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进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进展0

美国研制的“冒险星”可重复使用航天飞机,该型航天飞机将于2010年替代现有的航天飞机  

NMD系统陆基拦截器在助推器顶端有一个外大气层杀伤器。助推器是一个由地下发射井发射的三级导弹。外大气层杀伤器自备有自动寻的器、推进器、通讯设备、制导系统和计算机等,用于锁定目标并实施机动。

第一次NMD拦截试验1999年10月2日命中

此次试验原定于1999年6月进行,但几度推迟。据说是由于杀伤器出了一系列小问题。一个助推器的替代物载着外大气层杀伤器原型从夸贾林导弹靶场发射,拦截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目标。报称拦截高度

大约是225公里,接近速度为6.7公里/秒。NMD陆基雷达观测了实验,但是没有用于杀伤器的制导,而是模拟弹头上的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发射器告诉拦截器应该从何处释放杀伤器。最后,杀伤器开始对试验中使用的明亮诱

饵气球进行自动寻的。气球和弹头恰巧离得很近,所以弹头出现在杀伤器的视野内,杀伤器因而得以自动寻的并拦截弹头。2000年1月,五角大楼承认试验中的一系列偏差导致杀伤器起初不能发现模拟弹头。根据美国国防

部作战试验与评估处1999年的年度报告,无法断定此次试验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假如当时没有明亮气球,很难说是否会发生拦截。

第二次NMD拦截试验2000年1月18日失败

与上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对EKV(动能杀伤飞行器)的各项性能再次进行检验外,还要在真正的试验场景内验证DSP卫星和地基雷达探测、捕获、跟踪及识别目标的能力,并演示BMC3系统的系统集成能力,更重要的是检验NMD全系统的整体性能。作为全系统组成部分的DSP卫星、改进的预警雷达、地基雷达样机以及BMC3系统等,都是首次真正参加试验。

这次试验是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和夸贾林导弹靶场进行的,两靶场相距6900公里。参与试验的设施还包括国家联合试验设施、DSP卫星、X波段地基雷达样机以及FPQ-14雷达等。试验过程共持续了29分40秒,这次试验由于杀伤器上的两个红外传感器出现故障导致它没有击中模拟弹头,据说偏差为100英尺。

第三次NMD拦截实验2000年7月7日失败

按照试验计划,美国空军从位于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向太平洋上空发射一枚带假弹头的民兵2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在一级火箭的推进下到达一定高度后,将转头向西,在太平洋上空飞行,落点是马绍尔群岛的夸贾

林空军基地。

军事侦察卫星侦测到导弹飞行轨迹,向位于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的指挥中心发出警告。该指挥中心将立刻发出命令,命令位于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的发射基地准备发射拦截导弹。位于夏威夷群岛的地面雷达开始跟踪民

兵2洲际导弹。同时,民兵2洲际导弹将在二级火箭的推动下再爬升到一定高度。

民兵2洲际导弹将在太空释放出其“头锥体”。“头锥体”包括一个“核弹头”和一个引诱拦截弹的“假弹头”。这个“假弹头”随即飞离“核弹头”。几乎与此同时,夸贾林环礁的高频X波段雷达系统启动,开始寻找太空中急速飞行的“头锥体”、“核弹头”和“假弹头”。约20分钟后,夸贾林环礁军事基地将在高频雷达及其它侦测仪器的指导下,发射拦截弹,摧毁“核弹头”。拦截弹发射两分半钟后,将释放EKV。EKV将以24000公里的时速冲击“核弹头”,从而将其摧毁。

EKV释放后将通过地面的高频雷达系统定位“核弹头”,然后利用自己的红外线侦测器区分“核弹头”与“假弹头”,进而冲击摧毁“核弹头”。“核弹头”将在190公里的高空被摧毁。据美国军方计算,从民兵2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至其“核弹头”被摧毁,共约30分钟。但是试验过程中,除了一只诱饵气球没按原计划充气膨胀,一截支架未与助推火箭分离两处明显失误外,拦截弹在飞向诱饵弹的途中还偏离了弹道,试验失败。在这次试验中,完成前两个飞行阶段后,助推火箭都顺利分离。在第三阶段飞行中,助推火箭做常规的螺旋形机动,以释放多余能量、保持弹道,这时出了问题。至于拦截弹究竟打偏了多少,要等采集到遥测数据后才有定论。(图片均为本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