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新盟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IBM:新盟主?0

IBM未来的当家人帕米萨奥 

IBM:新盟主?1 

IBM从来没有放弃计算的核心——芯片的研发  

2000年12月曼哈顿一个寒冷的早晨,IBM的首席执行官卢·盖斯纳登上了一个电子商务展的讲台。纳斯达克的跌落和电子商务公司的相继倒闭使人们过去浸泡在“商业巫术”中的头脑变得清醒。

但是盖斯纳想告诉他的听众:“在炒作以后,在IPO炼丹家开始了前15分钟工作后,现在轮到我们来完成艰巨的任务了。电子商务中的‘e’无所不在,它究竟代表什么?在我们看来,没有什么比‘容易’(easy)能够更好地阐述它的意义:生活容易,赚钱容易,生意也容易。只是直到今天我们才意识到。”

一年多以前,美国超过1500家基于风险投资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至今只有几百家独立运营的网络交易商残存下来,幸存的十几家规模较大、历史较长的公司经过简单的联合来履行他们自己的计划。但是2000年,美国公司投资了超过35亿美元资金来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市场,成立了超过60家的新型行业巨型交易商,比如汽车行业的Covisint,零售领域的Transora和金属行业的MetalSpectrum。

对于盖斯纳和IBM,以及竞争对手,比如Oracle、Commerce One和SAP来说,这是尝得到甜头的好机会——每一个巨头都代表着十几家或者上百家的公司,每家准备了5000万到2.5亿美元的预算。

自1996年开始,拥有145000位咨询师、工程师和IT金头脑的IBM全球服务部已经类似一个电子商务的超级商场了。IBM通过它的“电子商务服务部”来提供这些服务,比如Macy's,Staples,和Victoria's Secret当时都在IBM的帮助下在网上销售过他们的产品。

但即使有这些早期的成功案例,到2000年早些时候,IBM还是发现自己的位置原来岌岌可危。因为在它的“武器装备”中,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称得上是市场“平台”,没有一套综合软件能够支持整个公司的商业交易,没有一个能够应付BtoB 业务的主打产品。

过去一年里,IBM变成了BtoB领域中新的极点。它快速开发出命名为“IBM WebSphere商业套装”的开放性软件,将IBM的硬件设备和咨询服务与电子商务产品进行整合,并且吸引了两家至关重要的电子商务软件伙伴—i2Technologies与Ariba,建立三方联盟,这使IBM的竞争力大大提高。

这个三方联盟通过IBM咨询、专家队伍、硬件技术与Ariba市场软件以及i2基于网站的供应链工具的联姻,任何雄心勃勃的新交易系统都能够搞定。Ariba的CEO凯斯·克拉奇说,通过联盟在2000年第四季度价值1700万美元的销售,他们获得了16%的收入份额。IBM电子商务市场部门的总经理格雷格·肯利说:“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满足所有交易需求的包罗万象的产品,IBM也不能。所以,你只管选择你需要的就好。”

IBM负责软件联盟的罗伯特·辛普森说:“我们曾经每年花费10亿美元,但我们始终不在前两名,还是软件行业的其他90%的公司过得不舒服。”在联盟的口号下,IBM提出了一个“中间件”战略:主攻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中间件。在过去18个月里,IBM和应用软件制造商签署了59个协议,这些制造商全是Oracle 的竞争对手:Siebel系统公司、Ariba和PeopleSoft。其中多数公司原来都在Oracle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而现在,IBM的数据库以及其他公司的应用软件形成了针对Oracle的钳形攻势。

市场情况是这样:IBM拥有主机数据库业务,而Oracle在所有其他方面都举足轻重,在UNIX服务器市场占有50%份额。在互联网基础设施软件上,IBM是应用服务器的第二大供应商,占有30%的市场份额,Oracle只有9%。Oracle在电子商务应用软件进展不小,商用软件在2001年第一季度增长21%,而IBM则与Oracle 的对手合作。

Oracle提供的产品能够建立在线交易,帮助公司完成供应链中的库存和运送,甚至产品开发和销售,拥护“一站式”的购物方式。“IBM建立的联盟实际上在从事我们早已做过的工作,”一个在Oracle从事BtoB的高级管理人员说。Oracle总裁艾里森则嘲笑IBM的软件,说它不过是招徕用户,好推销它的“服务、服务、还是服务”的工具罢了。虽说Oracle纵深更长,但IBM多伙伴和开放标准的模式已经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不菲的成果。

1999年,在网络设备市场败下阵来的IBM把它的整个部门都卖给了思科公司,IBM不仅得到了3亿美元,还获得了思科公司5年内购买价值20亿美元的芯片,以及把IBM的安装和咨询服务推荐给客户的承诺。这个协议使IBM得到了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等电信巨头的网络服务协议,占领了网络服务第一的位置,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

放弃局部竞争的IBM已经为其他公司的信息化需求服务好几代了,这对肯利来说是一笔再理想不过的财富。“IBM 进行外包服务时,跟一个客户签合同至少是5年10年,就像两个人结婚了。所以我们签合同的金额是按照对方的营业额来计算的。客户签定合同以后,对方对于IT方面不需要再花费脑筋,只需要随着自己的业务给我们提出要求就可以了。客户的业务量增加,IBM的收益也增加。”IBM中国的程明亮说。

1996年,IBM为轮胎厂商固特异公司建立了一个网络,能够使3300家经销商通过它下定单、查看流程、下载发票和处理其他管理方面的琐事。该系统由IBM在纽约的信息中心提供主机托管。公司认为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系统维护起来很昂贵。这个系统一直运行至今。且不说这个系统为固特异节省了很多费用,网络管理者也表示在IBM的平台上操作时间大大缩减,有些以往2个月才能处理的定单,现在只需要24小时。

IBM:新盟主?2

IBM机器有一种著名的“黑色”

《财富》美国500强公司排名中的部分IT公司:

IBM:新盟主?3

《福布斯》美国500强公司排名中的部分IT公司:

IBM:新盟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