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卡疑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SIM卡疑云0

严禁机卡分离,联通为了遏制iPhone4的3G号码被商贩分拆售卖,在12月1日开始执行修订版的《中国联通客户3G iPhone合约计划业务协议》。其中核心焦点在于USIM卡、用户号码和iPhone终端的绑定,每个月联通会在后台服务器上核实绑定情况,一旦出现分离,即意味着用户违背了合约,联通将取消终端补贴优惠政策,甚至可能采取停机和锁定iPhone终端的严厉制裁。这无疑引起了众多iPhone4“粉丝”们的抵触情绪,更关键是这项措施明显针对的是中国移动一直默默提供的SIM卡裁剪服务。实际上,在此之前一组分析数据显示,在所有iPhone新机消费群体中,从中国移动叛逃到联通186的比例是73%,而其中35%到38%的群体,预备在6个月内保持双号双机状态。

SIM卡,这个缩写自客户识别模块的物理介质,早在1974年就由法国人罗兰·莫瑞诺(Roland Moreno)注册了技术专利,自从GSM数字移动电话替代模拟手机之后,几乎近20年没有大变化,只不过随着芯片存储容量的提升,从最初8KB存储容量猛增到了拥有4GB容量的STK,但是作为数字移动电话连接无线电话网络的入口,并没有发生变化。联通同中国移动对于iPhone4用户在SIM卡上的较劲,无疑暗示了SIM卡的导向作用,就如同搜索引擎作为个人信息检索入口的导流效应一样。“SIM卡可以被视作2G的GSM网络成功过渡到3G的商业基石,手机号码作为个人社会化信息关系的一部分,一直是最稳定的社交关系,至少要比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Twitter更沉淀。”在2010年初的3GSM大会上,阿尔卡特朗讯公司执行副总裁保罗·图法诺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经如此说道。已经辞职的诺基亚前副总裁安西·万约基也表达过类似看法,在采访中他说:“智能手机作为个人信息终端,与SIM的号码组合,一方面是电信运营商的商业盟友,另一方面又充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用户自我身份准确定义的载体。”

而就在全球各个电信运营商为了争夺移动互联网,以自己的SIM卡作为信息入口的时候,苹果在11月初不声不响地收购了老牌SIM制造商Gemalto。之所以一贯在收购上吝啬的苹果选择收购Gemalto,就在于Gemalto掌握有在SIM卡中加入Flash升级组建的专利和技术。也就是说,Gemalto可以为手机定制生产内置SIM卡,并且这个SIM卡可以根据不同运营商,在无需换卡的情况下,以后台数据网络自动切换的方式,实现在运营商之间选择切换。这意味着依靠SIM作为介质,实现运营商同智能手机捆绑的这套现行商业模式,瞬间被瓦解了。英国沃达丰、法国电信和西班牙Telefonica,警惕的欧洲电信运营商们由此罕见地发出了集体警告,甚至威胁一旦苹果在下一代iPhone中引入内置SIM卡的技术,欧洲运营商将会拒绝提供入网补贴。对此,投资银行伯恩斯坦分析师罗宾·毕莱斯托克分析道:“如果苹果将原本独立的SIM卡内置于iPhone中,势必大大削弱电信运营商同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全球电信运营商集体性的移动互联网忧虑,就是担心自己沦为移动互联网数据流动的搬运工,而不是紧贴用户的服务员。”

在传统的GSM手机时代,可拔插的SIM,实际上有助于用户自行更换新手机,3GSM联盟的统计报告显示,在2003至2008年间,全球GSM手机用户平均每25个月更换一部新手机,没有可拔插SIM卡的CDMA手机,类似的更换频率是33个月。可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和Google这类手机设计巨头,并不痴迷于让手机用户频繁更换新电话,而是希望以应用软件和后置互联网服务的商业模式,牢牢控制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生态链条。尽管只是苹果提出了以内置芯片替代可拔插SIM的构想,可一旦Google的Android手机也跟随苹果的步伐,势必有可能动摇全球电信巨头们稳固的SIM根基。作为唯一可以与苹果iPhone抗衡的Android手机,一直在采取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和亲策略,Google将Android代码下放给手机制造商,并且将在Android 3.0系统上采用Google标准化的统一界面,这意味着Google正在一点点收紧过去的开放尺度。更何况Google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发射16颗卫星的O3bNetworks网络计划,以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方式覆盖30亿人口。■ 通信sim卡移动互联网疑云运营商苹果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