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银幕的金色陷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黄河)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已经成为20世纪电影工业的典范与象征
3月下旬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将正式提出中国电影业以“集团化”建设来推动全面改革。在未来几年内,将形成以北京、上海、长春、广东、西安、成都为基础的“六大电影集团”。
“这个思路其实就是去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与文化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具体化。”电影局宣传发行处副处长毛羽向记者表示。
电影业的金矿和陷阱
今天提到电影业,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好莱坞。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已经成为20世纪电影工业的典范与象征。电影业目前是美国仅次于军工企业的第二大产业,在1996年其产值已高达600亿美元。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票房收入占全世界电影票房的80%以上。而对于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电影市场更有着无限的暇想空间。有专家指出:10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75亿美元的美国。美国一位报纸总裁形容中国影视市场“它不只是座金矿,简直就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
艺玛总经理罗异
然而,与这一乐观的预计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中国电影业所面临的空前严峻现状。目前中国在册的影剧院只有10000座左右,等于13万人才有一座,而美国有3万块银幕。据统计,1991年全国票房收入为24亿元人民币,1998年为14.4亿元,到1999年,虽然有国庆50周年、“五四”80周年、澳门回归等热门档期,票房收入却在上年的基础上下滑了近50%,官方统计数字为8.5亿元。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1980年中国人入场看电影340亿人次,1999年成了4.5亿人次,也就是平均每个中国人三年多才进一次电影院,而每人平均每年用于看电影的钱不到一元钱。
据介绍,在美国,电影业的投资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制作,二是发行和放映。制片人的资金主要投入在制片环节,如演职员酬金、设备、场地、后期制作等;而发行商的投入则包括建设全国院线和每部影片的宣传等。在这种分工下,制片人可以保证把最大精力和资金投入到高质量的影片制作上,而发行商同时又是放映商。
与国外模式相比,中国电影在发行上多了个“发行公司”的环节。由于每一个省级发行公司都是本省的独家经营者,因此无论对于制片厂,还是对于影剧院来说,它们都成为了这个地区“说一不二”的垄断者。对于制片厂来说,全国30多家省级发行公司,“哪盏都不是省油的灯”;而对于影剧院来说,由于发行公司垄断了这一地区所有影片的发行权,它们也不得不俯首帖耳“接受指导”。正是这种“说不出的痛”使得峨影总经理赵国庆以破釜沉舟的姿态宣称,“我愿意把中国电影的腐败挖出来,我就是要打破垄断”。与国外高效益的“赚钱机器”相比,中国这一庞大的发行网络更像一个福利机构。“如果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90%的中国电影发行企业都属于多余的中间环节。”一位专家这样点评。
由于受到市场制约,几乎90%的电影厂不敢投资,只做一些来料加工的活,而投资商由于无法收回成本,对投资电影业信心不足,大多‘浅尝辄止’。1995年以来,在政府加大对电影投资的同时,民间投资正在迅速减少。电影圈里开始流传这么一句话:“想让一个人破产,就让他去拍电影。”
艺玛的惊人市场效益
国务院1996年6月17日发布的《电影管理条例》里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制定。”
就在这一年,一个取名为罗异的美国人在中国创办了艺玛电影技术有限公司,在随后的几年里,艺玛公司“获得了惊人的市场效益”。艺玛电影公司与国内优秀青年创作者合作(如张扬、施润玖),发掘中国电影市场欠缺的而电影观众喜爱的都市喜剧爱情电影类型,《爱情麻辣烫》的出品使艺玛公司名声大噪。紧接着的《美丽新世界》和《洗澡》都获得了可观的票房价值。有专家撰文称“在国内电影生产一片萧条的氛围里,艺码电影公司的运作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的‘焦点现象’。”
罗异到中国之前,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做过将近十年的影视发行、制片工作。“当时我看到国内还没有制片人,本该由制片人承担的工作几乎都由导演在做,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因为我自己本来就是做这一行出身的。”
谈到艺玛成立时的理想,罗异告诉记者:“当时的思路是成立一个单纯的制作单位,宣传和发行交给别人做。当时决定做现代都市剧,理想是一部片子投入300万,400万左右卖给发行公司,一年拍四到五部片子。”
然而从一开始,这一理想就面对着无情的现实。“发行单位对国产片根本没有兴趣,在谈《爱情麻辣烫》的发行时,中影发行科一个人说:我们中影开的是‘高级餐厅’,卖的是进口的龙虾(即低成本、高收益的片子),中国影片是包子,一天可能卖很多,但没钱赚。
“没有办法,只能自己跑发行,片子拍出来后,我带着拷贝上火车,走了全国28个城市,与当地发行部门联系。只有北京、上海和成都看好它,而成都还主要是因为片名缘故。结果片子在这三个城市发得特别好。到这时我们才算松了一口气,现在回头想想,那可真是叫玩命……”
说到发行,罗异的感触特别深:“在美国,全国有20多家发行商,在一部片子的发行会上他们都会来,遇上好片子他们会竞争,不断加价。因为他们都是全国发行,所以实际上一次发行会就基本打开了国内市场。
“而中国没有全国院线,全国按地区有40多个发行公司,我们就得谈40多次合作,搞40次关系,搞好了发行公司的关系后边还有电影院,关系越走越难。几乎每一个省市都是垄断体制,他爱怎么弄你就怎么弄你,你还没法打官司。本来我们计划一年拍四五部片子,但现在太多的精力入投到发行和谈判上,一年能拍两三部就算很不错了。”
据罗异介绍,美国一般影片宣传费是制片费的一半,而这部分费用全部由发行公司承担。制片商只需根据发行商的宣传计划,准备相关资料和安排演员在时间上配合就行了。“但在这里拍一部片子,除了300万的制片费之外,我还要投入150万到200万元的宣传费用,国外的宣传、海报都由发行商来做,国内全部要由我们自己来做。”说到这里,罗异颇为无奈地摇了摇头。
谈到电影市场的现状,罗异举了个例子,“在我们发行第一部片子《爱情麻辣烫》时,票房能达到两三千万,到《洗澡》出来后,很多人都跟我说,这次应该比上次好得多吧。但实际上,现在的市场里,能够做到1500万已经很了不起了。”
罗异觉得比起几年前,现在的国内市场情况越来越恶化。“本来我们的理想是先把国内市场做好,再发展国外市场,但现在情况倒过来了,在拍《爱情麻辣烫》时,还可以做到国内收入为主,国外票房做多少算多少。但到了《洗澡》时,国内收入比《爱情麻辣烫》少了30%多,国外却卖了56个国家,国外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国内收入。”
尽管面对这些困难,在谈到投资回报时,罗异却显得非常乐观,“从投资方的角度而言,现在比他们预料的要好得多。在谈公司投资时,完全是把它当成一个单纯的事业来做的。因为在国内的大制片厂里,很多中年导演都在排队等,结果年轻导演根本拍不上片。这对未来的中国电影会是一种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就这么说,投资单位开始也是从一种福利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我有钱,这个花钱也并不多,不妨试一试。”
罗异与投资方当时签约的条件是“他们最少给我们提供拍六部影片的投资”。“结果直到现在他们只需要投入第一部片子的资金,以后的几部片子都是在那基础上‘滚’出来的。拍了五部它只投了第一部,照这个情况的话,有可能拍到40部时它才投入第六部的钱。大家都高兴死了。”
时至今日,艺玛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现在我们一年只能拍两三个片子,在报酬上也不能给导演和演员很好的条件,因为票房上不去。我们现在的压力不是面对死亡,而是在该发展的时候能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在一起时常常开玩笑,有的导演如果去拍广告,肯定比拍电影赚钱,没准开个出租车也比拍电影赚钱我们这个办公室要改成一个餐厅,绝对比拍电影赚钱。电影的投资回报太难了。”
戴着镣铐难“与狼共舞”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其中有关中美在电影方面达成的协议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诺加入后一年允许外商在华设立合资录音和录像公司,但中方必须控股,允许外资股份占49%。三年后允许外资占多数的公司从事电影院建设、整修和经营。中国加入后每年进口电影数量基本保持现状,今后可以适当增加,从一年10部增加到40部,但是,中国有权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审查内容。
“WTO是否意味着外资进入中国电影产业,会不会像汽车、计算机工业那样为国内电影生产带来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观念呢?”对于这种猜测,深谙美国电影业发展历史的罗异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国外制片商在中国只想做发行工作,说白了就是只卖他们的产品,而不会像其他产业一样实现‘本地化生产’。华纳在法国有公司、环球在日本有公司,但它们都不拍当地的电影。只想把自己已经拍好的电影在当地发行得更好。”
这一点从外资目前进入中国的方式也已经初现端倪。它们首先投资影院,影院的建设是为了培养中国观众重新回到影院看电影的习惯。其次,在可能的情况下,它们会帮助中国完成发行网络的改造,如外资现在所建立的影院均采用院线制的管理方式,而这正是管理部门所设计的改革思路。可以说在整个发行环节的改革里,外资进入的理想与国内改革的愿望都“不谋而合”,“与狼共舞”看上去并不那么危险。
然而恰恰是在最根本的环节上,外资进入显示出了它真正的力量与威胁那就是制片业。
制片业是入世后中国电影最薄弱的环节,国产影片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使制片业成为中国电影的“阿喀琉斯之踵”。中国现有的上影、北影、长影三大制片厂,16个省办厂以及其他一些制片企业,全部加起来实力也比不上好莱坞八大公司中的任何一家。除了资金的缺乏之外,另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是:国产片越来越没人看了。
著名导演郑洞天在国产新片座谈会上直言不讳“中国电影的生存是与自己的品貌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根本形成不了80年代全国创作人的那种艺术探讨精神,电影本体在集体后退。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著名导演谢飞表示,商业行为应该用法规来规范,而现在电影审查太随意,无法可依。“现行的电影体制不改革是不行的,如果不改,就永远不拍电影了。”
(图片除署名外为本刊资料)
《洗澡》的组创人员 罗异爱情麻辣烫电影市场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