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小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江苏 杨红兵)

盐城南港小区严中林家2005年拿到建设许可证,历时一年房屋建成,2006年底搬进新居。2007年六七月份的时候,严家听到了小区要拆迁的消息。无独有偶,今年春节,常熟湖苑五区的居民们从当地媒体的一则通告上突然得知,自己未满10年的房屋将在15天内被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这次涉及34万平方米的土地、800多名住户的拆迁,据说为的是实施“琴湖片区综合改造”工程,建成常熟未来的休闲商务区,法律依据是“公共利益”。

南港小区是1995年盐都新区管委会成立后规划建设的第一个拆迁安置小区,目前共有149户,大多数在2005年前建成,最后一批13户拆迁户于2006年建成。就在当年,又把该地块用地更改为商业和居住,2007年9月30日市建设局核发了南港小区拆迁改造的许可证。一边是安置户新房刚落成,一边是新城区改造,一眨眼工夫这块土地的规划方案就像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安置土地摇身一变成了商业用地,规划部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变术真是让人瞠目结舌,这样的变术完全是一种权术,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民意的影子。

小区短命的祸首,必须溯本求源,这个本源就是规划环节,同一块地前后相隔数年被两次规划,这折射着规划多重病症,譬如规划的无序、随意,规划没有连续性、科学性,这些朝令夕改的规划从本质上说是权力决策逐利性而不是公共性。当然,规划是在当地政府的主持和审批下进行的,而在政府眼中,小区寿命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经济效益,让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新安置房占去新城区寸土寸金的地皮,实在划不来。或许他们认为朝令夕改的规划并无不妥,一来建中拆,拆后建能拉动地方GDP,这样的劳民伤财也许很值得、很有必要;二来拆来迁去的,地皮就在无形之中被炒高,低价支付拆迁补偿,又在高价中拍卖地皮获取暴利,政府在此过程中扮演多重角色暗藏多重利益纠葛不言而喻。

一言蔽之,一旦公共属性的规划变味,小区短命就会在所难免。如果说朝令夕改的规划是小区短命的祸首,那么规划决策的真正幕后推手就是由公共性蜕变为逐利性的权力。 短命小区

上一篇: 陈晓之欲(599)
下一篇: 天上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