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经济观察:建百年老店,还是起一年小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胡泳)
在2001年6月11日联想与AOL合作新闻发布会上,柳传志颇有些语重心长地说:“互联网所以走到今天(这么悲惨的地步),原因之一是把Internet当作短跑,把上市当作终点,但其实互联网业的建设是个长跑的过程,眼下最重要的是学会长跑。”
世易时移,记性好的读者应该还记得,一年前的此时,本刊曾刊登过《一个网络小儿与一个IT老将的对话》,“小儿”证券之星的高利民咄咄逼人,几乎把“老将”柳传志挤到墙角:“传统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能继续领先,史无前例,绝无仅有。我相信像柳总这样的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可能不是领头羊。烈火中重生,凤凰涅槃,这只是美好的理想。”
高利民立论的基础是什么呢?他认为,每一个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活得长久,实际上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命周期要比原来快6倍,或者说只有原来企业生命周期的1/6,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所以,他很真诚地发出一种质疑:今天,企业生存多久很重要吗?潜台词是,许多企业家要建“百年老店”的理想,到了现在,是不是压根儿就是幻觉?
在网络泡沫的高峰期,以鼓吹建立长久公司而著称的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讲过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那年在硅谷创业,很认真地实践老师的思想,向风险投资商大谈依靠她所构想的商业模式如何能够建起伟大而弥久的公司。结果风险投资商们都用奇怪的眼神打量她,其中一位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对建立伟大而弥久的公司没有兴趣。我们要的是能迅速套现的想法,在12到18月之内将公司上市或出售。回去想好了再来谈吧。”
当头一棒,令柯林斯的这位学生恍然大悟:建立伟大而弥久的公司已经不时兴了,大行于世的是“随时建立,随时飘逝”。在网络时代,编一个动听的故事,半心半意地做出实施计划的样子,然后,一转眼——馅饼已经掉进嘴里了。何必像前辈企业家那样兢兢业业地创造价值呢。新经济条件下,投入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建立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显得愚蠢。
当然,被许多网络企业家视为绝对真理的新经济现在日子开始难过,因而柳传志们的百年老店之梦再一次劲射魅力。鼓励人们建立伟大而弥久的公司(其中定然包括伟大而弥久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环境越来越成熟。对经济前景悲观和担忧的人也许不这么想,但有好些因素在共同作用,推动风水的转向。
首先,理性的供应已由匮乏变为充足。当拙劣的判断为疯狂的华尔街股市所奖赏时,人们是很难作出良好的判断的。今天,新创企业更加专注,更加懂得利润底线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健康的表现。
其次,“一夜暴富”的心态为网络业带来了许多机会主义者,他们没有愿望也没有耐心一步一步地打理企业。真正伟大的公司不是由贪婪的人而是由激情满怀的人建立的。“打一枪就跑”的人调子很高但实质很虚,在一个暂时为他们搭建的市场舞台上暂时扮演过主角,但他们现在甚至失去了跑龙套的机会。今天的市场是一个有效的过滤器,能够筛选出真正为创业热情而不是由对金钱的热爱所驱动的人。
过去几年中,过多的资本供应与过于乐观的情绪导致了竞争者的过度膨胀。而在市场自我修正的时候,越是胜利者,其战利品也越多。懂得迅速调整自身、有效积累资本的企业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空前有利的位置:竞争者很少或基本消失。甚至基础环境也在向着它们说话:房地产价格在调整,好的服务性公司不再像从前那样难寻,而依靠网络获取客户的人发现,客户获取的费用正不断走低。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痛苦都在成为过去,有志于达到伟大而弥久的企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谈到在坚实的基础上建造伟大的企业,今天的机会显然比昨天更多。柳传志说:“不管是新经济还是传统经济,企业能够存在的话,自有其道理。一个企业把战略制定好了,同时有一套很好的管理,这个企业是可以往前发展的。企业的班子是不是好,企业的战略是不是好,是不是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架构,这是决定企业前途的根本。办大企业的根本诀窍,不在于是新的旧的。”他的话当时像是大道理,今天听来分量很足,这也说明——做企业,总有一些东西是神圣、永恒和可持续的。 新经济风投柳传志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