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排放”样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重庆 李北陵)
前阵子,有报道说“一座‘零排放’四合院亮相京城”,为城市建筑节能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本,可谓花钱不多效果不错。小院装上的两扇仿古门形成的“狭管效应”,冬季就能节能40%,夏季则节能30%;窗户上加装外遮阳竹帘,既增添了情调,又可以有效地遮蔽阳光直射,减少了夏季开启空调的时间;院中的照明、电视、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都靠太阳能供电,整个小院照明使用的全是LED节能灯,几乎可以不用外来的交流电;房脊两侧镶嵌镂空花砖,利用建筑的高度与温差自然通风;庭院中间立着一个葡萄架,四周栽种月季、木槿、太阳花等耐旱植物,不仅省水而且绿叶成荫,且可改善庭院局地小气候,在美化院落的同时“兼职”降低碳排放;院中实现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空调冷凝水和雨水全部被收集到池中加以利用。显然,这个样本技术要求低、可复制、使用材料大众化,提供了一个可取的思路。
样本有了,能否获得社会的广泛重视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些年,笔者走南行北,发现一个奇怪现象,那就是在节能减排上,完全靠消耗能源度日的城市反而不如农村。农村,普遍珍惜用水,普遍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普遍在自家小院四周种植树木改善生态环境。而城市,太阳能热水器成为稀罕物,用水用电用气大手大脚成习惯,砍了树木建高楼成常态。如此反差,不免让人嗟叹。
就我所知,目前新建房屋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既有的建筑,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从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住宅使用能耗为相同技术条件下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我国卫生洁具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0%以上。这其中,城市“贡献”大于农村不存异议。
我想,节能减排出现城乡差别,除了价格杠杆存在问题、缺乏政策激励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城市居民不能通过实实在在的样本体会到节能减排的好处。事实上,城市建筑减排具有更便于规划和实施的特点,只要重视,一定能做好。 样本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