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东方重组:瞄准资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春燕)
徐小平活跃在新东方(娄林伟 摄/Bizfoto)
那么疯狂的哈佛梦
俞敏洪早说过要把新东方建成哈佛。他在近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把新东方建成中国的哈佛,目标是不会变的,那是需要几十年来实现的梦想。”俞敏洪的计划是,由于现在中国的平均教育素质非常低,短期培训的需求很大,通过短期培训来扩大新东方的知名度和经济实力;现在新东方有两年制的英语专业学习,慢慢转变成三年制,慢慢建法学院、人文学院,再跟国家洽谈大专文凭、本科文凭,建设校园和硬件设施。徐小平评价说,这是个疯狂的梦想,能不能成不知道。
“去上新东方!”这两年才变得真正流行。新东方的培训项目在这两年迅速拓展,由出国考试辅导向全面的英语辅导,以及电脑培训、小语种培训延伸。学校收入和滚动的再投入都来自学员交费。新东方的收入1999年在6000万元左右,2000年有9000多万。新东方的教室和办公室都是租的,徐小平说新东方没有真正的固定资产。新东方品牌的无形资产没有经过评估,据说,在美国的中国餐馆里,十之七八的中国留学生见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但不管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怎样相加,新东方都离哈佛太遥远。即将卸任的哈佛校长鲁登斯坦,以他的敛财能力,使哈佛在银行里的存款数额达到了130亿英镑。
俞敏洪做着哈佛梦,也感受着中国的经济潮流。俞敏洪的表述很知识分子:“我们本来一心一意搞学校,但这两年国家经济模式在改变,大家对金融资本、金钱的概念也在改变,我们也随着作研究,看新东方能不能上市,大笔融资,但是研究发现学校不能上市,学校上市融资的路就断了。我们发现只有公司能上市,就成立公司。”
当着老师,盯着资本,想着哈佛,新东方开始了向现代企业过渡的重组过程。
向现代化出发
在俞敏洪搞懂了什么叫现代企业结构以后,新东方由传统经济、个体经济向现代企业过渡。从去年5月份,新东方开始进行公司化结构的重组和管理层结构重组,到年底基本实现完成了结构调整。
由于国家规定学校不能融入公司,新东方的管理层建立了“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母公司,把新东方学校托管给总公司。在总公司之下,新东方学校的几个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分公司。原来的出国咨询中心独立为“枫叶东方翻译咨询有限公司”,仍从事出国咨询、移民代理、商务翻译等业务。原来的软件开发部独立为“北京明日东方科技有限公司”。还有一个和联想共同投资建立的“新东方教育在线网站”。
新东方对管理层进行了股权分配和重新定位。“股权分配好办,主要是管理层各人定位,原来各人在新东方各管一个项目,像个体户一样干,现在要变成现代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人才,好多人有不能接受的感觉。但不能接受也得接受,这是现代化方向的路啊。”俞敏洪说。
目前成立的董事会有11人,基本是按照各人前几年对新东方学校的贡献大小来分配股权。俞敏洪和徐小平都不愿透露俞敏洪的持股份额。分配遗留有一些争议,俞敏洪说这种争议对新东方来说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新东方留给大家的路是看以后,留了很多余地来加以调整。对新东方有大贡献的人会获得购买股权的权利,很便宜的价格,等于白送”。
徐小平则对记者说:“股份转换、管理团队的到位、利益分配都有一个痛苦艰难的过程。目前,管理团队还没有彻底到位,利益分配也不是太清,但我们没有为了眼前利益胶着打仗,先干了再说。”
东方人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也就是新东方学校的董事会,俞敏洪任董事长。与联想合作的东方教育在线网站有另外的董事会,俞敏洪任董事长。在董事会中,俞敏洪没有特权,有投一票的权力。“管理上我们要走民主化的道路,但目前要解决的是集体决策怎样把效率提高的问题,要不如何进行商业运作?”俞敏洪说。
崭新的现在 遥远的未来
新公司组建后的第一项重要合作是与联想集团共同组建教育网站。1999年新东方就考虑建网站,通过网络来延伸课堂,但由于网络建设投入的费用巨大,俞敏洪觉得投入2000万新东方就空了一大半,也没看清楚网站的赢利模式,加上1999年的网上图像压缩技术比较差,事情就耽搁了一下。2000年联想找上门,俞敏洪觉得再好不过。新东方新公司建立,需要管理经验,做网络需要技术支持、大量资金,于是与联想一拍即合,建立了新东方教育在线。
但在具体的谈判中,俞敏洪坚持不让步,在资金投入、决定管理层、财务掌管的具体谈判中都僵持了好几天。联想几乎要放弃合作。最后的结果是新东方投入1 00万资金和无形资产,联想投入5000万,双方各占50%的股份。俞敏洪任公司董事长,新东方副校长钱永强的耶鲁同学任CEO,董事会8人,联想和新东方各占一半。俞敏洪认为网站是日后上市融资的一个重要部分,未来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和发展也难以预料。
和联想的合作、网站的建立只是新东方的一个契机,新东方的各子公司离真正上市圈钱还远得很。新公司新班子面临的法律问题、结构问题、管理问题还没有彻底理顺;在理顺之后,才会开始与其他资本实体进行合作、募股,目前类似的合作都没有启动。
各个子公司还弱小崭新,还有的在孕育之中。从事软件开发的明日东方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套教育软件还没有生产。枫叶东方翻译咨询有限公司也在梦想着给企业提供强大的商务服务。强强合作的网络公司也是前途未卜。中国的上市公司都要有两年的经营记录和管理记录。俞敏洪说:“即使等了两年也还要看有没有发展。网络公司都在倒闭,我们这家会不会倒闭我们也说不清,原则上以联想和新东方的实力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明年能收支拉平已经了不得了。”
计划中的子公司还有一家猎头公司,这是“彩虹计划”的目标。所谓“彩虹计划”就是为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架起归国桥梁。“很简单,把国外想回国学生的档案、特长等都记录下来,在全中国找各种适合他们的企业。如果彩虹计划是建立人才服务公司的头,那这个项目已经启动了,我们每年都到国外作讲座,告诉他们国内有巨大的创业机会。”俞敏洪说,去哈佛讲演,人头攒动的中国学生刺激了这一想法。
“我们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要各子公司本身也可以分拆上市,以公司的融资来投入学校发展,学校带来的声誉支持公司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俞敏洪说,“但一切都是新的。”
俞敏洪(右)是不是离哈佛梦近了一点?(娄林伟 摄/Bizfoto) 徐小平俞敏洪新东方新东方留学董事会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