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减肥法

作者:袁越

(文 / 袁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了减肥大军。如今市场上各种减肥法满天飞,五花八门的减肥药层出不穷,但大多数方法都没有科学根据。

其实减肥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少吃多动。这个“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氧运动,比如跑步快走游泳打球;另一种是无氧运动,比如去健身房练举重。两种运动都能消耗卡路里,但后者还有一种附加的功效,那就是增加肌肉的体积和重量。减肥之所以叫做减“肥”而不是减“体重”,就是因为人们真正想减掉的是脂肪,如果增加的体重来自肌肉,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介意。

但是中国人的审美观毕竟和国外不太一样,多数人并不想把自己练得虎背熊腰的,尤其是中国女性,更不喜欢自己肌肉凸起。中国式的审美讲究匀称,肌肉要有一点,脂肪也要有一点,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健身房练举重,生怕自己变成肌肉男(女)。

如果再细分下去,举重训练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高强度力量练习,但重复次数较少,另一种是低强度力量练习,但重复次数多。很多人本能地相信前者会帮助你长肌肉,而后者只会帮你消耗卡路里,减肥效果更佳,不过这个看法是错误的。高强度举重确实可以更好地刺激肌肉细胞,促进肌肉生长,但这是以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为基础的。如果你锻炼完后不去拼命地吃东西,就不会变成肌肉男。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两种举重法哪种消耗的能量更多?对于上班族来说,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高强度负重锻炼更省时间,而时间可以说是城市白领们最稀缺的东西了。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2002年,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学的科学家招募了一批女性志愿者,做了一次对比实验。志愿者分别做两种举重锻炼,一种是试举个人最大重量的85%,连续举8次,另一种是试举最大重量的45%,连续举15次。研究者仔细测量了志愿者锻炼前后的心率、血液乳酸含量、耗氧量和肺通气量,结果发现前者消耗的能量更多,锻炼效果也更好。

200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完成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研究者招募了164名体重超重的中青年妇女,把她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每周进行两次短时间高强度的举重锻炼,对照组则只进行普通的有氧锻炼(比如快走),两年后分别测量两组志愿者的体重变化情况和腹部脂肪厚度,结果第一组志愿者的锻炼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无论是体重还是腹部脂肪都减轻了不少。

2010年,又有一项为期7年的跟踪研究告一段落。这次的研究者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志愿者为122名55岁左右的老年女性。研究人员把志愿者分成3组,第一组每周进行3次高强度力量训练(每次试举个人最大重量的70%〜80%,连续举8次),第二组进行普通的有氧锻炼,第三组则什么都不做,结果再次证明高强度举重的减肥效果最好。

这3个研究结果都被写成论文发表在了相关领域的国际期刊上。

其实想想看道理挺简单的,高强度的举重必然要消耗更多热量,只是这样做需要咬紧牙关,需要很强的毅力,很多人怕累,就偷懒了。如果你真的想减肥,时间又有限,那就不妨试试看,去健身房练练举重。

这个原理还可以用到身体不便的老年人身上。老年人肌肉容易萎缩,防止肌肉萎缩最好的办法就是负重训练,这样可以刺激肌肉重新生长。但是不少老年人因为关节炎等各种原因而不方便进行负重训练,怎么办呢?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受健美运动员的启发,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健美运动员们早就发现,如果用皮筋绑住肌肉,阻止血液流动,举重时就会感觉比平时更吃力,效果也就更好。于是,医生们发明了一种可充气的橡皮圈,束在老年人的胳膊(或大腿)上,对血管形成一定压力。这样一来,老年人即使举很轻的重量也会感到很吃力,对肌肉的刺激强度超过了重物本身的重量,又不会给关节带来损伤,可谓一举两得。

这项实验结果发表在今年5月出版的《应用生理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上,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布莱克·拉斯姆森(Blake Rasmussen)教授说,这种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刚刚动完手术的人身上,他们往往只能卧床休息,不便于进行负重训练,采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用很轻的负重达到同样的锻炼效果。■ 减肥法举重

上一篇: 抓小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