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的一件事
作者:李晶晶(文 / 李晶晶)
( 王就稳 )
香港柴湾本来是一个边陲的海湾乡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安置大量来港的大陆难民及人口急速膨胀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香港政府决定开发柴湾。70年代,柴湾兴建大量工厂大厦,这算是寸土寸金的香港一大特色,各类小型工厂聚集在一栋栋工业大厦里。
如果没有特殊安排,王就稳每天早上8点半,一定会准时开车来到工业大厦,这里有他的古典家具维修厂,他会告知工人每件家具的修理程度,以及客人对家具修补后所要达到的状态,同时会查看头一天修补的是否到位,如有问题可以马上补救处理,毕竟修理老家具每一件都不同。
“这个椅子的榫头断了,要重新找一块补上,纹路要相同,材料也得差不多。那块板是牙条,现在还没装上去。这是一个榻的四条腿,这是它的围子,要组装……”王就稳一边带我参观工厂,一面不断告诉工人修补时需要特别处理的地方。“一些整理好的家具和已经售出的家具也会在这里包装后,运往不同地区的收藏家手中。你看到过的一些收藏家那里的家具,或由我卖出,或经我这里修理。”王就稳小有一些得意。一般中午过后,他会回到位于中环荷李活道的古董家具店——恒艺馆,往往来谈生意的客人多爱下午出门。每天这样的工作,他做了20多年了。
王就稳50年代生于香港。16岁那年在他准备找工作时,他母亲认为,应该找一个容易生存的行业,也必须掌握一门手艺。就这样王就稳进了一家红木家具厂,从学徒做起,整11年。80年代,大陆开放,很多香港工厂逐渐迁往内地,王就稳想,自己或许应该找其他工作了。可发现最熟的还是家具,别的不会。
王就稳有个爱好,平日里没事,做些迷你家具,既可以摆在家里玩赏,也可以依照尺寸比例放大,成为能够使用的大型家具。“你看这件小家具,三节拉开时,是一个大型宴会能用的多人长条大桌。”王就稳拿出一件当木工时制作的迷你家具给我演示,“中间结合了一些古典家具的原理,往里一收变成中型餐桌,再一叠又能成为4人使用的。”
( 黄花梨雕花罗汉床(17世纪) )
这件迷你餐桌可以说让王就稳有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那天他在家制作这件小家具,顺手拿了一张报纸铺在制作台上接木屑,恰巧报纸上有一条招聘木工的广告,待遇优厚,可要求极高。正好想换工作的王就稳写信给老板,这是一家荷里活道的古董家具店,王就稳试工一星期,便不愿再做。
修理古董家具和做新家具不一样,家具厂里做的新家具,是流水作业,大拼盘,开料、裁、开洞、打磨等等都很有规律,按部就班即可。修理老家具则无规律可循,每一件破损程度都不同,来了先检查怎么修,然后根据坏的情况重新编排,工程繁琐且无趣。王就稳举例,比如修一个中等程度的官皮箱,需要一个多星期。最好的师傅是修理好后,人家看起来好像是没修理过。修老家具的成就感远不如将一堆木料做成一件件家具来得直接。
( 黄花梨雕龙纹花玫瑰椅(17世纪) )
离开了古董家具店的王就稳,想想还是应该回去,毕竟是个难得的机会。这次老板直接让王就稳上工,成了正式工。这位老板是香港东风堂冯英柱兄弟,现在王就稳在荷李活道的恒艺馆正好与原来的老板打对门。王就稳修理古董家具的那会儿,恰是80年代中期,正是古董家具收藏之风刚兴起,市场特别好,能修理的好工人不多之时。王就稳和几个朋友因为手工好,常会被人请到外面帮忙,一来二去,他索性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工厂,专门修理高档的黄花梨家具,其间也会少量地买卖家具。王就稳说,当时没有本钱去买东西,找家具的门路也不够,所买卖的家具基本都是客人放着修理的,很多客人当时给我修理,他知道我懂,对我有信心,所以跟我买东西也有信心。不久后,王就稳与合伙人分开,各自经营。
1989年,王就稳正式有了恒艺馆,开始经营古董家具。他说,自己是有了修理厂才开始买卖家具,第一单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如果从学徒算起,有36年了,其间从没转过行。与其他行家不同的是,王就稳的很多客人是因为他有个工厂,会修理,因此对他也十分有信心,生意往往是从修理开始的。
( 黄花梨面条柜(17世纪) )
皮卡斯(Piccus)夫妇与王就稳的结缘正是如此。艾丽斯·皮卡斯(Alice Y.Piccus)是佳士得拍卖公司艺术品拍卖部的总监,罗伯特·皮卡斯(Robert P.Piccus)则是一名律师。1968年,夫妇二人搬到香港后不久,有幸结识了上世纪30年代著名古玩商和收藏家夏洛特·霍斯特曼(Charlotte Horstmann),并尝试跟她学习鉴赏和收藏黄花梨家具。90年代初的一天,罗伯特拿了一堆木料给王就稳,告诉他,这是他新买的一个坐墩,不过全部拆散了,希望他帮助修理。其实将一条条木料拿来的时候,罗伯特心里没底最后出来会是什么效果,当告知修好,可以取货的时候,罗伯特眼前就是一件讨人喜欢的家具了。1992年秋天的《Journal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 Society》还做了特别介绍,这是一本关于古典家具的专业杂志。
王就稳说,这次以后,皮卡斯夫妇大部分家具都会在我这里修,在我这里买家具也很有信心。做古董要靠口碑,别人对你的信心很重要。这个市场很小,做一些坏事,人家很容易就知道,信用没有了,生意也就没有了。我也有买错的时候,有时在外地的拍卖,没有去现场看,可能货取回来时发现不对。有时在大陆看东西,价钱比较便宜,有贪心很快买下,回来一细看发现买错。或是因为人情,比如一个客人拿了三件东西,两件对,一件不对,你都得买下来。
( 黄花梨一屉橱(17世纪) )
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推动了国人对家具的有意识收藏。20多年来价格一直上涨,到现在都没有停过。王就稳说,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的黄花梨家具很有魅力。可是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货源能做。以前我们很容易收到家具,香港是个中转站,我们即便不出香港,也能收到很好的家具,再卖到欧美或东南亚。现在很多在欧洲、美洲的拍卖,都是中国大陆的收藏家直接到现场参加,买完后直接运回大陆,根本不经停香港。最近的买卖都是行家与行家之间进行。前段时间有个行家不做了,剩下几件,我就买了。一般行家之间的买卖不会太多,除非关系比较不错的,我正好需要的货,他那儿有,价钱合适,就能成交。另一种可能是,我的客人可能给不到我所要的价钱,其他行家的客人特别需要,就会转卖过去。王就稳现在的一个拿货方法,就是翻阅以前的出售记录,重新将以前卖出的货再跟客人手里买回来。
王就稳说他有一位新加坡客人,现在一听到是他来的电话,就有点怕。“他怕我去拉他的东西,又不好意思不给我。”王就稳笑谈道,“我每次去,都会拿一件家具,去年跟他买了一个节凳去展览,我和他谈好了,他太太也在,我怕他改变主意,就找了一借口,说忘了还约了人,要赶紧走。”
( 黄花梨摺凳(17世纪) )
王就稳说,这位新加坡的客人最近要搬家,因为两个人住房子太大,准备重新盖个小点的。我对他说,换新房子了,有了新装修,原来的一些家具跟你现在房子不配的,一定要通知我,什么家具放那儿不好看的,我就帮你拿走。王就稳说,以前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喜欢这些古典家具,逐渐国人也开始喜欢并且热衷去研究它。香港大学有一位教授,对东西很喜欢,但常常不够钱买。教授每买一件家具,都会细细研究,写下自己的心得。王就稳很感动,觉得这样的藏家实在太少,所以不仅卖给他很便宜的价格,还可以分期付款。
王就稳现在会有一些危机感,不仅是家具难找,手艺人也越来越少。他工厂的5个工人跟着他做了20年,现在只剩下3个人了,其中有两位也已经65岁。王就稳感叹道,他们退休一个,我们就不容易再找到能补上的。我们这个年纪的木工现在差不多算是最后一批了,大陆也一样,南方很多工厂请不到工人。现在经济环境好了,年轻人都读了很多书,学这个行业的也就越来越少。我们那个年代不一样,那时候作为男的,学一门手艺比较容易过活。
王就稳说,家具制作现在虽然有机器帮忙,但做到最后都要手工处理。硬木家具的修理都是沿用传统手工,机器只能协助开料。香港现在只有3家能维修老家具的,都跟家具生意有关联,王就稳是其中一家,新开的工厂都没有了,而能制作家具上铜活的,香港仅有一人。■
(实习记者魏玲对本文亦有贡献)
恒艺馆明清家具精选
黄花梨、楠木镶紫檀面条柜(18世纪)
高98.5厘米
这是明代最经典的柜子造型,俗称“面条柜”。样子是上窄下宽,呈“A”字形,所以英文里叫“A形柜”。南方人说得更通俗,叫“大小头”,显然是底下大,上面小,很形象。面条柜的设计非常科学,它利用了物理重心偏里的原理,把门打开以后,柜门在没有任何动力的情况下,会很缓慢地自动关上。
面条柜除了自动关门的优点,还有非常好的视觉稳定感。它下宽上窄,当你离它很近的时候,它就变成直的了,这是一种利用人的视差、内心很细致的感受。它是中国古代家具中最贵的柜子,是西方人最为追逐的柜子。面条柜进入清朝后,数量就逐渐减少,民国到现在,几乎没有人再生产这种柜子。
黄花梨圆脚罗锅枨画桌(17世纪)
长178厘米 深73厘米
高82厘米
画桌一定是宽的桌子,因为作画要铺开宣纸,所以一定要宽,画桌的存世量非常少,过去有文化的人跟今天比起来,要少得多。
黄花梨南官帽椅(17世纪)
阔58厘米 深48厘米
高110厘米
官帽椅的名称来自宋朝,它指搭脑两头伸出的地方,像宋代的官帽。官帽椅还有一个俗称叫“四出头”,指搭脑两头、扶手的两头,四个位置都伸出一个头。还有一种“两出头”,可能是扶手两端不出头,也可能是搭脑的两端不出头。后来出现了四个位置都不出头的椅子,四个地方变得非常圆润,这种叫“南官帽椅”,比官帽椅的年代要偏晚一些。
黄花梨圈椅成对(17世纪)
阔59厘米 深47厘米 高99厘米
明代或直接称呼为“圆椅”,“马掌椅”(Horseshoe Chair)是西方人给它的名称。它不仅肘部可以依搁,腋下一段臂膀也能得到支撑。圈椅结构简单、结实、舒适、美观。它被古今中外家具设计师公认是设计第一的椅具。
黄花梨翘头案(17世纪)
长182厘米 深40厘米 高87厘米
翘头案属于供案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在寺院和祠堂里使用,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对文人而言,变成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气氛去掉,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是在看书画手卷时防止画轴滚落到桌边。
黄花梨霸王枨半桌(17世纪)
长108厘米 深70厘米 高82厘米
这是一种临时性桌子,是为了拼桌用,约相当于半张八仙桌的大小,又叫“接桌”,每当一张八仙桌不够用的时候,便用它来拼接。或将两个半桌拼一起,就是一个方桌。还有半圆桌,主要用于陈设。半桌、接桌两种称呼,既见于古代文献,也为北京匠师所惯用。 降香香港文玩一件家具设计师官帽家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