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4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小树 俞婉 屈三闾 吴宏 李华新)
除了若干年前日元坚挺时期以外,能够理直气壮说不爱美元的人不会有很多。美元情结绝对不单单是中国的问题,这也没什么不好。
北京 张小树
关于调价的喜剧
重庆 俞婉
最近,重庆有件事很喜剧。这事虽发生在今年,起因却在去年。
重庆夏天炎热,空调车便多。为空调车票价如何定,空调费如何收,什么时候开空调等问题,去年就热闹一番。最后,市有关部门规定,从每年的5月1日至9月30日空调车执行夏季票价,收空调费;但不开空调则不收空调费;空调开放以天气预报28摄氏度以上为准。
原以为今年会延续去年的政策,结果错了。今年4月底,市物价部门和交管部门发出一纸通知,5月1日至9月30日空调车执行夏季票价,不开空调也收空调费,一律收五角。此政策一出,即起轩然大波,乘客不依说,凭什么没享受服务要交费?车上驾售人员经常与乘客为此发生争执;媒体也纷纷为乘客鸣不平,成了市内各主要报纸的热点新闻。律师也引经据典,说政策出台程序违法;更有打假名人以公交部门此举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为由,要将其诉诸法庭。一时间热闹非凡。
5月初,市有关部门主持召开会,协调解决问题。物价部门改口解释说,这并不是收空调费,而是档次费,因为空调车档次高,提供的是优质服务,理所当然应该“优质优价”。问题又来了。既然是档次价,为什么又只在夏季执行?其他三季就不优质优价吗?物价部门又解释说,档次价正准备出台,未正式出台前,以收空调费的名义权为过渡。消费者更搞不懂了,这五角钱不明不白的,到底收的是什么钱?是不是不交五角钱,就应该享受劣质低价的服务?物价部门还有理由,说此次调价只涉及十二三万人,对绝大部分多数乘车的工薪族没有影响。这更说不通了。一个文件的颁布不是看它正确与否,却是看它影响了多少人。而且这部分人就因为乘坐空调车便应每次多付五角钱吗?物价部门的种种解释似乎都难于自圆其说,并把自己放在了越来越尴尬的地方。
喜剧的是,消委会平时对商家违反消费者权益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处理起来都是雄纠纠,而在此明显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中,居然成了软蛋,用一句足球术语来讲,叫没雄起。有媒体分析,可能此次是面对政府有关部门,底气先就不足了。
更喜剧的还在后面。本来此次调价,最大的受益者当是空调车经营者。没想到重庆这段时间并不热,乘车还用不着享受空调,乘客当然不愿去当冤大头,于是空调车的客源大量流失,反而让空调车经营者感到冷。有经营者算账,调价后不但没有增加收入,反而使收入越来越少。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有几条线路空调车的经营者联名写信给市里有关部门,要求恢复原来票价,在没开空调的时候不收空调费。其实,物价和交管部门这时顺势出个通知,纠正以前的做法也就一了百了了,既顺应了民心,又尊重了市场规律,还树立了一个勇于纠正错误的政府新形象。而政府有关部门就不,反而一再强调,不执行新票价的,如发现则要予以处罚,以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当然,他们可能忘记了,去年出台的政策也应该是很严肃的,这样轻率地朝令夕改才是真正的不严肃。何况可以说这个政策至少是一个失误的政策。
由于政府有关部门面对批评表现出来的固执和沉默,随着天气逐渐热起来,争论可能会没有结果就消失在炎热里。空调一开,消费者也就无话可说,只得乖乖地付费。但事件本身留下值得思考的东西则多。不知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但愿他们会逐渐变得聪明起来,不再有如此低下的失误。
香艳《圣经》
长沙 屈三闾
据说,瑞典有公司计划本年内出版打破传统的杂志式《旧约全书》,古老经文旁有名模扮《圣经》人物的图片,还会有裸照,希望吸引年轻人重拾《圣经》。为此,瑞典“鱼缸”公司已找来德国超级名模歌地亚雪花和男模特申肯贝格分饰人类始祖“夏娃”和“亚当”。“鱼缸”负责人之一认为:“我们大可用一对男女在纽约街头漫步亲吻的照片,代替亚当夏娃在伊甸园的闷蛋图画。”他不讳言书中会有裸照,因为《圣经》有不少“肉欲的”内容,他们“会加以利用”。
其实,历史就是要为今天生活的人们提供更适合的生活素材,尽管英国有宗教团体指责这是“多余的噱头”,但圣公会达勒姆主教特恩布尔的态度让人感到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所包含的宽容和智慧,他对这种做法表示“审慎欢迎”,认为吸引人读《圣经》是好事,但必须做得“有品味”。
“鱼缸”指出,自1454年谷登堡版推出后,《旧约全书》几乎一成不变,因此他们想将之“现代化”,希望把“搁在书架上尘封的《圣经》拿出来放到咖啡桌上”,吸引年轻人阅读。这让人想起,什么时候我们把孔老夫子和他女朋友的照片印在《论语》上,要知道,孔子可是生活在一个性生活相当开放的时代。
盗版率
南京 吴宏
据报道,微软为开发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花费了10亿美元的资金,数千名程序人员参加了设计和研制。又据报道,去年中国软件盗版率居全球第二。软件业协会“BSA(商用软件联盟)”表示,去年全球各地的软件盗版行为一共给该行业造成了118亿美元的损失;在人们使用的商用软件中,每3个中就有1个是未经授权的。2000年各国盗版率的排行榜如下:越南97%,中国94%,印尼89%,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89%,俄罗斯88%,黎巴嫩83%,玻利维亚81%,卡塔尔81%。
盗版率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法制环境的好坏,而法制环境的直接影响着投资环境,并且是创新机制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有没有像微软那样能花费了10亿美元的资金,数千名程序人员设计、研制新的操作系统的公司,这是另一个问题。而关键问题是,即使有了这样的公司,在一个盗版率居高不下的环境中,他敢不敢投资去开发什么操作系统?
农耕时代的口味和工业化生产的产量
济南 李华新
你是否还吃农耕时代的草莓、西红柿、西瓜,回答是肯定的。可是渐渐地,人们便会不问价钱而只是说,是真正的“小农经济时代的口味”,然后是销售者会公开张榜示人,一切都是原始的,没有化肥、不施激素、不用农药,即使治虫也是生物技术。
你是否是在享用后工业化时代的果品?没有办法,现在满市场就是这样的果品,早熟和时间差,曾是一些果农向市场要效益增收的办法和法宝。但是,过多地使用激素和滥用催熟、上色的技术,让人家在感到足够耀眼的成色和单个分量的同时,大概也从农家吆喝的口气中感到已经不再那么理直气壮了。你可以让人家农民单为你生产这农耕时代的西瓜,把价格定好,别让人家果农因种的产量低而吃亏,想必也是不会减少收入的。否则人家的西瓜亩产七八千斤,你的才两三千斤,如果单位产量低价格也低,你即使喊下天来人家也不会知道你的西瓜是绝对的农耕时代的口味。
怀念农耕时代的口味,企盼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产量,口味好而产量低,产量高,那口味和品质就受到了影响,这些看起来是一对矛盾。其实,经济学家王跃生先生把这话说得已经是再明白不过了。而实际问题是,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口味不如以前的时候,我们也是肯定了今天市场的供求关系的改变,就如你真的需要农耕时代的口味,这个市场也可以再造,因为市场的需求、价格,最终决定生产者的种植热情。它所告诉我们的仅仅是“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并非千篇一律、消灭多样性,相反,惟有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才能使人们的多样性要求在人人认可的稳定基础上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