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的开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春燕)

不对称的开放0

“在此,我们主张批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进入电信市场、同时也批准国有电信公司进入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市场,实现两个市场的对称准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前几天说。在已经硝烟弥漫的有线电视与电信公司之战里,这句话的含义是有线电视与电信之间的竞争规则设立终于进入政策议题。

广电部门的反应迅速而激烈:开放,一定要开放,坚决打破电信的垄断,但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市场不能开放。

“近期内不可能有突破,”一位广电总局官员告诉记者,“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市场的开放暂不可能。”这位官员告诉记者,信息产业部主要在技术方面与广电部有直接联系,如果广电部反对开放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市场,信息产业部的提议就只能停留在提议层面。虽然1999年曾有文件规定电信和广电井水不犯河水,但在电信领域,广电与电信的竞争实际上已经白热化。这位官员说,中国电信一家垄断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相对分工、适度竞争的局面将在中国信息市场全面展开。

广电总局是打破电信垄断最坚决的号召者。2000年,全国电信行业网络运营总收入3498亿元,广电行业约为500亿元。而广电与电信一样拥有全国覆盖的大网,有覆盖全国的用户。用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的话说:“有线网每天传输40多套节目到家庭中,每个月收视费只有10元左右,而电信的一根线连到你家,每个月你放着不打也得交20元。”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主任陈晓宁对记者说,我们不能坐等政策,陷入政策讨论的漩涡,我们要进电信。广电系统正头悬梁锥刺股,发展和统一全国的有线电视系统。全国有线骨干网的实体公司,与广电总局网络中心同一块牌子同一套人马的中广有线,近日爆出新闻——接受四通集团的融资,而此前地方有线网络的业外融资被广电总局网络中心视作“卖家产”。广电今年的三大目标是:从地方割据走向统一,实现全国全程全网;分拆融资;加速网台分离,实现企业化。

对各广电企业,目前阶段要紧的是要政策——瞄准电信营业执照。“电信营业执照的事,我们现在不太好说,”中信国安的董秘廖小同说。但在前几日的报道中,中信国安高层透露申请电信营业执照一事已进入尾声。对中信国安,目前要紧的是一手抓执照一手抓网络。中信国安1993年投资沈阳有线网向有线电视渗透,目前投资河北、安徽两省和14个地市的有线电视网,其参股或合作经营的有线网用户达350万户。中信今年将增发新股7000万股,共筹集资金18亿,主要用途就是有线电视网络。“我们要做大电信概念,”廖小同说。

在中信国安等牌照的时候,杭州有线已经拿到经营IP数据业务的ISP和ICP 牌照。网台分离后的杭州有线网和中国网通联合成立杭州网通信息有限公司。杭州有线获得了网通所拥有的电信业务经营权,同时原有的有线电视网播出视频节目的管制权依旧独享。如此“漂亮”的单向进入,据说令当地电信愕然。

广电系统从中央到诸侯,已不再将电信业务视作别人的产业。“但有线电视公司和电信公司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公司,”广电部一名官员告诉记者,“有线电视更多具有宣传媒体性质,在德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是当作特殊产业对待,在我们怎么能轻易开放呢?”国家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主任陈晓宁还打了个比喻,电信网是公园,应该对游人开放,而广电网像军营,适当也允许参观。

虽然广电不允许电信参与广电,但在广州和海南,当地广电却已经租用了电信的骨干网络。广电部官员说,虽然广电总局希望当地广电建自己的网络,而不是租电信,但木已成舟,总局也觉无奈。

对电信来说,这一点参与还是太少。“只要是政府的政策,我们就支持,只要有利于国家,我们就支持,”中国电信的发言人在电话里大声告诉记者。他指的政策,是信息产业部张春江副部长的提出的电信与电视的“对称开放”。

坊间传说,电信已经憋不住以广电为假想敌开始整顿。在最近几天里,四川省、广东省等各地电信热闹地规范宽带驻地网的运营,其要义为“资格审查、清理整顿”。这些行动来自于6月初信息产业部的文件《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的初衷是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 电信运营商广电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