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了再吃

作者:张斌

(文 / 张斌)

1999年,国际奥委会于悉尼奥运会前一年在瑞士洛桑成立了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在这个组织的首任主席、国际奥委会前副主席庞德的专著《兴奋剂内幕》一书中,你能够感知到,那时候国际奥委会已经痛感,服用兴奋剂不再仅仅是暗流涌动,如不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强力遏制,世界体育终将被小小的药片所异化。

2002年,WADA的委员们集体投票决定将这个组织的总部迁移至蒙特利尔。忽略庞德先生在这一次迁址过程的影响力显然是不客观的,一个组织的灵魂不愿意在洛桑和自己居住国之间过度劳碌奔波。2008年,庞德功成身退,前澳大利亚财长法耶继任,这位新主席一定在过去的两年间充分体会到当年迁址至北美城市是何等的英明。时下,全球地下兴奋剂研发制造和销售中心全部集中在美加边境附近,好似美墨边境的毒品交易属性一般。

WADA的官方网站面目清新,标志上的两点绿色以及黑色背景上的绿色标题分外醒目。去年是这个组织10周年的大日子,“庆祝真实竞赛10周年”的口号在页面上不停地转动着。过往10年,WADA扮演着多重角色,破获大案要案不计其数,历史上打击兴奋剂最严苛的手段和规定近两年高频次出台。所有北京奥运会和温哥华冬奥会采集到的运动员尿样和血样将会成为一种记录甚至是改写历史的最重要的佐证,一定有不少暂且蒙混过关的人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继续噩梦连连,因为那些样本将被永久保留,会被无限期随时追究。

这样的手段看起来足够有震慑力了,但对于全球的兴奋剂产业链的打击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般彻底。近日,在美加边境上,海关又查获了一个神秘的包裹,内藏我们这个星球上兴奋剂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所含成分自然不在WADA禁药清单中。警方目前尚不能追踪到发货人和接货人的具体资料,但是WADA发言人断定新一轮的兴奋剂新药交易正处于活跃期,唯一幸运的是,这批新药还没有落入到运动员的手中。2003年,WADA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局以及警方一道破获了臭名昭著的BALCO实验室案件,这家设在洛杉矶的实验室长期向包括琼斯在内的众多一流田径明星提供最新的兴奋剂,而实验室的秘密研发部门就伪装在加拿大境内。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WADA在迎来一个又一个局部胜利的同时,也会感知到力不从心。2005年,在WADA的倡导之下,全世界191个国家和地区在反兴奋剂协议书上签字,并且承诺逐步通过立法来打击服用兴奋剂。法律问题随之而来,如何界定兴奋剂,单单凭借WADA罗列的禁药清单会让众多服用最先进兴奋剂的运动员找到借口脱逃,因为在他们或者她们的血样和尿样中呈现的大量违禁物质往往因为过于超前,根本无法提前列入禁药名单之中。兴奋剂不同于毒品,消费者除了苛求其纯度之外,最终诉求是其超强的科技功效,而WADA怎么可能通过科学研究来完全洞悉兴奋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呢?怎么办?

如果不能在科技手段上完全杜绝,那就从法律解释上遏制潜在犯罪吧。WADA愤然做出了最新规定,从10月1日开始,只要检验结果证明存在“违禁物质”的,就要被严厉制裁,无论此类物质是否此前已被公开界定为违禁物质。WADA最简单的表述就是一句话,“不要吃任何我们不曾了解的东西”。这一严苛的最新决定在理论上堵住了现行打击兴奋剂种种规定之中的“最要害命门”。任何企图利用科学技术实现“时间差”的犯罪企图都要被迫收藏起来,此前兴奋剂制销产业链中的信条是“法律中没有禁止的事情,当然就可以做”。WADA以往的工作节奏是每年经过3次正式的顾问会议,在掌握了大量研究实证之后,才会更新一次禁药名单,显然这种节奏已经落后于地下科学家们了。

WADA坚信,世界体坛的欺骗行为从未停止过,不仅是运动员急切寻求成绩突破,那些寄生于运动员周围的利益集团则更加迫切希望用药物和其他手段让自己的产品尽快升级换代,挣上大钱。任何走在界限边缘的行为也都会受到谴责和处罚。前一段时间,传出伍兹曾经与加拿大声名狼藉的医生加利有过密切的合作,此人曾经被证实向运动员提供类固醇药物。伍兹公开回击了种种猜疑,否认从加利手中获得过任何违禁药物,之所以聘请这位加拿大医生是为了寻求特殊的血液疗法。伍兹提及的这类方法实际上是通过抽血和输血的方式,以激活体内的造血机能,从而达成最佳的竞技状态。WADA也明确警告了此类行为,禁止任何有助于运动成绩提高的肌肉注射。

面对日渐严苛的兴奋剂禁令,博尔特同样变得比之以往更为谨慎了。北京奥运会之前,他曾经一周接受4次药检,即使咳嗽不断,但仍然拒绝服用任何药物,坚持采取牙买加古老的药方——混合果汁来进行治疗。他和教练达成协议,他不会在训练和生活之中接受任何新鲜的东西,以免误服,甚至不去触碰任何维生素。博尔特深知,当北京奥运会女子100米金牌得主、同胞弗莱塞以及他自己的训练伙伴先后被禁赛之后,一旦自己呈现阳性,将百口莫辩。因此,唯一的原则就是“想好了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