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烦心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安徽濉溪 任先生)

这两天家乡晚报上议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是燃气价格调整听证。随着社会发展,办事的程序被要求越来越规范。凡涉及公共领域的燃气价格的收取或调整,都要经过物价部门的核准,涉及广泛的重大问题还要举行听证。但我们往往得到的结果都是涨价一方的获胜:水、气、通讯、医药卫生、旅游景点门票、公路收费……经过这一程序后,涨价被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遇有消费者不满或投诉,他们就会装模作样地说:我们是经过物价部门批准的。

本人最近就遇到了一点小小的烦心事:用得好好的煤气,煤气公司要把表移到室外,个中原因大家自然清楚。可它偏偏要打着管网改造的借口,向消费者收钱。不交钱,就停你的气。投诉到公司,经理煞有介事地拿出一份三年前物价局批复的文件,上面豁然印着“同意收取管网改造费用七百元……”。

古话说:买卖不一心。作为消费者,当然希望自己的消费成本最低,至少要让自己的钱花得舒心,而商家和企业则追求的是最大利润。但涉及民生的企业,往往具有专营性,容易形成垄断。你不用自来水,难道去买桶装水?你不用管道天然气,难道你用罐装气?与经营企业相比,消费者是处在绝对劣势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尽自己的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权利,而不能成为侵害群众和消费者的保护伞和帮凶。以本人的琐事为例,抛开收取费用的合理性,单说物价局核定的成本:管道多少钱1米,工时费大概需要多少,稍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能算得差不多,但经物价局核准后,价格竟能成倍甚至是成几倍地增长。我真希望,物价局,不要成为物价上涨的保护局。 一点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