皇二世的会晤,将不仅仅是一次形式上的朝圣,而是他任期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布什开始炮轰这个国家现在薄如蝉翼的文化保守主义和个人责任感。

当《美国新闻》的记者问及布什是否会拓宽白宫讲坛的用处,布什说以信仰为基础的道德,将是美国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将建立在责任感、社会与家庭的良心基础上。布什谴责美国文化的堕落,比如过分的堕落和暴露大胆性行为的电视、电影。

布什的朋友透露说,布什认为美国正处于浪尖,一个宗教复兴的浪尖。他正通过各种方式激发这场争论,鼓励美国保守社会的趋势,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布什的一个高级顾问说,布什经常对他谈起自己的哲学——他认为人越老,越重视信仰。

报道:上帝是财神6

高处有时让人寒冷,时又感到安全

报道:上帝是财神7

反对堕胎,提倡禁欲的布什姚打造美国文化

布什希望能同保罗和文化保守派合作。为此他经常提及教皇最爱说的口头语“文化的生命”,布什还强调他赞同教皇对堕胎的反对,尽管他努力不谈双方在死刑上的分歧。

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段琦说,这也许应该算是美国第四次宗教复兴。而美国宗教复兴最重要的阶段就在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技术、科学、专业化不断加强这个社会的理性,文化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推进了理性化。然而仅有这种理性化依然解决不了人心灵深处的烦恼,“每一个有限的精神要么信仰上帝,要么信仰偶像”。进入到六七十年代,许多人开始认识到美国宗教道德如同一个空荡破碎的贝壳,除了暗杀、越南战争、蔓延世界的歧视不公,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集体感,整个民族被划分为利益小团体,联邦、地区、阶级。还有美国日益深化的个人主义,沃林称这种生活观为“关心个人事情的人的兴起”,自恋狂成了一种宗教、生活模式,如自我评价、生命运动学、催眠术、健康食品、热爱生活中心、冥想、自信心训练、森林心灵中心,所有的都在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1960年~1975年,美国进入“伤痕时代”,信仰危机导致了宗教复兴。新福音派开始兴起,随着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危机他们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国会和政界都有他们的信徒,在政府各部门还有他们的祈祷团。葛培理本人成为约翰逊和尼克松的座上客。70年代美国形成了福音派运动,参加者达到了4000万人。

近十年来,美国的宗教热也一直在升温。有人认为布什的这次新文化运动,有一点历史渊源。“文化价值”的观念是由1992年当时的副总统Dan Quayle发起的运动掀起的,他也是布什父亲老布什的竞选伙伴。

然而进行一次道德的十字军行动实在不容易,尤其是现在。美国原本就是一个宗教与世俗文化分裂的国家,现在突飞猛进的生物、通信技术让宗教处于更加尴尬的境地。目前最棘手的一个问题就是布什必须做出一个决定,纳税人是否支持干细胞研究。不管如何决定,布什都将激怒一大批人。宗教与科技也许会在未来有一次大的决战。

布什说他将最广泛地思考科学与伦理的问题,“我们正在驶向一个新世纪,我们需要深呼吸,而且充分考虑我们所作决定的后果,教皇将帮助我们理解事情的边界。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道德选择,建立核炸弹是一个道德的选择,是否参加战争也是,决定科学的方向也是,而且非常有趣”。

然而他被媒体指责没有任何政府的行动,来实现他的目标,他的价值主题看来像是空壳。而且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个蹩脚的呼吁者,这场应有广泛基础的复兴,因布什本人没有克林顿那样的对公众文化的“刻骨体验”,而对公众文化缺乏足够的关注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