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葆洁:孤独的守望者
作者:李翊(文 / 李翊)
( 孙葆洁 )
角色
11月19日,清华西校区,实习体育老师在给足球班的学生上课。孙葆洁身着运动服,双臂抱在胸前,静静看着,不时指点一二。
与孙葆洁接触过的学生,总是会用待人真诚和平易近人来形容他。
“15年,清华的西操场已经从黄土场变成了塑胶场,孙葆洁依然是金哨,他的工作,依旧是清华的体育老师兼校队教练。依旧那样的简朴、认真。”
孙葆洁说,和这些学生打交道特别快乐,清华这样高层次的环境加强了他做一个好人的决心。他已经是教授了,还老说自己是个“粗人”。
( 11月6日,山东济南,孙葆洁在山东鲁能VS上海申花比赛中 )
作为清华大学的体育教师,他每周要有三四天的课,一天上两次大课。除了正常的教学外,他还是清华大学男子足球队的指导教师,每天上课后他要带领球队的队员们进行训练,有时还要带领球队去参加比赛。同时他作为国际足球裁判,为保持在赛场出色执法所需要的体能,每天坚持一个半小时跑步,雷打不动。“每天跑15圈,大概6000米,这是执法国内比赛最基本的体能需要。”他说,“我每年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坚持跑步。大年三十的时候我想,这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我要让我今年有一个良好的结局;初一的时候我想,我要有一个好的开端。”
1986年,当孙葆洁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毕业的时候,原本可以去国家体育总局,因为父亲孙凤岐的一句“你应该去清华当老师”,孙葆洁最终选择了清华。在清华大学西区体育馆旁边,矗立着一尊体育教育家马约翰的铜像,孙葆洁指着这尊铜像告诉本刊记者:“这是我父亲经常提及的偶像。”
孙葆洁对于足球的兴趣,源自父亲。“我父亲以前是华北队的守门员,足球是他的专长,小时候他会带着我们四兄妹踢球。”孙凤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当过裁判,他性格倔强、十分有主见。“爸爸说,跟着跑我才看得清楚呀,我不怕别人笑话,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孙葆洁说:“我是在体育场边上长大的。那会没钱,冬天穿的是秋天的运动服,但是我父亲在操场上站得特别直,口号喊得特别响,极为认真。寒风中那个笔直的身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孙葆洁上中学的时候,上午学习,下午去体校训练、比赛。这时候孙葆洁获得了吹一些比赛的机会,也得到了父亲的哨子。“以前的哨里头有个小圆球一样的核,必须修得很圆,大小适中,哨声才好听。我削过一只硬泡沫的,但是最好的材质是软木塞的。父亲给我的哨,里面的核就是软木塞的。”在孙葆洁看来,哨声里有大学问,“哨声里能听出一个人的人品,反映在球场上,气势不一样。我五六年前出过一本讲裁判规则的书,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我写道,‘当你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哨声一定嘹亮’”。
路径
作为中国足球理论界的权威,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曹镜鉴曾经对媒体如此评价自己的两个弟子:“陆俊有陆俊的个性,孙葆洁有孙葆洁的个性,他们之所以在业务上有建树,和他们的个性有关,所走的道路不同,也和个性有直接关系。”
同样师出一门,按辈分,孙葆洁应该叫大他4届的陆俊一声师哥。“孙葆洁和陆俊的性格完全相反,葆洁内向,陆俊外向。陆俊来自北京,足球基础扎实;孙葆洁来自山西,足球根底薄弱、田径项目突出。但从后来看,孙葆洁一直比陆俊要努力,业务也扎实。”两人曾经的一位老师评价说。
现在上海体院足球教研室任教的王勇川是孙葆洁大学同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说,无论是读书的时候,还是毕业了当裁判,成为金哨,“朴实”是他能想到的最准确描述孙葆洁性格、为人和价值观的关键词。“进校时,班里一共11个人,都有专业运动员经验,大多来自北京、大连及广东、四川这些足球发达地区,像孙葆洁这样来自西部地区的很少。他不参加娱乐活动,一心学习,办事情有条理,自律性强。我们住一个寝室,每天晚上23点多我们都躺在床上了,他才背着书包回来。那时候,班里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喜欢搓麻将的,喜欢抽烟的,孙葆洁不在任何一个圈子里,但跟任何一个圈子的人关系都融洽。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整个氛围还是朴实、节约型的,足球实行职业联赛后,所有从业人员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都有了显著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人不能把握自己,会变。但是孙葆洁一直没变,他分得清礼节性的东西和贿赂之间的区别。”
11个人的运动系足球班里,最终只有孙葆洁和陈红辉进入足球裁判这个圈子。“做裁判是有台阶的。二级裁判可以主哨市级中学生比赛,北京市区县之间的比赛就需要一级甚至是国家级裁判主哨,从三级裁判到二级裁判相对容易,再往上走,就需要人脉关系了。关系好,让你吹,有钱,也可以让你吹。孙葆洁没有关系,但是他有口碑。总会有希望公平公正比赛的运动队需要这样的裁判。”
广州体育科研所研究足球裁判的专家淦耀第一次见到孙葆洁的时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地点是亚足联在广州办的一个裁判讲习班。“那时孙葆洁属于无名之辈,比他早4年出道的陆俊赶上了中国足球从沉寂到勃兴的潮流,因为专业技术出色,又是北体大出身,很快被中国足协裁委会树为典型。”在淦耀看来,孙葆洁的出道,在于蔚少辉掌权后要搞“黄埔军校”,业务能力出色、师出名门的孙葆洁便成为潜在的栽培对象。与此相佐证的是,“国际足协规定,被推荐的国际级裁判需要主哨顶级联赛(国内就是甲A,后来是中超)2年以上,5场到10场以上的经验。孙葆洁只在1995年主哨了一场中国顶级职业联赛,便在1996年成为国际级裁判”。不过,孙葆洁并不认同淦耀的说法:“看起来好像是这样,但是我其实早在1985年就开始主哨全国性比赛,从一级裁判到国家级裁判,我花了12年时间。”
1998年,陆俊起诉《羊城体育报》侵犯其名誉权的官司虽然以《羊城体育报》败诉终结,但是关于陆俊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有传言“陆俊在比赛后的球员休息室被俱乐部老板抽嘴巴”。“这个时候,逢到容易引起关注的重大比赛,都由孙葆洁来执法。”
王勇川说,孙葆洁来上海执法比赛的机会很多,但是每次来了就待在驻地,比赛完了,才会跟他待上半天然后回京。“有个上海的足球记者问我,为什么叫孙葆洁出去玩,他不去?孙葆洁是这么回答的,‘不参与活动,是要保证比赛的公正性。一吃饭,裁判员就和运动员、俱乐部吃到一块去了,哪里还有标准?’”
一位俱乐部老总说,孙葆洁有一年执法他们队的比赛时,他们按照“规矩”送去了红包,没想到孙葆洁竟然不收,这位老总“大为吃惊”。
1999年,孙葆洁当选为全国最佳裁判,首获“金哨”奖。2002年,陆俊吹完世界杯,职业生涯达到顶峰,逐渐淡出裁判圈。中国足协开始像现在培养谭凯一样不断给孙葆洁机会。但是在淦耀看来,孙葆洁在亚足联和国际足联的印象中远不如陆俊。“从执法理念上看,孙葆洁过多崇拜偏保守的曹镜鉴老师,而陆俊虽然最初的理念与曹镜鉴一脉相承,但是随着时间和经历的磨练,在执法理念上他追随的是当时亚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布佐将军。”圈内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陆俊为了更好地追随叙利亚人布佐将军,借来叙利亚足球比赛的录像带,潜心研究叙利亚裁判的判罚理念。效果是立竿见影的,2001年3月,尽管陆俊在联赛首轮中的执法引来非议,但来四川讲学的亚足联裁委会主席布佐将军还是把他视为中国裁判的“标兵”。
“判罚理念上的分歧比较典型的,当进攻一方高速进入对方罚球区,对方铲倒进攻者时,受布佐将军判罚理念影响的陆俊、黄俊杰等会判对方拉扯,当年松日对大连的那个点球,从技术规则角度说判得对。但是孙葆洁会判进攻者假摔。在1998到1999年,只要敢突破,孙葆洁往往会黄牌警告,这实际上对进攻起了很大阻碍作用。”淦耀说,“判罚尺度的前提,首要的是保护运动员,其次是促进足球运动的技术发展,所以对于单刀直入引起的判罚要慎重。孙葆洁在跑动上与陆俊不相上下,但在领会国际足球理事会的精神上有差距。”淦耀认为,2001年阿根廷世界青年锦标赛孙葆洁犯的一个错误直接影响了他主哨国际大赛的前途。“当时是阿根廷罗美里戈开出的一个角球,在补时一分钟到后,孙葆洁一秒不差地吹响了终场哨。问题是球进了,与哨声相差不过零点零几秒。按理说,球进门时,不能扼杀进攻。英国的足球裁判员杂志曾经提出过这是个错误。2003年,亚洲杯预选赛,科威特对乌兹别克,孙葆洁又犯了一个错误。科威特单刀突破,乌兹别克横向出击,球没铲到,人放倒了。但是孙葆洁不但没判点球,反而眼睛瞪着倒地者,出示黄牌。后来科威特向亚足联纪律委员会提出申诉。”淦耀说,因为这些错误,孙葆洁失去了很多机会。2004年中国办亚洲杯,孙葆洁只吹了无关紧要的一场,2004和2008年奥运会都没有主哨的机会。而周伟新、黄俊杰因为吹世界杯外围赛留下了好印象,在亚冠联赛时排名在孙葆洁之上。“直到2008和2009年,孙葆洁的判罚理念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说到专业领域,原本一直很谦卑的孙葆洁梗起了脖子:“足球裁判员的经验和技术要靠一场一场比赛,一分一秒去积累,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停顿了足足5分钟,他又对本刊记者字斟句酌地说出了这样一段话,“但是,足球场上的状况瞬息万变,即使是记录裁判员轨迹的摄像机也未必能完全真实反映现场情况。你说的裁判专家或许有理论知识背景,但是他有具体执法国内国际大赛的经验吗?打个不恰当比喻,就像一件艺术品,外人的评论和看法都比不上艺术家本人的理解最深刻。”说这些话时,孙葆洁的眼睛炯炯有神。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孙葆洁都是谦卑的、谨小慎微的,只有这一刻,他是有棱角的、锋芒毕露的。
“为什么中国足球比赛节奏慢?一是球员基本技术差,二是裁判员的水平。鼓励合理的接触,哨声少,少一声哨,多一次进攻机会,比赛激烈的程度就不一样。见犯规就吹,只对守方有利,却影响了比赛的流畅性。什么地方要正确区分?是合理接触还是恶意冲撞或者别有所图?鼓励进攻,前提是保护运动员安全,同时鼓励技术的发展。在罚球区,应该制止什么,鼓励什么,这都是裁判要考虑的问题。我对裁判的理解,公平公正执法比赛是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另外就是德技双高,技体现在为足球运动发展服务上。”他说。
圈子
因为已经被视为异类,孙葆洁把自己所看到的发生在裁判圈子里的事情统称为“极其肮脏的事”,却不愿意详细讲述。提到陆俊,则用“那个人”指代。事实上,孙、陆不和在这个圈子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人不合的原因,在于孙葆洁看不惯陆俊的跋扈和专权,而陆俊则不屑于孙葆洁的“土气”和“装腔作势”。陆俊任中国足协裁委会委员期间,对于争议判罚的意见有着一言九鼎的权威。赛后裁委会分析录像,只要陆俊说这个判罚没问题,那么这名裁判就可以继续执法,否则就被“内部处罚”。甚至一度年轻裁判评国际级,都要通过陆俊的审核。
想走进陆俊的圈子,首先你要懂得“规矩”,隔三差五的聚会你要参加,工作时要做到“哥们儿义气”。据传,就在被拒捕的前几天,陆俊还和一干裁判在北京小聚。事实上,注重“江湖义气”的师哥早期不是没想拉师弟入队,一次吃饭邀请,孙葆洁没去,第二次还没去,第三次,没人再会给你机会。
“不抽烟,不喝酒,甚至茶叶都很少碰。”少言寡语的孙葆洁和大环境格格不入。“即使现在,我们聚会他还是很少来,来了也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不会喝酒,不会唱歌,直到大家逗他,才会说说话。”孙葆洁的一位大学同学说。“我也跟其他裁判来往,但那都是工作需要。工作之外,大家各干各的,没必要联系那么紧密。我要忙教学,忙业务,没那些时间。就算有时间,我也不愿意花在维持这种人际关系上。”孙葆洁说。
但不走进圈子,就意味着可能被摒弃。关于孙葆洁,为了证明他的“缺心眼、乡巴佬”,圈内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1994年,裁判到广州学习,众人一起逛街,路过一个品牌服装店时,众裁判纷纷进店采购。店内的衣服除了样品,都叠成一摞摞地放在货架上,看到孙葆洁进店后直板板地站在门口的样子,一个裁判把自己穿的裁判员服脱下来叠整齐放在一摞衣服上,说:“孙老师,您看这件衣服!”发现店里居然有和自己一样的裁判员服,孙葆洁很好奇,把衣服举起来左看右看,一脸的惊喜,随即,周围一阵歇斯底里的哄笑。那时,孙葆洁已是执法了近10年的“老裁判”,而戏弄他的不过是刚入行的“小屁孩”。如今重提此事,孙葆洁的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他连忙更正:“不是裁判员服,是他自己穿的一件衣服,真维斯的,几十块钱一件。别人也没有恶意,就是开个玩笑。”
孙葆洁说,出去执法比赛的时候,身边的裁判戴的都是昂贵的金表,谈论的也都是名贵的奢侈品,但是对他来说,这些都不构成诱惑。“谁都有物质欲望,但我真的不讲究这些。”他指着自己穿的运动服和一双老款阿迪达斯运动鞋说,这样就已经很好了。“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寒酸什么的。在别人面前我也从来没有觉得低人一头,现在咱们这样面对面地聊天,我没有觉得自己有多穷。真的,那些东西我从心里来讲一点都不羡慕。”
孙葆洁在清华分到了一套两居室。衣柜、电脑、桌子把屋里塞得满满当当,床头还放着一只大木箱,据说是孙葆洁十几年前从山西来上学时带着的,一直用到现在。这些都是孙葆洁闭口不谈的“隐私”,他不愿意过多地渲染和宣扬自己。
“我不想刻意和谁敌对,但是我有我的生活方式,也不想走进他的圈子,我不是个落井下石的人。”孙葆洁这样解释自己和陆俊的关系,“我不爱惹事,只想做好自己的事。”
王勇川回忆说:“孙葆洁不善于和人交流,但为人友善,很多事宁愿自己吃亏。同学之间发生冲突,他一直很公正,不会因为某方势力大就向着哪边,这个性格—直保持到现在。”
关于孙葆洁和陆俊的直接冲突,早已传遍圈内。一次高级裁判学习班,陆俊与孙葆洁在一个判例上出现相反意见,孙葆洁在教室内据理力争,惹得陆俊很不爽,随口就一句国骂。“你凭什么骂人?”孙葆洁质问陆俊。“骂你?我还抽你呢!”暴怒的陆俊冲出座位,直奔孙葆洁而来,其他裁判及时阻拦,才制止一触即发的冲突。
在此之后,孙葆洁和陆俊再无往来,即使两人迎面相遇,也没有任何交流。在每一场足球比赛前,面对双方球队的教练,孙葆洁依然如同宣誓般地承诺:“我会用我的人格来担保,公平执法!也请你们监督。”“这必然会遭到一些人的嫉恨,因为你坏了他们的规矩。
不见融于圈子,却一直能干到现在。100多场国际比赛,260多场甲A、中超,200多场中甲,加上其他各类比赛,孙葆洁执法了1000多场。每年重大的牵扯到升降级关键场次的比赛都由孙葆洁主哨。暑假的时候,孙葆洁在8天内主哨了5场,3场中超,2场全运会。“因为球队说了,只有孙葆洁主哨,他们才放心。”所有比赛中,孙葆洁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超霸杯”,大连主场对上海。当时身为大连人的阎世铎刚上任足协主席,这场球,他和大连市委书记、大连市长一起坐在主席台上观战,但最后的赢家是上海申花。比赛结束后,阎世铎跟身旁的人说:“如果一个人说孙葆洁执法和为人公正,很可能是偏见;如果所有的俱乐部都这么说,那么他的公正,毋庸置疑!”同样的话,南勇也说过。
“孙葆洁已经创造了历史奇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剥夺了其他年轻裁判成长的机会。即使是世界著名的足球裁判杰克·泰勒、科里纳,一生中能吹100场顶级联赛就不错了。在欧美国家,这样的裁判并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淦耀说。
“当权者要把足球维持下去,需要一个形象公正的人出现。推任何一个人都不如孙葆洁有说服力。球迷不知道底细,俱乐部还不知道么?”王勇川说。■ 中超裁判陆俊守望者孙葆洁孤独中国足球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