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私企崛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1997 私企崛起0( 1997年底,我国私营企业达96万户,个体户2850万户,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0% )

1997年《三联生活周刊》的主角只能是方向明。这正是体制改革开始深入、经济生活日益活跃的一年,这一年,他从第1期的《中国股市跨年度风云》写到第23期的《中国最大家族企业产权演变轨迹——希望集团:从传统奔向现代》,一人写了全年24个封面中的12个,真可谓呕心沥血。

这一年涌现出的众多热点事件与热点人物给方向明提供了极广阔的舞台。他的关注对象,从股市震荡到贫困生入学、王海打假,从巨人集团倒塌到香港回归、对“渤海二号事件”的追究,从VCD产业问题、秦池酒厂的前程到国有企业改制,真是一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也是《三联生活周刊》开始展示独家采访报道能力的一年,方向明自己或率他人写成的这12个封面中,具有里程碑价值的,最起码有三个:首先是通过对史玉柱的深度专访,通过巨人集团的创业兴衰史,展示了一个民企样本;其次,通过对重庆嘉化改制的调查,深入讨论国企改革给企业与工人带来了什么;再次,通过对当时VCD企业的圆桌会议内幕的披露,展示了中国家电产业的未来并对它做了追问。方向明在这一年,以一己之力,将《三联生活周刊》的深度报道能力提高到了让业界开始赞美的程度。《三联生活周刊》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具备了真正深入的影响力。

这一年,胡泳还是提供了三个封面故事,一是为汽车百年而做的《汽车:一个世纪的速度》,这是他与刘怀昭一起合作的;二是介绍美国《连线》杂志对未来30年的预测《未来与现实赛跑》;三是对索罗斯的深入介绍《索罗斯:最理智的狂人》。其中,在“汽车百年”封面故事里的那篇文章对汽车所代表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做了全面反思。这一年,戴安娜逝世,苗炜完成了长达万字的封面故事——《戴安娜:玫瑰之死》,虽然都是以媒体资料为基础,却构成了一篇最深入细致的叙述,在当时的戴安娜报道中,以独特的叙述能力独树了一帜。

这一年,《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设计正式确定下来,每期开始连载金庸与池田大作对话录——《探索一个灿烂的世纪》。两位大师的名望足够,但因对话内容并不精彩,却未构成应有的影响。这一年,在“生活圆桌”栏目形式基本确立后,苗炜又创办了“声音”栏目,倒是叫好声一片。至年底,罗峪平开设了“走向新世纪”栏目,通过访谈思想界、经济界一些重要人物,讨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我们”,开始面向新世纪。

周刊专栏作家王小波因患心脏病不幸在这一年去世了。苗炜在“生活圆桌”栏目中写了一篇文章,说道:“生命是脆弱的,其中的乐趣并不太多,现在,有个人不提供这种乐趣了,他死了。” 1997私企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