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吃”了银行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保险公司“吃”了银行0保险公司“吃”了银行1保险公司“吃”了银行2

德累斯顿银行总部

4月初,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安联花了234亿欧元买进了德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虽然这桩生意对安联来说算不上什么特大的买卖,却足以惊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金融界。连锁反应即刻出现,就在安联宣布并购德累斯顿银行的同一个月,欧洲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也不甘示弱,马上宣布将和法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XA合作银行和保险业务。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安联一直控有德累斯顿银行约25%的股份,不止一次有人问起前总裁SCHIEREN:“为什么还不收购德累斯顿?”他的回答总是反问:“难道你会为了每天喝一瓶牛奶,而买回一头奶牛吗?”他的回答几乎成了安联的经营哲学:那就是一心一意做自己擅长的事。

然而,安联的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年4月,安联真的把一头“奶牛”牵进了自家的栏里,它就是德累斯顿--德国前第三大银行。没错,如果将来再提到德累斯顿是德国银行的老三时,一定别忘记加上一个“前”字。

其实,早在2000年5月,德意志银行曾经试图与德累斯顿银行合并,因德累斯顿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在如何处理德累斯顿的投资银行上有分歧,最终导致了合并的失败,这一失败被认为是德意志银行总裁布劳尔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败笔。一年后,安联成功并购德累斯顿,德国金融界两大巨人的竞争,安联明显胜了一筹。作为银行界老大的德意志银行当然清楚安联的意图,德意志银行去年已经卖掉了原来持有的5%安联股票。面对处于上风的安联,德意志银行会轻易让出欧洲金融界的头把交椅吗?

安联买银行出手有因

安联为何一反常态,有如此大的动作呢?

德国经济界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大公司相互参股,股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关系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安联一直被认为是所谓的德国股份公司(德国经济界)的幕后老大,控有德意志银行、联合银行和德累斯顿三大银行的股份,同时和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相互参股24.9%,被外界称为姊妹公司。在这样一个体系里,几个大公司可以兄弟般的瓜分生意,外来户根本就没有插手的机会。

德国实业界命脉实际上一直掌握在德意志银行和安联两大金融巨头手里,这两家超级巨人在德国各大工业公司都占有相当的股份,同时双方也相互控股,他们的影响力大到几乎可以插嘴德国经济界大公司的人士变动,重要的人选几乎都要经过他们同意,例如戴姆勒-克莱斯勒的监事会主席干脆就是前德意志银行总裁。

保险公司“吃”了银行3保险公司“吃”了银行4

欧洲金融界巨人,安联总裁舒尔特-诺勒

在资金市场不断全球化的压力下,“德国股份公司”慢慢地解散了,美国式的强调透明度、鼓励竞争和一切以增加企业市值为目的的资本运营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德国式的“生意来了起做”的旧有经营模式显然已经成为过去时。

安联--秘密金融中心里的主角

事实上,安联对德累斯顿银行的并购,已经改变了德国整个金融界的格局。

银行只经营信贷,保险公司只开展保险业务,这种单纯的金融时代早就成为过去了。安联在并购德累斯顿银行之前,已经买断了一家财产管理公司,使自己的业务外延大大扩展,发展成为集保险、银行和财产管理全方位的金融集团。

通过这次并购,安联把与慕尼黑再保险的控股技术性地降低到20%;同时,安联还把自己在德国第二大银行--联合银行13.5%的股权卖给了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加上原来拥有的5.1%的股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已经事实上成为联合银行最大股东,从而成为德国第三大金融集团。

联合银行总部也在慕尼黑,这样慕尼黑实际上已经成为德国继法兰克福之后的另外一个金融中心。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家投资银行瑞士联合和美国高盛为安联当了幕后高参,为并购德累斯顿提供了一整套咨询服务。

金融大管家,家业有多大?

通过并购德累斯顿银行,安联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集团。按市值计算,在它的前面有美国花旗银行、美国国际集团、汇丰银行,大名鼎鼎的美国摩根大通银行还在安联之后排在了第五位。并购使安联的羽翼更加丰满了,目前,它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6800万个客户,下属公司有700多个,员工17万人(其中一半以上在德国以外工作),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安联的保险客户。

如今,安联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管家,它管理着10220亿欧元的财产。这个数字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政府2001年的财政预算也只有4770亿德国马克,换句话说,安联管理的财产是德国政府财政预算的5倍。

尽管如此,安联的胃口依然非常大。安联总裁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我们不会犯满足现状的错误。”有消息说,目前安联正在和世界上最大的投资银行Merrill Lynch商谈在美国市场的业务合作,安联的最终目标是在全球金融服务行业起主导作用。

此次安联并购德累斯顿银行的主要目的,首先是瞄准了德国国内市场。按照德国劳动部部长对退休金制度的改革方案,德国政府鼓励退休人员以私立保险和基金的形式为自己设立退休保障,德国政府将不再管理所谓的“退休公积金”。这样一来,意味着到2008年,将会有至少3000亿马克的资金要寻找新的管理者,而且以后每年会递增600亿马克。买断了德累斯顿银行以后,安联可以理所当然地通过德累斯顿银行1200个分支机构提供基金保险服务,再加上安联自己原有的15000个保险代理商,服务可以迅速有效地覆盖到德国最边缘的角落。购买德累斯顿银行的另外一个直接好处是,安联可以得到17万个公司客户。

安联已经登陆中国

作为世界级的保险公司,安联自1979年起,就与中国的保险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和合作,但登陆中国市场却是在1998年后才得以初试身手。1998年10月,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和中国大众保险公司在上海用2亿元人民币注册合资企业,在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后,联合投资组建的安联大众正式开展业务。

目前,大众安联还只是在上海经营寿险业务,碍于中国保险市场刚在上海进行试点开放,安联目前的业务量还不能够如愿放大。

最新的消息已经透露出安联大众强劲的发展势头。“去年其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4.5倍,新保单销售比上年增长2.5倍”--世纪末的盘点成为它们在新世纪的起点。

有心人观察到,近两年来安联大众平均每月就推出1个新产品。有专家称,这是“在市场拓展方面急于表现”的表现,同时,也是在“变着花样圈地,在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获利”。正如安联大众德籍总经理冯康君博士说,上海保险市场环境很好,潜力很大,安联大众越来越“服水土”了。

安联大众显然不能满足,它已经有目的地加大宣传力度。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今年,安联大众在央视黄金时间档投放了制作精美的电视广告,在上海逐渐普及着安联的名字。此举也许并非受命于万里以外的安联总部,但至少和近期发生在德国的金融并购有了一个时间的巧合。在登陆中国市场的进程中,安联的战略可谓用心良苦。(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保险公司“吃”了银行5保险公司“吃”了银行6

德累斯顿银行总裁法赫茨 安联银行德意志银行安联集团安联保险集团德累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