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就是新印度?

作者:张斌

(文 / 张斌)

凡是近来身处印度新德里参加英联邦运动会的英国运动员都被告知,除了在比赛场馆和运动员村内可以穿着有着鲜明国籍标志的运动服外,其他场合下都要避免暴露自己的真实国籍。因为反恐警报提示,凡是来自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运动员都已经成为当地反政府极端组织进行绑架活动的首选目标。这可不是什么玩笑,几天前反政府组织因为英联邦运动会的迫近而活跃起来,在贾玛清真寺枪击事件后,新德里街头再一次出现持枪歹徒公然向人群射击,这让印度政府狼狈不堪。也就是在最近一周,那些飞往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印度政府官员还在向英联邦内部的这两个几乎是最重要的参赛国承诺,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已经被铲除了。可是这个名叫“印度圣战者”的组织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打疼政府。

1891年,就在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上演前的5年。英国一位名叫库伯的牧师在《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鼓吹:“如果能够在泛不列颠的辽阔疆域下,在英国圣公会的阳光普照之下,每4年举办一次体育竞赛和节日,那一定会让英国国王治下的臣民和谐欢乐。”直到1911年,这样一个宏大的想法才在伦敦实现了其雏形——英王节,以庆祝乔治五世加冕。节日上进行了拳击、摔跤、游泳和田径比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的运动员作为代表前来朝贺,一片祥和景象。1928年,加拿大为表忠心,提议创办英王运动会。两年后,英联邦运动会的前身英王运动会在加拿大城市汉密尔顿上演。为了顺应历史,这项运动会先后更名,先是去掉了“英王”,后来又把“不列颠”拿掉,实际上,现在的名称最标准该是“联邦运动会”,我们约定俗成,还是习惯于“英联邦”。

2003年11月,英联邦运动联合会在其总部所在地牙买加举行会议。最重要的议程就是要在印度的德里和加拿大的汉密尔顿之间做出选择,由谁来承办第19届英联邦运动会。结果新德里以46票对22票,这让首届的承办城市汉密尔顿黯然离场,此前加拿大曾经4次成为东道主。关于那一次新德里之所以能获胜的官方说法有很多,但是人们更愿意相信,投票前夕印度人的一项承诺还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将从印度政府得到10万美元的资助,同时还将为所有运动员的旅程买单。比赛进行期间,所有运动员还将继续享受免费的公共交通,只要说一声去泰姬陵,也同样免费。那一时刻,印度人实在是太慷慨了。其实,那个时代这样的承诺并不鲜见,北京当年申办奥运会的时候,就曾有竞争城市出此狠招啊。

印度人当年豪迈地告诉世界,他们要用这届新德里英联邦运动会让世界看到一个强大的新印度,政府自然也承诺会为新德里提供财政担保。没有太多局外人对过往7年间新德里因为一届综合性运动会投入几何,人们只要一个安全满意的结果。当混乱无序和恐惧一道袭来的时候,首先就会质疑新德里的合理性。伦敦因为2012年将肩负奥运重任,对新德里发生的一切更加敏感,媒体盛气凌人地指责当年印度政府许诺给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的那10万美元理应被视为贿赂,并且暗示有些背后交易最后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英国人如此光火情有可原,剥去那些故意妖魔化新德里的过度表述,你还是可以看到一个在最后一分钟还在仓促应对之中的英联邦运动会。运动员村内居然四处可见粪便,南非代表团的先遣人员居然要自己花钱请人临时打扫一下自己房间的卫生间,才能勉强入住。最离谱的新闻是,所有运动员一定要小心屋子里有蛇出没。走进运动员村,工人们挥动着油漆刷子,意图用厚厚的油漆和涂料来掩盖建筑瑕疵和不洁。组委会副主席居然公开指责,参与施工的工人不敬业,破坏了印度形象。

当年的雅典、今年的南非都曾有过最后一刻就绪的惊险。但是因为结果圆满,让外界不好意思诟病此前的拖沓和懒散。可这一次新德里好似触犯了众怒,安全难保在先,让人心惊肉跳;建筑质量又在这一时刻出现硬伤,一座靠近运动员村的过街天桥倒塌,举重比赛馆屋顶塌陷,组委会的内心承受力几近崩溃的边缘。

实际上,直到去年底,印度有关部门才惊愕地发现,2/3的场馆工程延宕,组委会工作效率难以令人满意。采取一系列的紧急补救措施后,仍然痛感时间再也找不回来了,一片世界大赛鲜见的混乱因为10月3日开幕日期的迫近而最终爆发。据媒体披露,印度政府此次因为英联邦运动会为新德里总投入不下65亿美元,这其中大约2/3是要解决交通和市政建设问题,即使刨除这一部分,这一届仍然是最昂贵的英联邦运动会。

也许日后新德里人站在新落成的T3航站楼前,奔驰在新的高速公路上的时候,会感念一届英联邦运动会给城市带来的福祉。但是,如此乱乱哄哄,恐难以成就“非常成功”吧。更为关键的是,新德里真的是新印度的缩影吗?■ 新德里就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