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 居住改变中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2010年北京楼盘销售人员招揽看房者 )
《居住改变中国》实际是2001年第1期,也就是正式转周刊后第1期的封面故事的标题。这个封面专题的导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说80年代初发生在农村的‘包产到户’带动了中国整个经济形态的改革和发展,发生在城市里的住房制度改革,则不仅使现代观念里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观念成为可能,而且将在更深层次影响我们的生活世界。”它的总策划是舒可文,高昱写的主文,吴晓东在里面写了一篇重要文章——《自由迁移的梦想与贫富分化的代价》。
吴晓东是苗炜的同学,1999年才进周刊,他为周刊所做的第一个封面故事是1999年第18期的《谁不说我的房子好》,说的是房地产炒作中地产商与消费者的关系。潘石屹的一张漫画上了这一期的封面,曾引起过潘石屹一点不快,吴晓东却因此而走进了地产界,成为潘石屹与他的地产界朋友们的朋友。2000年的第12期,他与高昱、王珲合作,采访了卢铿、王石、冯仑、潘石屹、张永和和崔恺,又做了一期《新住宅运动》的封面故事。在那期封面故事里,潘石屹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化开发商,讨论的是有关公平的问题,他甚至说:“公正的原则是为了保护弱者,与开发商相比,大多数客户所拥有的信息和技术手段当然处于弱势。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有时候,我们会服务到牺牲我们自己应有的公平待遇的程度。”
严格说,2000年的主角其实还是方向明或高昱,因为这一年,方向明仍然带领李鹏、文白等做了7个封面故事,其中的《审视新浪》、《世界巨头与中国巨头火拼加油站》、《联想转型:柳传志突围》仍堪称经典。高昱还是做了5个封面故事,其中的《沉默与坦白》所描述的沉默权对司法审理的挑战,拓展了他对权与法更深思考的能力。但这一年吴晓东自己,或他率领、参与做的封面故事竟达到了9个,这是他激情四溢、兴致勃勃,经常手舞足蹈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他成为国际部的负责人,他的手下,刚开始有王星、甄芳洁、纪江玮、李三,后来又加上了鲁伊、蔡伟、朱步冲、陆丁与邱海旭,他曾经得意洋洋地说,我们这部门,最不顶的也是个硕士。
2000年,还有一个值得回忆的封面故事是,罗大佑到北京,吴晓东与苗炜一起,对他做专访,娄林伟摄影。采访后回到当时编辑部所在的安贞大厦,三人都像被洗礼过一般,他们充满感情地合作了封面故事——《等待罗大佑》,他们说,罗大佑是他们“模糊的青春里剩下的一尊老偶像,是一件耐用消费品”。 吴晓东2000改变潘石屹中国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