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不单行的海地

作者:俞力莎

(文 / 俞力莎)

​祸不单行的海地0( 12月9日,因质疑海地总统选举结果,双方支持者爆发冲突 )

12月10日,海地临时选举委员会宣布将成立联合委员会,对有关总统大选涉嫌舞弊问题展开调查,并对投票结果进行重新审核。联合委员会由在大选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3名总统候选人、国内和国际观察员以及国际社会代表组成。

今年的海地可谓祸不单行。1月的7.3级大地震令整个国家几乎沦为废墟,数十万人丧生。10月中旬以来爆发霍乱疫情,根据最新的官方统计,已致1800人丧生,近8.1万人感染,联合国认为死亡人数可能高达官方数字的两倍。由于有谣言称联合国维和人员将霍乱传入海地,各种示威活动及针对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暴力事件频频发生。而最近大选中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冲突又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新一轮骚乱。

12月7日,临时选举委员会公布计票结果,现年70岁的前总统夫人米朗德·马尼加和执政党统一党候选人汝德·塞莱斯廷分别以31.37%和22.48%的得票率位居前两位,将进入明年1月16日举行的第二轮投票。而此前被看好的著名流行歌手米歇尔·马尔泰利以21.84%的得票率被拦在了这场对决之外。对选举结果的质疑令海地全国范围内爆发新一轮骚乱:在北部城市海地角,塞莱斯廷和马尔泰利的支持者爆发冲突,一死两伤;在中部城市米尔巴莱,3人遭枪击受伤;在南部的莱斯凯,3人被枪杀,90%的政府建筑被点燃。由于安全形势恶化,海地所有机场被暂时关闭。

美国和平研究所海地项目主任罗伯特·裴理图告诉本刊记者:“马尼加夫人的支持者主要来自海地的中产阶级。她丈夫曾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海地总统,因此也获得了不少支持者。还有大量女性选民投票给她,希望她能成为海地第一位女总统。塞莱斯廷是一名工程师,是政坛上的新面孔,除了普雷瓦尔总统及统一党以外很难说还有什么支持者。马尔泰利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歌手,获得了海地年轻选民的青睐,海地最著名的摇滚歌手韦克莱夫·让也是他的后援。后者曾是大选的热门人选,但最后因不满足候选人条件而无缘竞选。”

“投票结果遭到质疑并不令人意外。”罗伯特·裴理图说。事实上,在投票当日,包括马尼加夫人在内有12名候选人就已发表联合声明,谴责出现在全国的欺骗行为,要求取消“扭曲的选举(结果)”。他们指责普雷瓦尔政府与选举委员会“操控选举,令执政党候选人受益”。马尼加夫人先前就曾指认塞莱斯廷的竞选团队藏匿50万张假选票。美国智库“公平外交政策”的专家罗伯特·奈曼告诉本刊:“其实,这次选举投票率相当低,海地登记选民数约为470万,而第一轮投票中收到的有效选票刚刚超出100万。海地政府官员承认,选民登记方面存在弊病。例如,不少在地震中遇难的人仍在登记选民名单上,不少选民因未拿到身份证件而无法投票,一些选民因管理混乱未能投票。”

2006年以51.51%的得票率当选总统的普雷瓦尔曾被寄予众望,被认为将带领海地人民走出多年的动荡局势。他曾在1995年的大选中胜出,成为海地历史上唯一一位通过民选上台的总统。尽管反对者称他在任期内毫无建树,但他顺利完成5年任期,并用和平方式将职位交给了继任总统。他在任期中也没有发生严重腐败丑闻,被认为是海地穷人的代言人。为何时至今日,他所领导的统一党却人气一落千丈?罗伯特·裴理图说:“大地震之后,普雷瓦尔政府因为重建工作不力而备受责难。这次大选中,普雷瓦尔推选了从未担任过公职的塞莱斯廷作为候选人,被认为是想通过后者继续掌握政权,而且他还被指责一手挑选了选举委员会的成员以操纵选举。”

整个事件背后,还应该关注美国的态度。事实上,2010年6月,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就曾经发表过一份报告,呼吁改革海地的选举委员会。花钱为这场选举买单的奥巴马政府没有重视这份报告。“选举委员会公布结果后,美国驻海地大使馆发表了公开声明,质疑计票结果,认为根据选举观察委员会的评估,塞莱斯廷的得票明显排在马尔泰利之后。”罗伯特·裴理图说,“正是美国政府要求对选举中的舞弊问题展开调查,美国希望与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合作,主导平息海地当前的危机。”■ 祸不单行时政外交国际社会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