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马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吴意)

体育与马戏   0

罗兰·加洛斯大赛,法国人愿意这样称呼每年初夏的巴黎红土场的网球赛,而不是人们已经习惯的“法网公开赛”。此次比赛前,法国《队报》采访桑普拉斯,问他是否觉得自己老了。桑普拉斯这两年状态不佳,但他才29岁,他当然不承认自己老了。31岁的阿加西更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他要强调的也是自己感觉还年轻,还能打几年。

对男运动员来说,30岁似乎是个坎儿。那么,女选手呢?罗兰·加洛斯大赛期间,库尔尼科娃刚刚过了20岁生日,这个美女还没拿过一次WTA冠军,如果现在断想她这辈子再也不可能拿到一项大满贯冠军是不是为时过早呢?不过,你得承认,女子网球选手在16岁时就得在职业赛事中崭露头角,格拉芙打到29岁退休,她之前的纳芙拉蒂诺娃打到30岁,而库尔尼科娃或辛吉斯在25岁时就离开网坛是很有可能的。

多年前,叶永烈先生写过一篇科幻小说,说中国足球队已经打进了世界杯,而且要跟B国争夺世界冠军。中国队里有个40多岁的球星,为国效力已20多年但还无人可以替代,他的身体没有老化迹象,B国对此大惑不解,派来间谍侦察。

B国间谍应该去哪儿侦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试验室很有价值,教授斯温尼(H.Lee Sweenoy)正在研究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的应用,IGF-1可以刺激肌肉生长并在肌肉受伤时有助于自我修复,人们在30岁前,身体内产生大量的IGF-1,但随着年龄增长,IGF-1的效用不明显了。斯温尼教授希望用基因改造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IGF-1,现在是用老鼠做实验,他已经造出了阿诺德·施瓦辛格似的老鼠——个头大、肌肉多、力气大,比别的老鼠。

斯温尼教授总结实验的意义:“我们已经在年轻的动物的身体上进行基因改造,它们有了更强健的肌肉,等它们衰老时,肌肉并无变化,终生保持固有形态。”这意味着什么?如果给格林打上一针,那这位奥运会100米跑冠军会不会跑到48岁?而且和24岁时跑的一样快?

美国加州大学基因疗法项目的指导教师弗里诺曼(Theodore Friedmann)教授认为,几年内就会有基因改良的运动员出现在赛场:“这不像火箭技术那么麻烦,你现在去问一个生物学家或他的学生怎么用基因改造肌肉功能,半小时内他就能给你写出3到4种方法。更高、更壮、更快,没问题。”

“如果这技术已经用在老鼠身上,那用在人身上也不远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成员、瑞典教授萨尔丁(Bengt Saltin)说。

温斯尼教授的研究是在国家资助下进行的,他说:“这是因为人口老龄化,人变老了,衰弱了,无法修复自身创伤,我们的研究要为老龄化社会造福。”

国际奥委会药物委员会的副主席罗杰(Jacques Rogge)说,基因疗法只能针对病人,健康的运动员使用就是欺骗。然而,奥委会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受伤的运动员是不是可以接受基因疗法呢?

从普通观众角度看,他可能不喜欢一个“人造乔丹”或“人造贝利”的出现,但是,他是否希望看见罗纳尔多经常出现在赛场而不是成年累月拄个拐杖?他是否希望看见范巴斯滕有个更结实的脚脖子?

WADA的芬兰人塞威萨米说:“基因疗法并不是坏事,受伤的运动员应该接受更好的治疗。”这个组织是两年前在奥委会的帮助下成立的,它的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反对兴奋剂,WADA的萨尔丁说,自古代奥运会开始,运动员就希望往嘴里扔进东西就能获胜,如果基因技术在体育领域大行其道,那么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体育将寿终正寝,体育场将变成充斥着不可思议的表演的马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