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宁织造府:多方博弈中的民营博物馆困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陆晴)
(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位于“国民党时期南京曾经的政治中心”,这是除新街口之外南京的另一个闹市区 )
博物馆怪现状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位于“国民党时期南京曾经的政治中心”,东起太平北路,西至碑亭巷,南起中山东路,北到长江路,这是除新街口之外南京的另一个闹市区。江宁织造府紧邻南京图书馆、南京美术馆,靠近南京人民大会堂,斜对面就是著名的总统府。时隔多年,曾为在此建馆呼吁多年、时任江苏省红学会副秘书长的严中,在向本刊回忆时仍不住感叹“拿到这块地太不容易了”,因为“这块地方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江苏省红学会副会长朱永奎向本刊记者介绍,曹雪芹的曾祖曹玺,康熙二年(1663)于此地任江宁织造,其后曹寅、曹顒、曹頫世袭继任,祖孙三代4人在此居住58年。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左右,曹雪芹在江宁织造府诞生,并以此为蓝本写出了《红楼梦》。始建于清初顺治二年(1645)的江宁织造府,作为清代专门制造御用和官用绸匹的官办织局,存在了262年,在太平天国时期被烧毁。从《红楼梦》的描绘中,人们得以想象这座府邸昔日的富贵景象。
今天,在江宁织造府的遗址上,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门前5米的范围内仍然拉着警戒线,四面都空荡荡的,路人从旁边经过,没有人显示出任何好奇心。博物馆中西结合的建筑样式,无论在哪个方向和高度都可以看得到——外面一圈是有棱有角的灰色现代建筑结构,中间包裹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园林,没有很多想象空间。
虽然博物馆已经竣工两年多,一进一楼大厅才发现博物馆其实仍未完工。粗糙的水泥地和天花板,散不去的装修味道,显示无法使用的电梯,在二层和三层甚至还是一间挨着一间的毛坯房,都表明了这座博物馆目前的状态。
( 俯瞰江宁织造府博物馆 )
装修好的只有地下一层,传统的博物馆展览形式的展厅之所在。东边的曹雪芹纪念馆已经布展完毕,展示的是曹家由盛而衰的历史,展厅的设计如曹家当年的一些厅堂馆院布置得有模有样,只是馆内基本没有陈列文物,除了少数民间收藏者的玉器,其余基本上都是“收来的仿制品”。另外一个已经建成的展馆是规划中的云锦艺术馆——曹家祖孙三代曾在此为清王朝提供云锦织品。展厅内的橱窗门都开着,里面只做好了介绍展品的文字和招贴画,仅有的几件云锦陈列品只是南京云锦大师金文送来的作品。
空荡荡的大厅里只有鼓风机不停转的声音,任何其他动静都可以迅速传到整个楼层的各处,吓人一跳。“没有安空调,东西放在地下容易潮,所以吹风机就一直开着。”一个保洁工人向本刊记者解释。8个保洁人员,从今年的3月份开始上班,每天要把各处擦一遍,虽然展览还从没接待过游客。其他几个工人正在阴影中睡午觉,因为太热,地上只铺了一层硬纸壳,脱了上衣就躺下了。
(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馆长徐湖平 )
“说去年底开,今年‘五一’开,又说‘十一’开,你看这个样子‘十一’能开么?”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馆长徐湖平,在三层他的钢筋水泥分明的办公室里向本刊记者无奈地表示,博物馆的开放遥遥无期。
此时,距离65岁的徐湖平从南京博物院院长的职位上离休已经过去了将近5个年头,他告诉本刊,他受命之时原本是想把这国内“最大的民营博物馆”搞出名堂,成就一份事业,结果“4年的青春白白浪费掉了”。他苦笑着说。
20年的纠结
76岁的严中老先生在向本刊回忆这段历史时,仍然连连感叹“不容易”,但却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之后的那种满足。“早在1958年,周汝昌先生在《雨花》杂志第六期发表的《曹雪芹与江苏》一文中,就提出了在大行宫兴建曹雪芹纪念馆的构想。”
“1983年11月,中国红楼梦学会和江苏省红学会联合举办‘纪念曹雪芹逝世220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是‘文革’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红学盛会,在这次大会上,红学家们发出了在南京大行宫江宁织造府遗址建立曹雪芹纪念馆的倡议。”严中回忆说。
1984年,在南京市大行宫小学的施工工地上,挖掘出了太湖石和一些丝织染料,于是江宁织造府的遗址被确定,用徐湖平的话说,这是“与曹雪芹有关的最大的确凿的地点”。严中向本刊记者介绍,当时那块地方属于老城环境整治待改的地区,“商店、住家、街道混在一起,什么都有”。
1985年,时任江苏省红学会秘书长、最早从考证的角度研究曹家历史和遗迹的吴新雷,撰写了《江宁织造府西园遗址的新发现》一文,呼吁条件成熟时,继续进行发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曹雪芹江南之家纪念馆。之后的11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匡亚明等23名专家学者向上级发出《关于南京为曹雪芹塑像和建立纪念馆的倡议》,极力向文化部、江苏省委、南京市委建议,在南京大行宫江宁织造府遗址上建立曹雪芹故居纪念馆。
“之后这个事情就一直没有进展,那块地就荒着,我们这些人就一直呼吁,呼吁了10年。”严中说,“但是我觉得南京市政府立了大功,就是这块地一直没动,等于把它保护起来了。”
时间进入21世纪,南京市提出了三期老城环境改造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改造明城墙内的老城,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严中得知大行宫将拆建为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美术馆新馆和市民广场。“你现在看到的博物馆那块地方,当时有4倍大。”不久周汝昌又写了一篇《大行宫拆建,别忘了曹雪芹》,呼吁南京市“在兴建市民广场的同时,将曹家的重要‘历史文物’ ——萱瑞堂,西堂,楝亭和西池等复建其中”。
2001年,南京市古都学会、市规划局、玄武区政府举行江宁织造府博物馆筹建论证会,邀请南京23位专家,提出“一府三馆”的重建构想,即复建江宁织造府,含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红楼梦》文学馆、云锦艺术馆于其中的三位一体的建设构想。2002年3月项目立项,决议由玄武区按股份制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进行建设,于2002年9月完成拆迁工作,力争2003年底竣工,“为举行国际性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活动提供场所”。
接着玄武区开始了复建江宁织造府的招商引资工作,经反复研究,决定把邓府巷地块和大行宫地块捆在一起挂牌进行捆绑式运作,通俗地说就是为了得到A必须同时负担B。“这一块四面临街,相对独立,经调查测算,光是拆迁费用就近1.7亿元,再加上建3个馆的投资,至少要花3个亿。”当时玄武区一位领导在会议上这样说。
2003年5月26日,在南京土地拍卖会上,曾经的中国第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浙江广厦集团旗下广厦南京中南公司以6.23亿元摘取了南京邓府巷、江宁织造府两块土地的项目开发权。
那年底,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亲自到北京拜访了当时已经81岁高龄、“在我国的建筑与规划界有绝对声望和权威”的建筑大师吴良镛。徐湖平向本刊回忆说,吴良镛考虑了半年时间,他有几个担心。“一是《红楼梦》题材太敏感,把各种不同的、分散的学术见解整合起来,并非易事。二是地方太敏感,在南京的文化中心地区创造具有古典建筑与园林艺术精神和时代文化特色,并带有南京地域风格的建筑形象,并非易事。三是,要将展览馆、园林、红楼梦文学馆等多种内容,综合在同一建筑中各得其所,并非易事。”
“老先生很想把这件事做好,接受任务以后,查阅红学资料,登门拜访专家,到全国各地考察红楼建筑。到2005年,已经改了第四稿。”而徐湖平就是在这时接过了馆长的重任。
回忆起当年临危受命时的情景,徐湖平告诉本刊,2005年,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到南京博物院来向他请教建造博物馆事项,吃饭时楼忠福说:“徐院长,我请你当我这个博物馆馆长好不好?”徐湖平说他当时认为江宁织造府项目是个机遇,像这样大规模的民营博物馆可以说是第一家了。“全国2400个博物馆,基本上都是国营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博物馆作为地区文明的象征,不能局限于国家单一办。”徐湖平说他于是决心要把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打造成中国第一个像样的民营博物馆”。
多方博弈
“‘官、商、学’三方博弈,我对这个事情就是这么定义的。”严中对本刊说。按照他的说法,本是政府主导、企业出资的事情,又介入了专家,每方面都想把事情做好,只是各有各的想法。其中“学”这一方除了红学家,还包括设计师,于是形成了多方角力的局面,“因为《红楼梦》太重要了”。
据一位当时参与项目的专家向本刊介绍,项目开始政府招商同‘广厦’合作,当时政府拿了1.8亿元用做拆迁等费用,以地价入股,后来玄武区要回了1.8亿元地款,退出项目,“这为后来政府、企业以及设计方三方的博弈埋下了伏笔”。
按照当时的设想是,项目捆绑开发后,企业用商业赚得的资金投入江宁织造府的建设,再通过江宁织造府自身“造血”以及红楼文化的宣传,为企业“赚个吆喝”。徐湖平觉得企业的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
广厦投入的7亿元资金,包括买地费加税费1.8亿元,3.56万平方米的建筑费用4亿元左右,内部装修6000万元,再加上购买展品和布展,以及水、电、人员等各项费用,到开馆后,总费用差不多要到7.2亿元。
之后的官、商争议在于,南京市政府表示希望广厦集团把江宁织造府捐给政府。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韩品峥曾回忆说,政府想收回江宁织造府的想法并不是第一次,几年前政府就希望文化局(同文物局)能够把江宁织造府项目接下来。而面对收回项目之后政府要负担的费用,最后提议也就不了了之了,项目也搁置了下来。
另一方面,江宁织造府该不该“商业化”也成为阻碍项目顺利进行的因素。在徐湖平看来,民营博物馆要发展,就要有自我造血能力,尤其是对“金陵”、“红楼梦”这一文化财产的充分挖掘利用,甚至是打造红楼品牌,形成红楼文化产业,才能使博物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轨道。
朱永奎这样对本刊记者描述他心中的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除了历史资料和文物的展示,还应该有《红楼梦》中民俗、服饰、各种用具的展示,同时引入演艺、游艺活动,像《红楼梦》里的人物一样点戏听戏,年轻人还可以体验红楼风格的婚纱摄影。“上海的大观园,搞得多好,其实跟《红楼梦》关系也不大,而这个地方才是源头,是最原汁原味的曹雪芹和《红楼梦》,里面有多少内容可以挖掘,哪里不做这个地方都应该做。”
而建筑大师吴良镛想要做的,是一个纯粹的博物馆,他觉得这里是个文化场所,不能搞得那么“商业化”。徐湖平回忆说,为了打造“红楼宴”,他曾特地陪吴良镛及其助手去成都感受饮食文化,说服了吴良镛,但“后来他又不同意了”。
“其实老人家是精益求精,太想把这个事情搞好了。”吴良镛曾经4次推翻已有设计,又在施工中改动了3000多处,大到加入制造“凤凰飞天”效果的大手笔,小到一个出水口、排风口的具体位置。
在今年7月30日吴良镛设计团队出具的最新一版工程修改意见上,一共有13处地方要修改,包括“江南织造府北大厅玻璃连廊内的钢柱和钢梁还需要包木框、北大厅的首层入口处检票口的平开门要改成电动门”这样具体到装修的修改意见。
徐湖平回忆说,2008年6月底,将近90岁的吴良镛亲自到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从地下一层一直爬上三层,“汗流浃背的”,“回北京他就住院了,我去看他,病床上他手边还一堆设计图呢。真是不容易”。
广厦那边负责江宁织造府项目的魏志平对本刊记者说,要在设计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验收之后,才能交付他们往下继续进行装修等一系列工作。项目不能验收,一切都只有等待。
民营博物馆的生存困境
在政府、企业、学者三方的角力博弈之中,徐湖平被夹在中间,是最无力的一个。作为一馆之长,他现在的状态是无权、无钱、无文物,他自己曾有个形象的比喻:“我的工作就是给员工发工资的时候签个字。”
徐湖平曾一度想要退出,是广厦南京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赵东辉的话留住了他——“只要你们有什么想法提出来,我们一定满足。我们房地产再困难,这个博物馆需要多少钱,我们一分不少地投入。”面对如今的窘境,徐湖平言语中透着失望,可是他的爱人对本刊记者说,其实在他心里仍存兴致,对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今后的作为还是充满期待。
“这个事情只有徐湖平能办成。”朱永奎这样对本刊记者表示。当时徐湖平已在中国第三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工作了32年,当院长20年,还实现了博物院创收。他还身兼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收藏协会会长。“一个是他的身份、他的号召力。还有他是收藏协会会长,能收来东西,也能‘接地气’,知道群众心里想什么。而且他这个人脑子活,思想与时俱进。”不单对徐湖平,对江宁织造府博物馆的未来,朱永奎的立场相当坚定。
2006年1月,徐湖平正式到任。按照最初的设想,博物馆地下一层作为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红楼梦文学馆、云锦博物馆,还有红楼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比如现场展示云锦织造过程,玉器打磨过程等,以市集的形式吸引参观和消费。一层设通灵宝玉馆、刺绣馆、现代美术馆,每年可以举办二三十个现代艺术展。二楼三楼可以用做红楼文化会馆,可以作为《红楼梦》的研究基地,形成一南一北两大研究基地。三层还将设“红楼宴”,席间由身穿十二钗服装的服务员主持复现击鼓传花、抽签这些《红楼梦》里的活动。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三层已经建造成为一格一格大包间式的毛坯房,窗外正对着庭院中的山石水草,那设想中的红楼宴场景已经可以想象。
“抽个签行个酒令喝杯茶,这多有意思?我们还想和江苏省昆剧院一起打造一个立体的昆曲博物馆,每天都会进行昆曲表演,你看戏台都搭好了,你说这多好!”在徐湖平看来,这正是一个民营博物馆行之有效的“造血”计划:“门票价格会很低,但是一定会吸引人来,这样不就搞活了么,而且也不是那种死板的形式,这是多好的传播红楼文化的形式。”
然而在工程没有验收、博物馆“前途未卜”的时候,这些都只是美好的设想。“说是博物馆,连个像样的文物都没有。”徐湖平向本刊记者表示,在南京博物院时,他有40万件文物可以用来办展览,国家每年投入两三千万元。“这边要想搞,每年水电费、人头费、文物征集费、管理费等这些就要2000万元左右,这个钱政府不会给,钱从哪里来?”
徐湖平说,整个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如果完全靠广厦来背,用其他项目的钱填补这边,显然会给企业很大压力,不是长久之计。“听说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是目前唯一没有政府拨款、没有企业支持还能保持收支平衡的博物馆,我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到的,但是真的很了不起。我还没听说过哪个博物馆是赚钱的,不管是国家的还是民营的。”
“国内现在有两三千个博物馆,远远满足不了现在人们的参观需求,而你看现在的国家博物馆,样子都差不多,也不生动。实际上民营博物馆是国家博物馆的补充,分门别类的,很细致,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而且能给国家省下大量经费。现在民营博物馆400多家,都由国家管理得拿多少钱?”徐湖平说,“实际上像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最初都是在民营博物馆和个人给国家捐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之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今天的规模。”
徐湖平对本刊记者说:“民营博物馆生存的最大问题是定性和定位,主要原因就是立法的空白,政府对待民营博物馆的态度是任其自生自灭。”在徐湖平看来,民营博物馆成功走产业之路需要三个方面的力量配合:“一个是政府要从政策和经济上扶持,第二是民营资本给予一定的补助,第三就是博物馆自身要争取效益。”
具体到江宁织造府博物馆的发展,徐湖平对广厦的投资没有怀疑,对今后红楼品牌的打造更是充满信心,他需要的是政策上的支持。“只要工程验收完毕,我们就可以开始搞了,那样的话很快就能开放。等到2013年,正好是曹雪芹诞辰250周年。”他说。■ 吴良镛南京博物院民营江宁文物博物馆江宁织造曹雪芹多方织造江宁织造博物馆博弈文化困局曹雪芹纪念馆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