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高盛分析奥运经济

作者:李伟

(文 / 李伟 侯捷宁)

报道:高盛分析奥运经济0

商业利益与国际形象被奥运火炬点燃  

“奥运对北京、对中国的经济贡献很难估量,甚至没有可比性,无法对照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高盛香港分析师Dick.Li7月20日告诉记者,“奥运史上还没有这么大笔的投资,实际上这种投资的收益也远远不是2002~2008所能体现的。”就在北京申奥成功前3天,7月10日,位于香港的高盛公司亚太总部发表了一份《中国的奥运经济战略》的研究报告,作者胡祖六、Dick.Li、Rita.Ng认为,在2002~2008间,奥运会将直接为中国GDP每年带来0.3%的增长,更多的贡献将在2008年后逐步展开。

“0.3%的增长来自这样一种测算。”Dick.Li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巨额基础投资拉动的内需、旅游、餐饮、运输等服务业的大幅增长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如果基于我们预测的2005年的物价水准,中国将直接取得320亿美元的收入,这还不包括由此带来的体育和娱乐消费。”

7月1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唐龙透露,“北京将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加速现代化”,其中900亿元打造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络;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300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150亿元改建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

高盛对此作了更加精细的测算,“我们估计北京将投入200亿美元,”Dick.Li 说,“用于建设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与体育场馆、道路交通与通讯系统以及美化环境。其中,到2008年高速公路将由现在的216公里增加至700公里;地铁由53.7公里增加为94.7公里;今年底将有2万辆巴士使用天然气,并逐步实现全天然气化,同时每年增加50条新线路,2008年北京将新增15万辆巴士,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巴士)每年运量将达到45亿人次。北京也将是中国最大的信息城市,成为通向世界的‘数字之门”。高盛认为,电信网络、宽带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互联网、智能卡将继续获得巨大投资,而无线和固话运营商都会获得最快的发展。2008年奥运比赛将实现宽带数字传输,任何场馆都可以支持50万部移动电话的通讯,GPS 系统将成为基础的市政服务;北京将会有1000万移动电话用户(2000年为330万),覆盖率达到69%。

“除了基础建设外,服务业也将获得革命性发展,”Dick.Li说,“1980年服务业产值只占GDP的21%,而当年主导中国经济的重工业今天都在体制问题上挣扎,奥运将是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一个绝佳时机。”在服务业中高盛最看好旅游,“2000年中国旅游收入为160亿美元,2008年我们估计可以达到600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成为继纺织、电子消费品之后的第三大出口产业。”但同时Dick认为,中国涉外旅游目前的问题不是没有资源,而是“薄弱的基础设施、低水平的服务以及淡薄的商业观念,好在北京还有500家大饭店,底子不错”。

奥运提升中国旅游发展

报道:高盛分析奥运经济1

奥运将使中国GDP增长多少?  

报道:高盛分析奥运经济2

奥运对外商直接投资也将有巨大刺激,高盛预计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将从2000年的40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200亿,对于北京,将从2000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50亿。“其中大多是以投资基础设施的方式进入,他们将直接服务于5亿日渐强大的中国中产阶级。”

“实际上作为一份商业报告本该到此结束了。”Dick告诉记者,“但奥运对中国的影响复杂而深远,我们不得不考虑商业之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未来将直接左右中国经济。”高盛认为,奥运将在很长时期内形成“世界看中国”局面,“人权观念、腐败、环境危机都是敏感问题,更多的国外媒体将有机会直接参与观察与报道;历史在不断证明,商业、体育的交流最终会推动信仰与价值的不断融合。放在更大的背景下看,对中国转变政府职能,对世界接纳中国,都是难得的推动,与0.3%GDP增长相比实在无法量化,但却功德深远不可限量。”

报道:高盛分析奥运经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