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多瓦计划”引发的政治态度

作者:蒲实

(文 / 蒲实)

“科尔多瓦计划”引发的政治态度0( 5月25日,筹资者阿卜杜尔·劳尔在一次社区集会上宣布在世贸遗址附近修建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计划 )

8月3日,纽约城市地标保护委员会全票通过拆除世贸遗址附近一座百年老建筑的决定,这意味着,这块即将被拆除之地将会根据开发商的计划,建起一座包括清真寺在内的伊斯兰文化中心。“负责项目筹资和建设的‘科尔多瓦计划’万万没想到,他们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旷日持久的大争论。”美国特拉华大学政治系教授穆克特达·罕(Muqtedar Khan)如此告诉本刊。穆克特达说,作为一位美国穆斯林,他感到这场大争论与自己密切相关,甚至关系到他对“美国信念”的认识。

按照项目发起人和负责人、阿訇费萨尔·阿卜杜尔·劳夫的想法,这个伊斯兰文化中心会有一座对所有人开放的清真寺,一个游泳池,一个篮球场,还有影视放映厅、图书馆、餐厅和一所烹饪学校,他还承诺修建一个“9·11”遇难者纪念碑,整个项目耗资1亿美元。“当人们都爱上穆斯林的美食时,就不会再对伊斯兰教感到隔阂了。”阿卜杜尔·劳夫曾如此乐观地想,他期待这座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落成,将在“伊斯兰与西方之间建立起更健康的关系”。在项目的支持者看来,清真寺选址绝不是挑衅性的——这里距离世贸遗址有两个街区远,它建在私人合法拥有的土地之上,资金自筹,私有财产在美国不可侵犯。地标保护委员会在不知道建设伊斯兰文化中心计划的情况下,仅根据老建筑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决定应将其拆除;曼哈顿下城社区董事会的30位成员有29人投票同意建伊斯兰文化中心;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如果要提起诉讼,此案的结果已没有悬念。

但它所触动的情感和引起的争论远超过了法律范畴。8月13日,奥巴马在白宫举办的伊斯兰斋月日落晚餐会上表明了他的立场:“穆斯林和这个国家的每个人一样,有权利遵循他们的宗教教规和仪式。这包括了他们有权利在曼哈顿下城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在私有土地上建立清真寺和文化中心。”这一表态,向他的政敌和反对伊斯兰文化中心的各式各样人敞开了反击的大门。

“奥巴马在煽动极端伊斯兰。”前众议院议长、保守派显要人物纽特·金里奇如此抨击,他将这个计划视为“公开的侮辱”。另一位保守派阵营的大人物、前阿拉斯加州州长莎拉·佩林在自己的微博上展开攻势,把这座清真寺比作向“9·11”遇难者家属“胸口刺入的刀”。反对者包括“9·11”袭击发生时任纽约市市长的鲁道夫·朱利安尼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哈里·雷德。讽刺的是,奥巴马的批评者和计划的反对者赢得了民意:民调显示,超过52%的纽约人和70%的美国人反对在世贸遗址附近修建清真寺。共和党人因此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议题提到11月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去,就连卓越的民主党领袖哈里·雷德也识时务地转身加入到可能抓到更多选票的游行队伍中。

8月23日,数百名抗议者举着星条旗走上纽约街头,打出“上帝保佑美国”的口号,指责清真寺计划是“伊斯兰的征服”和“恐怖主义分子的纪念碑”。街的另一边,针锋相对的是清真寺的支持者,他们的T恤衫上印着:“美国,什么时候又开始对顽固不化分子和种族主义者说是了?”维护秩序的警察必须把两路示威者隔离开来,而这条划清的界限也分裂了美国社会。穆克特达告诉本刊记者:“在我看来,担心伊斯兰和穆斯林人群在美国壮大的恐伊斯兰评论者,利用伊斯兰制造恐惧、储蓄基督教选举库和试图削弱奥巴马的保守政治,以及对伊斯兰一无所知、害怕遭到恐怖主义袭击和对经济前景不确定、存在文化身份焦虑的大部分美国人,共同构成了反对世贸遗址附近修建清真寺的力量。”他有些悲观地感叹道,“我一直坚信美国是一个开放和宽容的社会,但这场大争论正动摇着像我这样的温和穆斯林的‘美国信念’。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对穆斯林的言论成了主流”。

“科尔多瓦计划”引发的政治态度1( 8月20日,穆斯林聚集在世贸遗址附近将被建成清真寺和伊斯兰文化中心的建筑的祷告室里参加星期五祈祷 )

纽约市长麦克尔·布隆贝格是清真寺的坚定支持者。这位曾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犹太人后裔比大多数纽约人更深刻地理解和同情穆斯林的需求。他发表演讲道:“‘9·11’那天,当救火队员和警察冲入着火的大楼时,他们中没有一个人问过‘你向什么神祈祷?你的信仰是什么?’”“我们应以捍卫宪法权利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生命的敬意”。演讲后,市政厅收到了无数表达批评、愤怒与赞美的来信,但布隆贝格坚持不干涉在世贸遗址建造清真寺。

如今,“9·11”的伤痛让穆斯林成了聚光灯下被提防着的群体。清真寺工程的质疑者、熟悉阿拉伯社群的调查记者尤瑟夫·易卜拉欣写道:“从布鲁克林湾脊区到底特律,上百个清真寺正在修建中或已经落成,他们不仅传播伊斯兰的文献,也向逐渐增长的穆斯林少数群体提供教育。这些清真寺里驻着许多不知道来自何方的阿訇,他们很多人一句英语都不会说,而用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祈祷。”“在布鲁克林区、皇后区和布朗克斯区,大部分清真寺都直接或间接由沙特阿拉伯——在袭击世贸中心的19名劫机者中,有15个人来自这个国家——出资修建。阿联酋、卡塔尔和伊朗也是美国清真寺的主要资助者。”

“科尔多瓦计划”引发的政治态度2( 8月19日,纽约街头,几名路人与支持在世贸中心遗址附近修建伊斯兰文化中心的声援者发生争执 )

纽约大学中东和伊斯兰历史学教授兹维·本-多尔(Zvi Ben-Dor)对本刊记者说:“人群构成了社区,资金购买下宗教仪式的场所。其实,在曼哈顿下城,有很多建筑被改建成佛教寺庙,也有很多犹太教会堂被基督教徒买下,改建成基督教堂。这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犹太人被排挤走了,或者佛教占领了更多的地盘,仅仅是因为曼哈顿下城的犹太人离开了这里,新的群体进来取代了他们而已。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香火很旺的佛教寺庙,因为有很多美国白人到这里来学功夫。也是在我家附近,有一座基督教堂最近被改建成了歌剧院,原因很简单,当初建这些教堂的人搬走了。我相信,对伊斯兰文化中心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它从支持它的街区里生长出来,曼哈顿下城社区董事会的投票就说明了一切。”其实,从历史渊源看,恰是在世贸中心遗址周边这一区域,在“双塔”出现前的19世纪,这片地带就以“小叙利亚”而闻名,居住着来自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穆斯林和基督教移民。

不幸的是,现在这座清真寺的修建在美国被政治化了。“如果要挖掘出什么东西,一个重要的事实是,项目负责人和筹资者阿訇阿卜杜尔·劳尔是一位温和穆斯林,但反对者从来不把这当一回事。”穆克特达惋惜地说,“他们更愿意逮住他不愿谴责哈马斯为恐怖主义组织的言论不放。”劳尔出生在科威特,曾在纽约翠贝卡担任过清真寺的阿訇。当他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在美国国内成为风暴焦点时,他正在美国国务院的资助下展开中东之旅。在沙特的巴林,他发表言论说,穆斯林群体在美国享受着自由,“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宪法道出的正是与我们伊斯兰教一致的原则”。这位温和穆斯林希望“通过伊斯兰的方式达到宗教和谐相处与相互理解”。

“科尔多瓦计划”引发的政治态度3( 8月13日,在纽约世贸遗址附近建造清真寺引起广泛争议的同时,一座设计为104层高的摩天大楼“世界贸易中心”破土动工 )

“其实很少有美国人注意到,劳尔给这个工程所起的名字是‘科尔多瓦之屋’,这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一个城市的名字,在那里,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教徒一度和平相处了一个世纪,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化和科技。对一些极端的反对者来说,‘科尔多瓦’唤起的仅是阿拉伯人占领的记忆,今天,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别的一些地方,穆斯林丰富、多元的历史总是难以被人想起。”穆克特达对本刊说。

“我更担心的是,被这场发端于纽约的清真寺争论所掩盖的、在美国其他地方正在兴起的恐伊斯兰行为。8月初,佛罗里达州一个基督教堂的牧师呼吁美国人将第九个‘9·11’纪念日命名为‘焚烧《古兰经》日’,在公众场合焚烧对15亿穆斯林来说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而当下这场争论所引发的过激言论,很可能会成为一些圣战者在西方国家招募穆斯林的宣传材料。”布赖恩忧心忡忡地告诉本刊。■ 引发计划态度政治科尔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