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半岛:危局,困局,变局
作者:蒲实(文 / 蒲实)
( 12月19日,韩国军队士兵在延坪岛戒备巡逻 )
当地时间12月20日14时30分,韩国海军陆战队延坪岛部队开始实弹射击训练。韩军设定的海上射击训练区域位于延坪岛西南方。就在两天前,朝鲜军方警告说,如果韩方执意训练,朝鲜将进行“难以预测的自卫反击”,并将与唆使韩国挑衅的美国“清算”由此引起的极端事态及后果。朝鲜西部沿岸炮兵部队提高警戒级别,战机候命。而就在12月20日凌晨,8个小时的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的紧急闭门磋商终因分歧过大无果而终。朝鲜半岛局势千钧一发。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强烈呼吁朝鲜半岛双方“冷静冷静再冷静,克制克制再克制”。正应邀在平壤进行私人访问的美国新墨西哥州州长、前美国高级外交官理查森亦促请朝方对韩国的延坪岛演习保持最大克制。“半岛局势令人担心的,不是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而是意外后果所导致的危机步步升级,那将把半岛推向极为危险的境地。”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丹尼尔·斯奈德(Daniel Sneider)告诉本刊。
情势危急。自11月23日韩朝延坪岛炮战以来,朝鲜半岛的脆弱平衡正酝酿微妙变局。就在两个月前,尽管韩美军演仍高调进行,但首尔已悄无声息地放弃了把朝鲜就“天安舰”事件道歉作为重启“六方会谈”前提的要求。奥巴马也在11月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朝鲜必须在会谈之前表示出“严肃的目的性”。新一轮解决朝核问题的谈判似乎又将可能倒回2003年,开始重新循环往复。11月底,奥巴马的议事议程被美国科学家对朝鲜核设施的报告突然劫持。11月22日晚,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斯旋风式访日,会晤外相前原诚司。随即,11月23日的延坪军事冲突成为转折,美国高调介入,大有干预之势。12月6日,美日韩三国华盛顿会议拒绝恢复六方会谈,声明:“恢复六方会谈需要朝鲜真诚地改善与韩国的关系,并采取切实措施以展示其对实现完全的、可证实的以及不可逆转的去核化的诚意。”美国国务院12月16日表示,朝鲜必须答应5个前提条件,包括根据《9·19共同文件》为实现无核化采取积极措施。而在过去,“国务卿克林顿的讲话中,从未对重启六方会谈的前提条件做出过明确定义”。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樊吉社告诉本刊。
美国正寻求以一种新的姿态介入半岛。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的乔伊尔·维特(Joel Wit)的看法很有意思,他认为,美国的“‘战略耐心’已全线溃败:无论是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阻止和废除朝鲜核计划,还是防止武器技术扩散。‘天安舰’沉没,这一政策就已露败相,延坪炮击和平壤铀浓缩让其失败确凿无疑,是改变路线的时候了”。樊吉社亦告诉本刊:“美国一贯延续的半岛‘战略耐心’策略,如今正处在一个调整的关口,最终朝哪个方向,目前还未明确。”
观察家们注意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布局与态度,其实早就开始有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今年3月,“天安舰”事件后,美韩同盟变得更加紧密,奥巴马政府很快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东亚局势中发现,这正是继续深化和扩大与韩国同盟关系的重要时机。美韩同盟转向的进程,其实早在2008年布什政府时期就已开始。2008年4月,布什总统史无前例地邀请刚上任的李明博到其度假地戴维营,两人宣布将建立“21世纪战略同盟”。同年10月,美国国会将美国对韩军售升级至“北约+3”的级别,明确了韩国的重要盟友地位。11月,美韩签署一项5年军事同盟费用分担计划,进一步减少了美韩关系中的摩擦因素。“天安舰”事件使更紧密的美韩同盟往对美国有利的方向迅速发展。美国于2012年4月向韩国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的计划推迟到2015年12月,美韩通过了在韩国人看来对美国更加有利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毫无疑问,美国是当下局势的最大获益者。”布鲁金斯学会东亚研究所主任、在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工作多年的卜睿哲(Richard C. Bush)对本刊说。美国基于同盟条约的承诺和义务,加强了其在东亚地区军事存在感,包括大规模的美韩、美日军演。“但这一地区的美军数量并未发生过变化,也没有增兵,与军工企业的合同数量也一直比较稳定,秀完肌肉,摆足强硬姿态的军演之后,下一步是什么?这或许是更为重要的问题。”
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卡林(Robert Carlin)是11月访问朝鲜宁边核中心的美国学者之一。他曾在中情局工作,之后任美国国务院情报与研究局东北亚处主任13年。2002至2006年,他以朝鲜半岛能源发展组织(KEDO)高级政策顾问的身份参与了多次朝核问题的谈判。在给本刊记者的邮件中,他写道:“当下,朝鲜半岛的局势无疑正要求华盛顿对其政策不断做出重新评估,而美国对朝鲜核设施的担忧也让谈判的可能性变得更加不确定。”正如五角大楼发言人杰夫·莫雷尔所承认的:“很难在已有的制裁基础上再向朝鲜施加太多制裁,这些制裁似乎也没有发挥作用……朝鲜决意绕过制裁,不遵守国际承诺。”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也不得不承认,美国难以预测朝鲜的行为,“就情报能力而言,渗透朝鲜非常非常困难”。于是,“正当美国站在一旁,指望时间和形势会让朝鲜同意弃核时,朝鲜已经推进了自己的计划。美国亟须重审过去16年来的对朝接触政策。随时间流逝,解决朝核问题愈加困难”。
卡林告诉本刊,在这种前提下,妥协可能是唯一的办法,那就是与朝鲜谈。但六方会谈的路美国已经走过,“与朝鲜相处很难,与它谈判所带来的阵痛神话强化了这个过程。过去多年来,美国人让自己相信,他们无法理解朝鲜,也无法与朝鲜接触,这种想法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但事实上,苏联解体后,朝鲜政权存在了20年,种种迹象表明,它还将保持下去”。“在我看来,六方会谈意图很好,却已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对美国来说,也许应该有一个现实主义的重新开始:接受朝鲜作为有其自身利益的主权国家的存在。”即使是六方会谈,美国也希望不再在朝鲜没有做出明确让步的前提条件下,重温昔日似曾相识的旧梦。
另一种调整的思路是,“加强军事准备,加大威慑强度”。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樊吉社对本刊分析:“12月,美国参联会主席迈克尔·马伦讲道,随着朝鲜对韩发动攻击可能性加大,情况将变得越来越危险,这意味着可能不止限于发生局部战争,而是可能转向全面战争。马伦释放的信号,是强化美国与韩、日的军事同盟关系,共同应对朝鲜。美国前国家情报总监丹尼斯·布莱尔也称,朝鲜半岛局势可能促使韩国采取一定程度的军事措施。”但这是一种危险的决策。乔伊尔·维特则认为,这其实是无效的决策:“‘天安舰’沉没后的军演意在威慑未来的攻击,但有用吗?50年的历史告诉朝鲜,美韩不会冒升级的危险。只要去读读刚刚解密的尼克松政府文件就知道了。1969年,朝鲜击落美国EC-121间谍机,尼克松的强硬冲动最终还是转化为接受现实:一旦与平壤开战,华盛顿和首尔会失去太多。”
这是一个困局。美国重要智库企业研究所东亚问题专家、曾任职于美国亚洲研究局的埃博施塔特(Nicholas Eiberstadt)告诉本刊:“目前看,朝鲜把核计划作为安全战略来发展,在去核化谈判中,它得到的经验是,挑战现状并没有风险,不会受到高成本的惩罚。但若加强美日韩同盟,其悖论是,中国会将其视为美国包围中国的企图,不再愿意扮演美国的中间人。而一旦增加对朝鲜的威慑和惩罚,东亚的安全形势将非常脆弱。”但变局已在酝酿。“目前,新墨西哥州州长理查森对朝鲜的私人访问,也是在为未来美国对朝政策的调整寻找机会。”樊吉社说。就在半岛局势千钧一发的12月20日,随同理查森访朝的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记者报道,为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朝鲜已同意联合国核查人员重返朝鲜,并同意与韩美之间开设军事热线。本周六,理查森还将与朝鲜军方高层会谈。他将为奥巴马带回什么?■ 变局朝鲜半岛危局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