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足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于永洋)

周星驰的足球0

(Photocome 供图)  

前两天,有人去电影院看了一场《我的兄弟姐妹》,看完了,他朋友问他:“哭了吗?”他说:“哭了,哭完之后还得骂它,什么破电影!”他朋友说:“我就没哭,我在家看的是碟片,看见它煽情就跳过去。”

这段对话让我想起新小说的理论:阅读一般都建立在惯例、线性顺序、一目十行大略阅读方式上的,阅读文本归根结底就是逐渐忘去文本,只保留其语义的提炼。可读性的概念是相对的,任何可读性从某种意义说都以不读为代价。

好了,现在有了碟片,阅读电影时可以“不读了”。好些人就是用这样的办法看完了大师费里尼的一堆新被盗版的经典。

《我的兄弟姐妹》到底是好是坏呢?导演的本意也许就是拍个《世上只有妈妈好》那样的电影,赚一把眼泪就行,不愿意谁都拿着艺术标尺去衡量。那么有多少人愿意去电影院哭上一鼻子呢?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电影的商业基础就不存在。

每个人都可以自问:“我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由此我们每个人可以判断:那种悲悯的情怀离我们有多远。

这时候最适合看的电影还是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喜欢拔高他的人可以说北大清华都欢迎星爷,星爷自然了不起,还可以说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无厘头文化最要命的就是这一条:没人跟你讲道理,我就说他好,你说他不好你就是SB。

把《我的兄弟姐妹》和《少林足球》摆在一起,并不是要进行电影方面的讨论。只是借这两个电影发点小小的牢骚。其实周星驰的电影挺暴力的,《少林足球》也是这样。星爷很幽默地处理着暴力问题,以至于我们根本就忽略暴力的存在:一个姑娘会被香蕉皮绊倒,怎么办?学功夫,要摔交的时候做个空翻就行;一个少妇停车不能入位,怎么办?学功夫,下车后给那汽车一记重拳就行;剪树枝的工作干不好,学功夫;汽车不载客,学功夫飞上去。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不正经历着这样的摔打吗?有那么多的不平等,一个人的脚可以踩在另一个人头上。我们要学的功夫就是忍耐,挨打,有朝一日踩到别人头上。那些红底黄字的横幅多么熟悉,在这个背景下,发一通这样的感慨不过分:人生就是一场球赛,你要分在强的那一边好说,你要处在弱的那一边,又算怎么回事呢?

电影里的星爷和赵薇上了《TIME》封面,这两年,经常有一些我们熟悉的资本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登上外国杂志的封面,如果真有两个人在职业培训中赐我们以力量和法宝,他们当然有理由成为新闻人物。如今的日子,能“一分钟几十万的出入”似乎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胜者为王败者寇是百分百正确的道理。在压力下奋斗是惟一的生存之路,此时此地,谁还有闲情逸致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呢?如果我们的心灵变得粗糙了,那我们的审美是不是也会变得粗糙?如果我们只可怜自己,是不是也就丧失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遇到什么让我们哭泣的东西就按“快进”键吧,我们越来越信奉“笑比哭好”。因为你偷偷抹去的眼泪没有谁知道,没有谁在乎。 周星驰我的兄弟姐妹少林足球热血电影

上一篇: 恐龙绵绵无绝期
下一篇: 电影音乐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