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50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菲必)
爱德华·格罗瑞(Edward Gorey)是一直坚持某种“恶趣味”的画家,但他知道怎样用最精确的方式去执行这种恶趣味,使它成为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
爱德华·格罗瑞在2月的一个早晨去世了:心脏病突发,终年76岁。在热爱收集版画的人们心里,半个世纪以来,爱德华一直是一个有黑色幽默感的人--童年长期的病痛让他的版画里总带有匪夷所思的冥想、悲凉气息,而且,他特别喜欢以儿童作为笔下的主角。
格罗瑞早年限量发行的绝版绘本,在拍卖场上起价轻易在数千美元以上,对格罗瑞作品的收藏也俨然成为专门学问,世界各地都有格罗瑞忠实的拥趸。
很多人起初看到爱德华·格罗瑞的插画,总以为他是英国人,并且死去很久了--他的作品完全不像是20世纪的东西,充满对维多利亚时代上层社会生活细节的迷恋。
这位美国插画家除了绘本和插画,还经常给许多文学经典的平装版绘制封面。
格罗瑞的世界永远弥漫着颓败萧索的气味,笼罩着不安的阴影。那是一个辉煌早已远去,只剩下空虚与幻灭的所在--盛装的男女表情木然地静立在荒凉的风景或空荡荡的殿堂,等待或者怀想着什么;穿着讲究华服的孩子无辜地面临即将到来的灾难;形状怪异的巨虫与野兽在工笔绘成的背景上起舞。格罗瑞的故事充斥着令人惊诧的暴力与死亡,但一切暴力行为都发生在画面外,如果不是已经发生,便是即将降临。正因为我们看不到,反倒制造了毛骨悚然的效果。
格罗瑞笔下的人物几乎永远穿着维多利亚时代那种铺张得怪异的衣服,角色们若非面无表情,便总带着轻佻神秘的微笑。他画里的那些印刷字体都是一笔一笔画上去的,充满手工趣味,让人联想到17世纪流传在欧洲民间的故事小册子。格罗瑞对他笔下的人物从不留情,他们经常在找不到出路的命运里遭到灭顶,或死于突然降临的暴力,或是被不可抵挡的神秘力量困在某一处,永无宁日。格罗瑞特别喜欢把他笔下的男女置于各种各样的不幸情景中,简直到了虐待狂的地步。
这些极端的元素通过格罗瑞工笔细腻的演义,华丽纤细的画面里隐藏着残暴的暗示,充满矛盾,却又妙不可言。
格罗瑞的作品并不都那么黑暗阴沉,而即使是在最残酷的故事里,他的幽默感也未尝缺席,他乐于画滑稽的人物衣着和幻想世界里的虫豸和怪兽,这些都会冲淡故事带来的不快,格罗瑞偶尔也会画一些轻盈得像诗一般的故事,用轻盈的超现实场景展现出细腻深邃的魅力。
爱德华·格罗瑞是一直坚持某种“恶趣味”的画家,但他知道怎样用最精确的方式去执行这种恶趣味,使它成为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他的作品未必适合所有的人,但是一旦喜欢上他的某一本,你便有搜集他所有作品的冲动。
(图片均为本刊资料)
格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