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的核梦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方淳)

来自全国各地700多名核医学专家聚集在羊城召开第六次全国核医学大会。会后《新快报》传来了一个喜讯:“广州六年内征服十大癌症,十年内引爆医学核弹。”我们所看到的美好前景是:广州的工薪阶层在不出十年内就可以像做B超一样方便的享受费用昂贵的“核检查”,任何病变的细胞都在早期都会被控制,我们可以对癌症说不了!可是复旦大学核医学科的陈绍亮先生却不这么认为,所谓的美好前景,实际上只是中国核医学家们希望政府把核医学费用纳入报销许可范围的一个梦想而已

任何一点关于癌症治疗的信息都能引发中国媒体的关注热情,基于这样一层事实:我国每年新发癌症160万人,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达130万人,死亡率从20年前的84.6/10万上升到现在的94.4/10万。在我国,癌症的死亡率超过80%,而一些发达国家却仅为40%。癌症将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杀手。据调查,加拿大、芬兰、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癌症死亡率却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国与他们在癌症死亡率上的差距,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早期诊断的差距。

陈绍亮说,核医学是早期诊断癌症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最好手段之一。而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疾病、特别是肿瘤等适合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检查的疾病,只要及早发现和治疗,病人康复的希望都是极大的。对于一个患者,最大区别在于,PET能够比一般检查早半年发现病人的显像病灶,而其他检查方法有可能会拖延到中期或晚期才发现。这半年,也许意味着生命。广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林伟说,做过PET检查的病人,主治医生大约80%的都要更改治疗方案直到更适合病人。也就是说,在没有做过这样能精确反应病人身体内部功能情况的检查前,80%的治疗方案都不是最适合使用的。

所谓“核医学”就是一门应用放射同位素及其射线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科学。核医学诊断迈进了PET的新时代,人的情绪、思维,甚至是闭眼睁眼以及大脑皮层中细微的糖代谢、血流变化都能在屏幕上现出不同色彩的图像。PET的图像清晰而真实,已成为检查和治疗脑疾病、心脏病及肿瘤的最优秀工具之一。

中科院的王世真院士说,PET的最大优越性就在于它不仅能显示形态学上的变化,而且能反应组织器官,甚至是局部器官的功能变化。而且,一次全身检查的照射量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张X线胸片的放射量,一般核医学治疗所接受的辐射也就相当于一次长途飞行的辐射量,这些全都在人所能接受的正常范围之内。

目前,以原子核医学为基础的一系列诊断、治疗技术已遥遥领先在我们的医疗领域。最成熟的核医学应用在甲亢患者身上被称为“不用开刀的外科手术”,就是利用碘-131与甲状腺细胞的亲和力来解决问题。带有放射性的碘-131被导入患者体内,只有甲状腺细胞选择接收,然后由射线杀死过多的病变细胞以平恒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这种方法已治愈了国内外数百例病人,其一次性的治愈率高达80%左右,复发率仅为1%~4%。

王世真说,在中国,落后的知识和昂贵的费用已经让先进的核医学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

对核医学,无知的不仅仅是大众。由于核知识的普及度不大,就连医院其他科室的员工对核医学也是敬而远之。林伟说,有很多临床医生也不明其理,哪儿知道去指导患者做检查;甚至有许多医生就是连PET的片子也看不懂,更别说是用其辅助治疗了。

比起无知来,更多限制我国尖端核医学发展和普及的是资金问题。王世真说,现在很先进的PET检查在协和医院的PET中心却是不受提倡的,原因是一次检查的价格太过昂贵。所以如不是很有必要,王院士和他的同事会建议患者重新考虑。目前,我国PET中心必需配备的扫描机、旋转加速器、热合成器等都是由国外进口。治疗所采用的同位素半衰期都比较短,所以需要用加速器生产,再用合成器合成后快速注射到患者体内。药物的花销几乎占了检查费用的一半,它短暂的保存期限制了它的规模生产也抬高了价格。但药物短暂的有效期也正好是对患者最有利的因素,它可以很好发挥作用的同时最大的降低副作用。好是好,但一次性的付出10000元左右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在国外,高额的医疗费用问题一向是在优越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取得平衡的,PET检查已被美国的商业保险认可。

据了解,我国现已建成了7个PET中心,北京4个、广州2个、上海一个。林伟说,一般一台加速器国外厂家的报价在300万美元,扫描仪也是这个价。包括一些严格的防范措施,一个PET中心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大约要3000万美元。在中国做一次PET,收费视范围而定在6000~12000元间不等,这样的费用在我们国家有时相当于手术费用的10倍。在美国,收费虽是2000美元,但却只是他们手术费用的1/10。所以,PET检查虽好,核治疗虽好,做还是不做,在中国,这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