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启迪:国际化视角下的中国机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斯)

​汇丰启迪:国际化视角下的中国机遇0( 6月9日,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汇丰中国新总部大楼启用。图为汇丰银行理财中心理财师 )

瞄准中国融入国际化机遇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以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一家跨国银行,汇丰在中国的战略是否有所调整?

王冬胜:全球财富确实正在由西向东移动,而我们则进一步提高了亚太区除香港外6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目标,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内地。我们希望把饼做大,香港地区的贡献在30%~40%(今年上半年,香港的利润贡献占亚太区的54.5%),其他国家和地区占60%~70%。在中国内地,我们还在不断投入,尽管资本支出降低了我们的盈利。我们要提高中国内地整个业务平台,这不单是增加多少盈利的问题,还包括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以及销售渠道的完善。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亚太区的行政总裁,你如何看待中国大陆市场之于汇丰的意义?

王冬胜:中国大陆是汇丰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对汇丰而言,有很多业务机会。第一,中国内地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到海外发展,而我们在很多国家都有分支机构,这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长期的、“一条龙”的服务,而不仅是“一次性”服务。第二,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之间的地区协作越来越紧密,其间的贸易也越来越多,而我们在这些地区有很好的业务基础,可以帮助一些工商企业寻找成长的机会。第三,中国内地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更加密切,这些互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对我们的环球银行业务非常有利。当然,我们的零售业务的潜力也很大,随着网点扩张,我们的房产按揭业务已逐渐增多。

​汇丰启迪:国际化视角下的中国机遇1( 汇丰银行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 )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给汇丰带来了机遇,那么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对汇丰有何影响?

王冬胜:现在中国正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如果境外有很多人民币在流通,那么总要有一个方法让它回流中国。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在用人民币交易结算,但是没有可投资的人民币产品。香港地区不同,有很多产品,香港的金融机构还可以购买内地发行的债券,这就使得香港成为一个重要的回流渠道。于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立足香港的汇丰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汇丰是香港最早制定出人民币业务参考利率的银行,汇丰设立了丰富的人民币投资产品,还在26个海外市场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并积极地向更多的西方国家推介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

网点扩张之策

三联生活周刊:近来,外资银行开设网点的动作非常密集,汇丰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吗?

王冬胜:具体目标不便透露。我们已经有102家网点,如果现在说开300个网点,我们也觉得不多,因为内地这么大。每年我们会开15~20个分支机构,我们要尽量在每一个没有网点的省份开设分行,而且我们还会从网银、手机银行、电话理财、新型的ATM机等渠道去配合拓展业务。不过,我们开设网点,会选择富裕人群较多的地区,因为我们的支行主要以两类业务为主,一种是以工商业务为主,一种是以个人金融为主。

三联生活周刊:汇丰在开设村镇银行方面非常积极,你们对村镇银行是如何定位的?有何目标?

王冬胜:我们开村镇银行有几个看法:第一,长远来讲,10年20年后,这个村镇可能变成一个城市,届时这个村镇银行很可能变成一个支行。因为村镇也在不断发展,变得更加富裕。第二是开设成本较低,300万元就可以拿到一个牌照。我们没有采用与其他投资人合股开设的形式,也是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和牌照的价值。第三,也是配合中国内地的发展,这是一个双赢局面。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村镇银行给农村带来了发展资金,可是什么是好生活,当地居民可能并不知道。我建议每个省都划拨出一块地,按照美国或者日本农村生活生产的模式,建个样板区,使农民们有了钱之后,知道怎么去用这个钱,知道什么是好生活。

在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上,我们以每年3~4家的速度推进,希望以后能覆盖每个省份,还要使我们的业务可以深入到更基层的农村。

三联生活周刊:汇丰银行一边在城市发展网点,一边积极开拓村镇市场,有没有可能通过几年的时间,在内地达到在香港那样的本土化呢?

王冬胜:这个很难。毕竟我们的网点还不多,而且我们不会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而降低我们的服务标准。

三联生活周刊:汇丰在内地快速发展的同时,是否遭遇过成长的烦恼?

王冬胜:烦恼最多的就是人才问题,不论是在城市业务,还是在村镇银行方面。不过,每个发展中的市场,都会遇到成长的烦恼,比如人才、技术、资源不够,法律不够完善,市场不够成熟等等。中国内地市场还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这是正常的,需要时间去解决,快也快不来。

本土银行的挑战

三联生活周刊:内地银行近年来也在加紧海外布局,这是否对汇丰最有优势的国际部分构成挑战?

王冬胜:国内的银行十分进取,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竞争,但是非常激烈的竞争,来得没那么快。到别的国家去发展,需要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法律,以及如何沟通有深刻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才30多年,而汇丰在这方面已有140年的经验。不过,竞争一定会逐步加剧,越来越多的内地银行在跟随客户走出国门,争夺我们的市场,但我们也有机会分割这些银行在大型企业中的业务。因为这些大型企业也要走出去,而且它们没有办法完全把境内外的业务分开来,如果我们能够利用优势在它们的境外业务上有所发展,以后也有可能争取到他们的境内业务。

三联生活周刊:国内的金融机构正变得更加综合化,包括你们的合作伙伴交通银行和中国平安等,这对你们的影响大吗?

王冬胜:这是一个市场发展成熟的必然过程。在综合经营方面,我们已经有了银行、保险、基金公司等,下一步是寻找一个合适的证券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这样逐步在内地建立起一个全能型银行。我们已经在做公司和个人业务的交叉销售。当市场竞争激烈时,边际盈利一定会减少,所以每一个客户,一定要多卖一点产品给他,才可以把总回报提高。

三联生活周刊:经济学界目前有一种看法,就是未来5~10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会有所降低。你的从业经历横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在你看来,这是否会影响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

王冬胜:未来的一段时间,国内的经济主要是调结构,降低资源消耗,推动科技创新等问题。对银行而言,利润增速可能不会有以前30%~40%那么高,但是10%~15%的增速应该是没有问题,这个增速从全世界来看也是不错的。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是这样子的,发展初期是大起大落,当市场成熟时,波动就不会太大。■ 汇丰银行金融王冬胜汇丰香港汇丰银行启迪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中国三联生活周刊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