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工管道爆炸:城区包围下的炸弹

作者:吴丽玮

(文 / 吴丽玮)

南京化工管道爆炸:城区包围下的炸弹0( 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在紧急运送伤员 )

在疏散中爆炸

“这里正在拆迁,所以现在分不清哪些是爆炸震掉的,哪些是拆房拆掉的。”迈皋桥消防支队副指导员叶舟站在一棵折断的大树旁说。一座三层小楼从中间被横劈了一半,只剩远离爆炸现场的一侧还在顽强地站立着。如果从一片瓦砾中无法明辨事故的影响力,那么方圆100米之内的树木能给你一个清晰的答案——即使是没有被烧焦、折断的树木,也已经变成了光秃秃的树顶,一些水泥袋子、商店的铁皮招牌挂在树枝上。

原本“全是树枝、砖头、带着铁钉的木板、玻璃残渣,根本无法通行”的道路已经被清理干净,但一辆翻倒的公交车记录了大火的痕迹,车体全部烧毁,只剩空空的发动机和钢架,在公交车位置的马路对面,一根大石柱结结实实地砸进了一辆大卡车的前挡风玻璃里。

7月28日9点56分,南京消防支队接到报警,10点6分,迈皋桥中队赶到了现场。迈皋桥中队距离塑料四厂仅1.5公里,是离得最近的一个消防中队。中队长张磊告诉记者:“一出中队门就闻到了刺鼻的味道,丙烯气体已经从那边飘过来了。”

“现场就像一个菜市场,有刷牙的,有推着自行车买菜的,有在商店里卖东西的,还有正在拆房子的。”迈皋桥中队赶到事故现场时,危险还在悄然潜伏着,中队长张磊向记者讲述,“前面一辆公交车眼看着就驶进白雾里了”。

( 爆炸现场附近混乱的场景 )

赶来的3辆消防车、22名消防战士迅速把迈化路东与经五路的交口处进行封锁,并对白雾笼罩范围内的人群进行疏散。

迈皋桥派出所所长朱抢顺当时正在迈化路南侧的一条巷子里执勤。“当时正在给季家街的拆迁户发补偿款,我一看表,呦,快10点钟了。”于是,他招呼司机徐寅发动了车子,两人准备回派出所去。车从巷子口驶出,左转向西,进入迈化路,这时朱抢顺忽然闻到了奇怪的味道。“我一闻,这个味道不对,像煤气的味道,很刺鼻。”凭着曾经在金陵石化炼油厂派出所工作多年的经验,他意识到可能有事情发生,于是让徐寅将车掉头往回开。

南京化工管道爆炸:城区包围下的炸弹2( 7月28日,消防队员正在事故现场灭火 )

这时,迈皋桥派出所已经接到了报警电话,车牌号为“苏A2833”的警车沿着迈化路从西向东开了过去,朱抢顺和徐寅的车紧随其后。“大约开了四五百米。”朱抢顺看到马路对面塑料四厂门口附近有一辆79路公交车停在路边,他赶紧跳下车跑了过去。“我跑到车的尾部时,心说,坏了!公交车的尾部冒起了白雾,一直往后延伸到很远,就那么低低地伏在路面上,肯定是什么化学物质泄漏,与空气形成了混合物。”

“赶快撤离!我一边喊,一边挥手。”朱抢顺跑到车的前部。“那个驾驶员安全意识还是挺强的,幸亏他果断打开车门,让乘客都下来。”和朱抢顺一起,很多群众也帮着喊,大家一起往西边跑。“西边是高地。我知道丙烯比空气重,会沉在下面。如果周围有水面的话,气体会浮在水面上,看得非常明显,所以说丙烯会在阴沟里爆炸。”

南京化工管道爆炸:城区包围下的炸弹3( 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正在赶向救援点 )

一声爆炸声响起。“我们到了之后也就三四分钟的时间,当时我用余光看到一个白色的光圈不断地扩大,然后就听到一声巨响,耳朵快要被震聋了。”张磊被巨大的冲击力向前推了一把,等他再回头看时,“头顶上像蘑菇云一样,整个天都是黑的,从天上往下掉碎石子、玻璃、沙子”。“原本是很嘈杂的环境,突然变得很寂静。”张磊愣了一下,在污浊的空气中赶紧挨个喊战士的名字,清点人数。消防员陶鑫告诉记者:“我的头盔都被炸飞了,消防车的前挡风玻璃都震碎了,门也让爆炸炸得凹了进去,我们使劲撬开了门,才把消防器材拿了出来。”

“一声巨响,我忽然感觉后脑勺被人狠狠地拍了一下,一个趔趄,胳膊杵在了大腿根部。”等朱抢顺再回头看,“空气里黑糊糊的一片,石子、玻璃、树枝哗啦啦地往下掉,现场已经到处是火光,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火焰,烧得有五六层楼那么高”。

朱抢顺赶紧打电话给徐寅。“那时他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了。”徐寅在爆炸中丧生。

火光中,他看到有3个人在地上打滚,“身上有一团火球,没办法,只能把衣服全烧完,火才能灭”。

保护火源与营救

“能烧的都在烧,逮住什么烧什么。车子、房子里面都在着火。”南京消防支队副参谋长张明辉告诉本刊记者,“在100米外,灼热的感觉已经非常强烈。”看到火情严重,陆续赶到现场的几支消防队伍按照“东南西北”划分成8个方向,从火场中心延伸出去,对周围20几个起火点进行灭火,并对周围的人员实施救援。

“爆炸过后,空气中已经没有那种明显的刺激性气味了,泄漏点开始稳定燃烧,据此判断二次爆炸的可能性不大。”迈皋桥中队首先开始在爆炸地点马路对面的居民区进行人员搜救。“马路对面的人比较多,拆迁拆到一半,还有很多人住在里面。有行动能力的人,也是满身带血,不断有人跟我们说,这边有人!那边也有人!现场一片混乱,我都听不清楚了,好像到处都有人。”

所幸的是这片区域没有形成起火点,但人员砸伤、被玻璃扎伤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个孕妇,怀孕4个月了,被房顶的木头压在下面。还有一个人浑身都是血,手里还抱着一个电视机出来。有个老太太被我们救出来的时候,她的儿子还在屋子里面压着,她死活都不肯走,我们好不容易把她劝出来了,她借口说要给孙子拿奶粉,又跑了回去。”

“爆炸之后,地上的土最上面那层都被掀松了。我们跑过去的时候,一脚踩进去,就跟陷进沼泽地似的,一下子就陷到大腿上了。”特勤二队在爆炸之后赶到了现场,该中队一位消防战士也告诉记者,他在现场救援过程中看到,真正烧死的人并不多,“只有一两个,其余的都是因为建筑物倒塌之后被砸死的”。

爆炸过后,一时无法判断准确的中心火点位置。“开始我们以为是在塑料四厂的厂门口。当时那个地方开始不断地大量冒白烟,也起了火,后来才知道,是旁边的垃圾堆烧着了冒出的白烟。”张磊所在的迈皋桥中队组织几个人架设了一门水炮,两支水枪,在塑料四厂门口灭火,另有几人穿过塑料四厂,跑向了该厂北面临着栖霞大道的高丽家具港。“考虑那个地方人流量比较大,我们看到它旁边有个仓库在着火,就赶紧过去。”爆炸后记者在现场看到,仓库位于东侧的露天楼梯已经严重扭曲,原本两层的小楼,因为强烈的冲击力发生了凹陷,楼体向后塌陷,很多砖头碾碎、掉落,整个楼体岌岌可危。“我们在这灭火大概花了七八个小时,因为它是二层的,同时里面温度很高,我们难以进入到内部去。而且仓库里面堆的东西很多,只能站在外面一层一层地把火灭掉。”仓库里被困的一共有3个人,“烟熏的程度并不是很严重,我们把他们附近的那块火源打掉,给他们打出一条通道来”。

中心火场的丙烯不断燃烧,一直都发出“嘶嘶”的啸叫声。对于丙烯泄漏点的中心火场,采取的是冷却保护的办法,“中心火场和其他起火点的处置方式不一样。中心火场首先是要保持湿润,稀释空气,减少空气中的气体和粉尘的浓度,采用的就是喷雾和开花的喷水方式;另一个是要保证气体不扩散,让火源不熄灭,直到把有毒气体燃烧完为止。直到明火扑灭后的第二天、第三天,管道的泄漏点周围还架着4根大蜡烛,就是庙里供奉的那种,这样一旦有残留的丙烯泄漏出来,能够迅速燃烧掉,不会扩散出去。”南京消防中队副支队长高景峰这样描述。

消防员陈伟宁向记者介绍道:“多功能水枪有三种喷水的方式,一种是直流水柱,用来进行通常的灭火;一种是喷雾水柱,用来稀释空气;另一种是开花水柱,目的是用来驱散烟尘。”在中心火场,消防员在泄漏管道的四周架设了4门移动水炮。

当天13点半左右,泄漏管道两侧的阀门终于关闭,中间4.5公里长的管道变成了封闭的管道,火势降到约5米。22点半左右,由厂方技术人员在管道泄漏点两侧阀门处插入盲板,同时用消防车从阀门处往里灌水。“有时也会往里注入氮气,目的是把丙烯全都赶出来,不让它有残留。”张磊介绍道。

“所幸及时关闭了两侧约3公里的气阀闸门,否则,10多公里长的管道内气体倒灌过来,可能整个南京都危险。”爆炸过后,一名在现场监护的抢修人员告诉记者。

低级的错误

发生爆炸的地点在原塑料四厂的范围内。“塑料四厂现在已经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了。这个地块原来属于塑料四厂,但这次事故并不属于塑料四厂的责任。”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照华告诉记者,事故发生时,塑料四厂已经和栖霞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补偿协议,这里是一块用来储备的土地。“但转移协议还没有完全履行完,款项没有全部付清,塑料四厂的人员还没有全部离开。”

“栖霞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组织拆迁,扬州宏远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经过投标后,获得了拆迁的资格,当时的协议是拆除地面建筑。”而事实上,真正获得了拆迁资格的是一个名叫邵殿君的包工头,他在名义上是挂靠在扬州宏远的一个项目部经理,邵殿君的姐夫董来荣又转包了这项工程。

分别从南京市烷基苯厂和南京市炼油厂通往金陵塑胶公司的两条丙烯管道恰好途经南京塑料四厂的地下,两条管线的直径分别为159毫米和89毫米。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丙烯腈、异丙烯、丙酮和环氧丙烷等,是一种常温下无色、无臭、稍带甜味的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刘照华告诉记者说:“两条线路合计不到20公里。金陵塑胶公司有管线的巡检制度,当董来荣的施工队开始拆迁时,金陵塑胶公司就已经知道了。”由于地下有危险物料管线,该公司向施工单位和迈皋桥街道发出了报告,由街道组织金陵塑胶公司、塑料四厂和董来荣等人开了一次会,在会上,他们形成了明确的约定,只能进行地面土地的平整,地下不能动土,在那次会上,金陵塑胶公司还提交了一份原始的地下管线施工图。

但董来荣还是破了土,并且从地下挖出了一段废弃的管道。“他跟邵殿君说,地下有废弃的管道,不如拿出来卖点钱,邵殿君默许了。”于是,董来荣叫来了自己的小舅子方强锋,因为方强锋有一辆挖掘机。“在挖掘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了一条管道,这次同样以为是一段废弃的管子。”挖掘机开始重重地砸向了装有液态丙烯的管道,“第一次没刨断,在管道上留下了痕迹,第二次挖漏了”。气体一下子泄漏出来,方强锋等人一看情况不妙,吓得赶紧逃离了现场。

由于管道内的压力较大,液化的丙烯变成气体从泄漏点开始往外喷,由于丙烯的密度比空气大,丙烯开始大量沉积在空气的下层,尤其是地势的低洼处,形成了极为危险的爆炸性混合物。刘照华说:“我当时赶到现场,特别留意了风力和风向,因为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在上风向的侧方向进行救援。那天没有树的摇动,风力不大,可以说几乎没有风。丙烯已经蔓延到这么大的范围,可见,已经泄漏了一段时间了。空气中有1%的丙烯含量就足以引发爆炸。”

在接到现场施工人员的报警后,上游的丙烯供应商南京市烷基苯厂和南京市炼油厂关闭了丙烯管道的阀门,下游的金陵塑胶厂也紧接着紧急停产。但由于空气中丙烯的含量很高,上午10点9分,现场发生了爆炸。但明火究竟是从何处产生的,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当地政府还没有公布相关的调查结果。

记者在爆炸后的现场看到,被挖坏的管道是直径159毫米的管道,原来破损的管道,有关部门已经用新的管道进行了置换。据在现场进行监护的抢修人员介绍,虽然说地下还有一条直径89毫米的管道,但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现在还不清楚。

潜伏在居民区中的危机

就挖开的断面来看,这条159毫米的管道距离地面只有约80厘米,它铺设于2001年,原本的产权属于金陵石化,随着金陵塑胶公司独立出来,这条丙烯管线变成了金陵塑胶的专供管线。

“事实上,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种新建的工艺装置,采用管沟和埋地敷设管道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少了。”刘照华告诉本刊记者。相比地下的铺设,架空敷设的管道,无论是从施工,还是日常检查,以及检修抢修各个方面来说,都比较方便。“管沟相对来说还好一点,因为它有一个专用的通道让管道从中穿过,但埋地敷设的方式,一旦出现破损就不易被及时发现了。”

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中规定,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管道应架空或沿地敷设。必须采用管沟装设时,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在管沟内积聚的措施,并在进出装置及厂房处密封隔断。

从裸露的部分看这条10年前铺设的管道,埋得浅,同时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看起来相当简陋。这条使用时间并不算长的管道,当初的设计者已经淡忘在人们的记忆中。塑胶公司提交的关于地下管线的施工图,也因为地上城市的不断变迁,地理位置变得不够准确。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化工就成为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以位于长江以北的扬子石化等大型央企为龙头,南京市在栖霞区、雨花区以及金陵石化厂周边均分布有不少化工厂。历史原因遗留下了不少仍在使用的老旧化工物流管道,南京城内连通这些化工厂和各使用单位的管道线、市民用的管道线加在一起有近6000公里,其中符合国家老标准的地下管道线——比如发生爆炸的这条,大约占了5%。大部分老旧管道线由于城市化进程而渐渐纳入了市中心的范围,有可能成为埋在密集居民区之下的“化工炸弹”。

“现在长江以南的老城区里,只有金陵塑胶公司一家重工业企业。而且关于它的搬迁,已经提上了议程,地都已经划定了。等到金陵塑胶搬迁之后,这些管道也会全部撤掉。”刘照华告诉记者,“当初建厂时,南京的所有工业企业都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城郊,与城市中心保持着严格的距离。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十运会’之后南京城市不断扩容,原本属于郊区的栖霞区现在也变成了城市中的一部分。”

在原塑料四厂的位置,在历史上还曾有石板厂、石料厂、液化气厂等工业企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区的范围不断扩大,渐渐将这些企业包围在其中。如果以原塑料四厂为坐标点,在其东面,阳光雅居小区与之相隔不过一两公里,塑料四厂背面紧临栖霞大道,横过栖霞大道是燕华花园小区,两个小区中间的一家加油站距爆炸地点仅有1公里的距离。而在其东北方向3公里的地方则是南京百江液化气公司,在它旁边十几米远的地方是金山花苑小区。

在两个月前,在同样的地区内,相同的事故就曾上演。5月27日,和燕路390号南京金陵塑胶化工有限公司的外围工地上,一根丙烯输气管被施工机械挖断,造成大量丙烯泄漏。参加过那次事故救援的迈皋桥中队中队长张磊告诉记者:“那次事故报警时间早,丙烯泄漏得少。当时也是马上关阀断料,疏散周围的群众,花了一天的时间排除了险情。”幸运的是,迅速赶到的警方在现场禁烟、严禁使用手机,并迅速疏散了上千群众,那次泄漏并没有引起爆炸,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可是这一次就没那么幸运了。■ 城区包围南京丙烯违法犯罪爆炸炸弹管道化工