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3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卫 刘统勋 段晓冬 黄奇英)

读者来信(139)0

对于那些真正讲究生活品位的人,宜家、麦当劳和星巴克都不是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要求的仅仅是简单而有保证的生存,那么一切都没有问题。

北京 张小树

向美国开战?

4月1日,中国的一架飞豹战斗机和美国的一架EP3侦察机在南海上空发生碰撞,结果,美方的侦察飞机受伤后迫降海南,中方战斗机坠毁,飞行员失踪。

事后,美方关心的是侦察机上的绝密设备和情报,担心中国军方强行登机,中方更为关心的当然是那位飞行员的下落。至于责任,据外交部发言人讲:“中国军用飞机在中国沿海对美国军用侦察机实施跟踪监视,属于正当的飞行活动,符合国际惯例。中方飞机坠毁的直接原因,是美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向中方飞机转向、接近造成的。发生这一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方。中方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对美方给中方造成损失问题,中方保留进一步交涉的权利。”

中国的老百姓当然不会像政府那样用冷静和克制的外交辞令来表达自己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尤其这是一个网络传媒发达的时代。事件发生后,首先看到英文报道的人纷纷在各个网站的论坛里贴帖子,认为政府应该对美国采取强硬措施,讨论最集中的就是那架惹祸的美国侦察机,众口一词地认为中国空军应该直接把它打下来得了。自从轰炸大使馆事件以后,我们显然对这样的军事摩擦十分敏感。不知轻言开战的朋友想过没有:一场战争对一个民族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军方的一位人士说过:“和美国,我们不是不斗争,但是要讲究方法,直接的、全面的对抗绝对不应该是轻易的选择。”

毋庸讳言,我们和美国的军事实力有巨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除了轻言开战和口头上的抗议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读者来信(139)1

令人怀疑的缓刑

近日,在山西“割舌”事件中对受害人李绿松刑讯逼供的岚县公安局副局长吴容光、干警杨四成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这种判决结果,使人不得不产生对缓刑适用的怀疑。

据报道,受害人李绿松由于在公安局受到虐待被送往县医院,当时极度衰竭,不能站立,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紊乱。

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设立缓刑制度,立法者的本意,是通过温和的刑事政策挽救改造犯罪情节轻微的罪犯。但正是这种“温和”,成了许多罪犯追求的目标。因为,判了刑而不用坐牢,傻瓜都会知道其中的好处。现实中,随着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现象的出现,缓刑的准“非处罚性”也成了这些人被判刑后的“优惠待遇”。

根据内部资料,比照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犯罪后的判决结果,缓刑的适用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其实,我国《刑法》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作了比普通人更严厉的规定。例如第247条和248条规定刑讯逼供或者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死亡的,要依照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规定从重处罚。但是,有的判决实例看起来显然不是“从重处罚”,而是相反。前不久陕西渭南法院对一起监狱长指使属下开枪残忍杀害犯人的有期徒刑判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看起来,除了开除党籍之外,有些人还有另外一道屏障,那就是缓刑。

西部开发与东部扶贫

前几天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早间节目,记者在采访一位美国教授,谈论的话题是这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研究中心的学者新出的一本中国研究专著。该教授与大部分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不同的是,他从1997至1999年居住在贵州省,深入体验了这个不发达省份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他谈到有一次乘火车的经历,那是春节前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从沿海前往贵州。教授为了了解来自西部民工的返乡旅途,与几百号人挤在定员一百余人的硬座车厢里一站数十小时。单是这种踏实的治学态度,就让人敬佩。

教授以学者的严谨和客观态度,讲述了他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看法,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两句话。一,中国最大的分配差距不在于东西部之间,而是在城乡之间。他在贵州省会贵阳市看到了颇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也认识了一些花几万美元年费打高尔夫球的城市新贵,但占该省人口80%的农村颇为原始。他没有提东部地区的情况,但据我这个来自山东农村人的经验,即使是沿海省份也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谈到这里,美国教授告诫,中国进行西部开发时要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即最需要扶持的农村地区,小心防止加大西部的城乡差距。第二点与以上有关,那就是开发、扶贫该从何入手。教授认为,好多地方在基础设施上的进步有目共睹,如偏僻县城也已能容易地连接互联网,但在公共卫生、教育方面亟需投入。后者不仅关乎人民的实际生活品质,而且直接影响能否吸引到外来投资。道理很简单,如果投资者发现一些地区不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而且人民安居乐业并拥有初步良好的教育、健康状况,他不把钱投在这儿才怪。

关于卫生、教育支出的问题,我想起不久前在《科学时报》头版看到的一篇“院士观点”,作者是中国工程院的一位医学教授。该院士深为一个统计数据忧心,那就是我国在公共卫生上的财政支出比例仅有百分之二点几,在150个左右国家的排名中倒数第三四位,只有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一半,更遑论与发达世界相比。院士没有谈到,公共教育支出的景况与此惊人地类似。科教兴国,可千万不要成为口头上的门面功夫啊!

两位学者各自提出了对于我国发展道路的再思考,真希望在我们的媒体上能更多地听到这些真诚声音,而少一些无关痛痒的夸夸之谈。

偷渡还是喂鱼

3月16日中午,广西海上110报警中心接到举报:一艘有偷渡嫌疑的“三无”小木船从钦州港出发,即将经过北海港海域。广西海警一支队3艘炮艇紧急出动,很快将这艘木船抓获。经审讯,船上16名涉嫌偷渡者大部分是北海市人,其中有两名妇女。他们供认受“蛇头”欺骗,每人交纳3000元到7000元给“蛇头”,购买了这艘只有3米宽、12米长,两台主机坏了一台、每小时只能走5海里的旧木船,准备偷渡去英国。

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船只接应这些偷渡者,我们知道的是,他们的装备比起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是差的太多了。每年,关于偷渡的悲惨事件不知道发生多少起,虽然很多人为了去一个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希望的地方而不惜冒巨大的风险,但还是应该事先想得更清楚一些,毕竟,大家不是为了去喂大海里的鲨鱼。

上一篇: 生活圆桌(139)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