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风波后的绿豆之乡

作者:丘濂

(文 / 丘濂)

涨价风波后的绿豆之乡0( 2010年,吉林省白城地区的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受绿豆价格暴涨的影响,当地豆农都加大了绿豆的种植面积 )

农户:种不种绿豆?

进入8月,离绿豆的收获只剩下20多天。在距洮南市40公里的车力乡,农民鲍文富带着本刊记者来到他家3垧多的绿豆田中。他介绍说,今年绿豆长势不错。他随手掰开一个已经成熟了的黑色豆荚,看到里面排满了鲜绿色饱满的豆粒,有12个左右,一株绿豆秧上大概结了20多个豆荚。

鲍文富去年种了1垧多绿豆。“去年天旱得厉害,连续三个伏天都没有下过一滴雨。往年种绿豆在苗期和花期各浇一次水就够了,但去年在播种前还多浇了一遍地,结出的豆荚许多角儿还都被旱掉了。”他的那垧地收获了1000多斤绿豆,产量比前年少了一半。鲍文富说他估计到当年绿豆减产,价格会上涨,所以没有在收获后就着急卖掉。等到春节后他将绿豆出手,卖到了5.4元的好价钱。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决定扩大种植面积,并将绿豆从岗地挪到这块平整、肥沃的一等地上来种,期望产量有所增加。他说:“往年绿豆种子也就5块钱一斤,今年种的人多了,涨到了每斤15元。如果今年每斤卖不到五六块钱,就会亏本。”

绿豆曾经在车力乡有大面积种植。白城市(洮南所在的地级市)农科院专门负责绿豆育种的尹凤祥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以洮南为中心辐射的三四百公里范围内都是绿豆的主要产区。这里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每年降雨量少,土质瘠薄。绿豆比较抗旱,生长期只有100天,这个地区历来有种绿豆的传统。如果春季出现了干旱、大风等恶劣天气,玉米等作物错过了播种期,6月份仍可以播种绿豆。

曹海岩2004年从洮南市农业局下到车力乡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来之前我就知道车力绿豆有名,名气主要是质量好,并不是产量有多高。”他告诉本刊记者。而现在,在车力乡7000垧的土地上,排在第一位的是美葵,共2500垧左右,绿豆面积在美葵和玉米之下,只有不到1000垧。“这个面积还是农民看到去年绿豆价格好,今年春天种植面积扩大一倍后的数字。”曹海岩说,2004年时,车力乡的绿豆产量已经变得很低了,“主要是因为之前年年种绿豆,重茬和迎茬导致地里的病毒增多。农科院的人告诉农民秋天要翻地,来年春天上药,可以减少病毒。结果有的人翻地了,春天刮大风,风沙把别人没翻地里的病毒给带过来,你还是白忙。根腐病和线虫病是绿豆最普遍的两种病,当时谁家要是1垧地能收获1500斤绿豆,就算高产户了”。

涨价风波后的绿豆之乡1( 2007年夏,杭州西湖景区东南侧的八卦田里,农民正在为绿豆苗松土 )

曹海岩说:“2006年,附近通榆县过来人推广美葵种植。几家农户半信半疑地种了,结果当年哪家都是接近2万元的收入,第二年种的人马上就多了。如果种绿豆,按1垧地1500斤算,当年的市场价两块多钱一斤,减去成本,只能挣2000多元。而且种、收美葵也轻松,收获时候把花盘放到脱粒机里,脱下来的籽直接拉走,也不用晒干。”

于是车力乡的农民把一等地全部让给了美葵和国家有保护价的玉米,像鲍文富那样可以将绿豆压到过完年再卖的农户很少。“绿豆的成长期最短,每年一般8月底9月初收绿豆,之后马上要还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有的家庭还要给孩子交学费,大多数人会选择将绿豆马上换钱,这个时候豆价往往是最低的。”曹海岩说。

涨价风波后的绿豆之乡2( 今年海口绿豆价格一路高涨,这家超市标价9.5元/斤 )

根据白城市农委统计的数字,2008年白城地区的绿豆耕种面积是14.98万公顷,产量是13.95万吨;2009年是9.84万公顷,5.5万吨。如此剧烈的骤降不仅是经济收入高低之间的选择,在每年秋收时都去绿豆产区考察的尹凤祥看来,“旱灾是绿豆减产的最根本原因”。

经销商:谁获得了暴利?

当本刊记者到达位于洮南市长白公路两侧的绿豆交易市场时,多家商铺都大门紧闭。如果早一个月来,或许能赶上个别经销商装车发货的情景,但他们的脸上必定堆满了愁容。6月中旬,一位叫薛德刚的经销商面对某媒体采访,说他仓库里的80吨绿豆是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收购的,现在绿豆是每公斤13元,早就跌破了他的进货价,但他还是选择了赔本出手,因为“电视说了,故意囤货要罚款20万到100万元,万一让他罚了,加上绿豆全给他都不够”。

薛德刚提到的罚款,是国家发改委在5月底做出的一次处罚决定。当时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发改委联合吉林省和洮南市的物价部门针对绿豆涨价情况进行了调查。他们将涨价原因追溯到去年10月19日在洮南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绿豆市场产销行情研讨会”。

“会议上印发的《2009年产区绿豆种植情况调研报告》称‘2009年绿豆主产区产量同比下降64.05%’,与《中国粮食年鉴》国内绿豆产量下降14.9%的统计数据相差悬殊。并且,会议录音显示与会企业对绿豆大幅减产、统一价格上涨达成了共识。基于这两点,我们对会议的主办方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罚款100万元,对协办方洮南市吉豆公司和内蒙古扎鲁特旗正达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各罚款50万元。”吉林省物价局的一位官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但他特地强调了处罚依据并不包括囤积绿豆,他说,“《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没有界定多长时间储存货物、储存多大量的货物叫做囤积,在市场经济下,商家存货很正常。我们只是对积存绿豆过多的经销商进行了劝说。现在有人质问,为什么物价部门没有早对绿豆价格进行监管?杂粮消费在整个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中占的比例很低。计算CPI时,从食品价格各子项权重来看,肉禽及其制品占的比重较大,我们对这类食品才有持续的价格监测。东北产区是绿豆的供方,这边消费绿豆很少,因此极少有消费者向我们反映涨价情况,此前我们对这个品种缺乏关注”。

薛德刚的收购公司是洮南市绿豆交易市场200多家大小收购点中的一户。80年代,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具有进出口权的企业,洮南市外贸公司盛极一时。洮南产区的绿豆属于色泽亮、粒型大的明绿豆,背靠这样的资源,洮南外贸当时年出口量可达到3万吨。市中心那座本属于洮南外贸的三层建筑现已改作他用,但暗淡的金色标语“世界——我们的市场”仍可见公司当年的豪情壮志。“每年,洮南附近种植绿豆的农民会将产下的绿豆送到外贸公司,由公司加工出口。后来,农民发现简单的加工贸易比种地来钱快,就纷纷进入洮南,办起了收购点。他们主要集中在城市东部、长白公路的两侧,彼此间还沾亲带故。”洮南市物资粮油贸易公司外贸部经理周喜欣告诉本刊记者。他原是洮南外贸的部门经理。随着私营业主进入市场,洮南外贸因国企固有弊端如机构臃肿、摊子铺得过大而逐渐衰落。像周喜欣这样的老外贸员工,有的就带着自己掌握的外贸知识和客户进入私营公司,继续原来领域的业务。2005年,地方政府规划了经济开发区,处于开发区核心地带的杂粮杂豆交易市场商户享受到了优惠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纷纷升级了规模和门脸。在长白公路上5公里长的交易市场中,大部分经销商都是两三层小楼加一个几百平方米仓储大院的格局。而那些拥有气派办公楼的则是外贸出口方面较为成功的企业。

物资粮油贸易公司就是长白公路上经营杂粮杂豆规模最大的一家,它占地10万平方米,拥有一条铁路专用线。区别于豆农出身的经销商,它的创始人马金来是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从部队转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洮南市物资局,接着又在单位连年亏损之际自谋发展,成立了洮南市物资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马金来在1995年注册公司时,就申请了一般纳税人,这就意味着他可以和索要增值税发票的企业有贸易往来,早年的客户包括了中化辽宁和中粮河北等大型公司。

物资粮油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节点是2000年,这一年他们建立了手选车间。绿豆收购回来,要经过筛选机、比重机和除石机,这些是对绿豆进行除杂的必经步骤,无论经销商规模大小,基本上都具备这套加工设备,而手选过程则进一步保证了绿豆的质量。手选车间有100名工人,这就需要支付额外的人力成本。在马金来看来,这都是值得的。“1995至2000年,我们做的就是粗放型的加工贸易,加工好的豆子卖给下一级中间商,由他们进行精细加工后出口。而经过手选的豆子,卖给中间商的价格则会提高10%到20%。2003年我们拿到了进出口权,豆子也直接出口到海外。”马金来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洮南,从事粗放型加工贸易的经销商占90%,其中很多不愿注册成为一般纳税人,那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财务帐,要应对工商部门频繁的检查。因此他们失掉许多同大企业发展贸易的机会,也没有进出口权。”

马金来说,在豆价相对平稳的年份,外贸企业都有稳定的出口量,因为“像日本和欧美国家,本身不产绿豆,需要进口大量的绿豆来发豆芽。这样即使价格有涨幅,因为要满足需求,客户也可以接受”。周喜欣则认为,今年的绿豆价格已经超过了国外客户的承受能力。另外,公司2009年的贷款没有及时到位,直接导致了涨价期间收购量的减少。在2008〜2009年度物资粮油收购了7000吨绿豆,出口4000吨;而2009〜2010年度,他们公司才收购了2000吨绿豆,出口不到100吨。

白城市绿豆协会会长吴忠正则对今年绿豆出口量的减少,从外贸模式的角度,提供了一种更为普遍的解释。他告诉本刊记者,国内的绿豆买卖多为“口头交易”:南方客户一般需求量不大,如果经销商手里有存货,就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来报价,客户接受,马上可以装车走货。老客户允许货到付款,新客户需要付一定的保证金;而如果经销商手里货不足,则在客户首肯的情况下按照市场价来收购。外贸则是“订单贸易”:双方商定好价钱,签订订单,订单中规定的价格预估出将来涨价的风险。一旦订单签好,就不能更改,否则视为违约。国外订单一般是上百吨的大订单,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签完后进行收购。而在今年,收购完毕后往往价钱上涨了很大幅度,和合约中的价格相去甚远。

“另外就是资金周转问题。外贸货款到账较慢,钱回来的速度赶不上涨价的速度。”吴忠正说。他也是德泰绿豆产业基地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原白城市外贸局的工作人员。他的公司在1987年注资成立,是一家纯外贸的企业。“我们在今年春节之后就没有再收购过绿豆,也没签过订单。公司出口的绿豆较去年下降了50%。”50%这个数字正是整个白城地区绿豆出口量下降的幅度。

而在洮南绿豆交易市场居于大多数的个体户似乎更难从绿豆涨价中获利。宝昌农副产品供销站的老板张宝昌再三向本刊记者强调,他够不上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因为那要求年营业额达到180万元,“平常的流动资金也就不到100万元,根本无法囤积一定的货物,伺时来卖”。

“农民将绿豆卖给前来收豆子的小贩,绿豆就进入了流通环节。小贩将豆子卖给洮南当地的经销商,经销商再卖给批发商。可能经过若干中间商,最后才到消费者手中。哪个环节产生机遇,哪个环节的商人就赚到利润了。比如我们刚和日本签了合同,绿豆每吨就涨了1000美元,利润就去它那里了。也许我们收回绿豆来在仓库里放着,每斤涨了1块钱,囤着的绿豆就自动升值了。”吴忠正说。在洮南,因绿豆涨价而带来的财富无法追踪,太多的经销商都表示他们都错过了时机,反而成为涨价的受害者。

少数人的尝试:订单农业与产业链

从产业链的角度,无论是种绿豆的农户还是产区的经销商,都处于整个链条的底端。如果两者始终是没有沟通的个体,并不能及时收到终端消费者的信息回馈,那么他们将始终靠运气或投机来获利,无法得到稳定的发展。马金来的企业就在试图改变这种现状,尽管这种力量还很微小,完整产业链的打造还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产供销一旦形成一体化经营,不但企业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间接还可以稳定绿豆价格。

自2007年开始,安定镇远望村农民张玉海每年开春都要为说服更多的人参加订单农业而奔走。他是物资粮油公司与远望村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在远望村,通过订单农业而种植的绿豆面积由2007年的2垧多地,增加到今年的4.5垧。“玉米和美葵的经济效益好,不让农民种你拦都拦不住。说到让他们种绿豆,他们就叹口气说‘那就种点儿吧’,于是你家种3亩,他家种2亩。”

张玉海为本刊记者拿来今年初签下的合同,上面的规定包括2010年预计亩产量要达到240斤/亩,回收的保护价是4元/斤,收购日期是9月20日至10月31日之间,如过遇本地市场价格比该保护价高时,公司要按当时同标准绿豆市场价每斤高0.1元的价格来收购农民手中的货。“这样看上去很理想的合同有的农民并不感觉好,他们会想,你规定我这个时间送货,虽然比市场价能高出一毛钱,但如果我把货存一段时间,也许能卖得更高呢。订单协议种植的是有机绿豆,施的是有机肥。个别农民觉得有机肥没劲儿,对作物生长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自己又悄悄地追化肥。结果到时候检验的时候,发现有化肥的含量,质量又不合格,公司没法收。”张作海说。尽管有一纸合同,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仍是松散的,“公司没精力和农户打官司”。

绿豆种植的订单协议在洮南地区履约困难,不仅和这个品种有关——每逢秋收时节,收豆子的小贩实在很多,家里有个小卡车的农民都会到农户家里收豆子,再运到洮南市的交易市场赚个差价。如果绿豆不卖给物资粮油公司,也会有别的买家。另一种也是和物资粮油公司签订协议的谷子种植就不同了。2007年,远望村没有种植谷子,现在却种了8垧多地。洮南不是谷子的主产区,成熟后,除了物资粮油公司之外,没有别的买家来收购。

马金来的设想是,将来能够买断一个乡镇的土地使用权,让一部分劳力成为公司雇佣的职工在土地上耕作,解放出的劳力可以进城务工。“这样就能实现土地的连片经营。当然,这需要时间。”

物资粮油公司在2007年建立了绿豆饮料加工厂,同时也推出了精品绿豆小包装的产品,这些绿豆的来源正是远望村种植有机绿豆的农户。公司陆续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办事处,正在为这些绿豆深加工产品打入终端市场而努力。■ 绿豆风波涨价洮南种植业三农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