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和最后的外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殳俏)

最初和最后的外卖0

骑着自行车送外卖的山岸贤治,这一行一做就是50年。“山じゅう”是山岸贤治父亲一手打造出来的外卖便当专门店,位于京都市中京区富小路蛸酸师下,送外卖的范围北至丸太町,南至四条,东到寺町,西到乐町。虽说是最普通的午餐便当,山岸贤治也会精心制作,一大早去市场采购新鲜食材,回到店内悉心料理,如果有鱼生类的点单,一定是出发前一刻才挥刀。“外卖就是要无限地缩短客人和厨房之间的距离。”山岸贤治说,而缩短这种距离的工具仍然是最传统的自行车。

在东京六本木的一个自行车展览会上,我有幸见到这种送外卖自行车的最原始版本——车座后面置一个看上去很结实的木架子,上面可以垒好几层的扁平木箱子,里面可以按照食物的性状不同分层放汤、炸物、煮物、烤物和生鲜。要保证在崎岖的小道上利落地行进,而食物一点儿都不撒出来,送外卖师傅必须有一种神闲气定的姿态和本事。有的客人在下午只点一壶茶和一份茶点,那也只能这样送。两只随时都会倒下来滴溜溜打转的小茶杯也好,扑了黄豆粉一不小心就会到处飞扬的茶点也好,都要平稳而安全地抵达客人家里。而茶壶里的茶也必须还是热的。要在这个行业里站稳脚跟,没有技术和耐心不行,所以那些很出名的外卖店家,都会在自行车后座上挂上自家的店名布帘,一方面是提醒街上的老街坊们,外卖来了,麻烦大家给行个方便,让让道吧;另一方面则是绝对直白的骄傲——有几个人能像我这样做外卖这行到今天呢。

山岸贤治当然可以这样骄傲,但随着日积月累的骄傲而来的,是行业式微的寂寞。“之前有很多同行,虽然是竞争对手,但在同一条巷子同一条街上骑着自行车擦肩而过时,是一种英雄相惜的温暖感。但现在,外卖这个行当越来越现代化了,可以用摩托车送,用汽车送,甚至用飞机、轮船送,送的东西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一辆车上有时候就能装上一个大公司的尾牙宴席,是我们传统送外卖人不可能与之较量的。”但山岸贤治仍然选择了一个人寂寞地做着便当,送着外卖。把一小碟一小碟的食物用纸包好,装进一层又一层的木匣子中,把木匣子堆叠在一起,固定在他那辆最老式的黑色自行车后座上,然后笑呵呵地骑上自行车,出发。

山岸贤治直言不讳地说,因为做外卖这行,他觉得很快乐,但也因为服务系统的日趋完善,他变得很寂寞。“希望大家来京都的时候,有空可以叫我家的外卖,这样我不会太寂寞。”问他用如此老式的方法送外卖,会不会自己都觉得很麻烦,他说:“现在已经不那么麻烦了,因为很多客人会直接要求装一次性的盒子,不用再来回收。”但是真正传统的外卖,是要根据食物和季节,挑最适合的便当盒子给客人用,吃完之后店家再去客人那里收,收完了回来再清洗。“很多人觉得吃完了还要再收容器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但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外卖的精神所在啊。”

确实,我们已经太习惯那些电话订餐,餐到了往哪儿一坐都能吃,吃完了包装盒往哪儿一扔都不糟心的现代外卖了。山岸贤治这样的外卖,离我们太远,这其中细碎的怀旧情绪,也很难微妙地全部传递到位。但前不久的一个北京的外卖信息却让人精神一振,因为有家知名火锅店也决定开始送外卖了,这真是种新鲜的外卖吃法。店家在订餐之后的一个半小时内就把菜品、底料、蘸料、电磁炉、锅子、勺子、围裙、餐布、大小垃圾袋甚至葱花、姜末、香菜,以及餐前开胃的水果和瓜子儿都送货到家。并且,一切都是不需要收押金的,只要说好吃完的时间,店家就会派人再来取。这样的外卖,是最初的尝试,还是最后的辉煌,我也说不清,但无疑,能决定采用这种外卖方式的店家,一定是强大无比的,一定会在外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初最后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