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老年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山东禹城 卜祥奥)

最近回了一趟鲁南老家,发现村头的“老年房”又多出了许多。这种房子又矮又小,也没有院墙,与整个村子里高大的瓦房或楼房比,看起来很不协调。住在里面都是老人,但并非孤寡,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许前不久还住在那些大瓦房里。

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说来也是他们多年的奋斗目标——给儿子成家。最近几年来,村里形成了这样一种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儿子结婚后,就很少有做父母的和儿子住在一起的了,原因是住在一起容易发生家庭纠纷。由于宅基地紧张,再加上资金问题,一个家庭又不可能另外多盖一处很好的房子给老人住,村里就划出了一片“特区”,专门为那些儿女都已经成家的老人用来盖老年房,而他们的儿子和儿媳却心安理得住在老人为他们重新盖起的宽敞的新房子里。因此,若要了解一位老人的孩子是否都已成家,只须看他是否住在老年房里,这几乎已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律。

但是,在这样的规律里面却存在一个近乎残酷的悖论:做父母的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早给儿子结婚成家,而儿子一旦成家,父母马上就要离开自己攒了大半辈子的钱才盖起的新房里。父母始终把给儿子成家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他们在完成这样的义务的同时,又是自己晚年凄凉生活的开端。虽然有些老人本身也不愿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但这不能成为他们就该去住老年房的理由。试想,一个老人奋斗了一辈子,最终的归宿却是那样一间低矮的小房子,这公平吗?

另外,老年人住条件差、缺少照料的老年房还有其他弊端。比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白天还好点,万一在夜里病起来,连个看护的都没有。两代分居,更减少了老人和孩子相处的机会,相当于剥夺了老人享受这种天伦之乐的权利。中国乡村社会,现在的养老模式下,还是要找出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让老年房现象受到鼓励。 老年老年人

上一篇: 我们与这个时代
下一篇: ​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